在高速行驶的智能汽车中,0.1秒的感知延迟可能意味着生死之差。激光雷达(LiDAR)通过发射纳秒级脉冲激光(905nm/1550nm)并接收反射信号,直接生成厘米级精度的三维点云,成为弥补摄像头(易受光线干扰)与毫米波雷达(垂直分辨率不足)缺陷的关键冗余。其核心价值在于:
1. 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1550nm激光在暴雨、浓雾中的穿透力较905nm提升3倍,配合SPAD探测器可识别200米外5%反射率的黑色物体,为AEB紧急制动提供毫秒级响应窗口;
2. 冗余安全设计:与视觉算法融合后,点云数据可验证摄像头误检(如广告牌阴影误判为行人),将L3级自动驾驶的接管率降低40%以上;
3. 法规驱动:欧盟E-NCAP 2025新规明确要求L3+车型必须配备激光雷达,中国C-NCAP亦将激光雷达纳入主动安全评分体系。
在激光雷达领域,技术门槛的“三重壁垒”决定了行业集中度:
✦ 光学系统:需平衡发射功率(1550nm需满足人眼安全Class 1标准)与探测器灵敏度(SPAD阵列良率<70%即报废);
✦ 芯片化能力:VCSEL激光器+SiPM接收芯片的集成度,直接决定成本(2024年头部企业单颗芯片成本已降至120美元);
✦ 车规认证:AEC-Q102标准对振动、温度循环的严苛要求,使量产良率成为生死线(禾赛AT128良率从2022年的65%提升至2024年的92%)。
以上每一道门槛都筛选出具备全栈自研实力的玩家。
从市场来看,2024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达180万套,中国占比超60%,其中20万元以上车型搭载率突破35%。成本曲线陡峭下行(均价较2022年下降58%)与政策强制要求(欧盟/中国L3法规)形成双轮驱动,推动行业进入“千元时代”。头部企业凭借全栈自研+车规量产优势垄断市场:速腾聚创市占率51.6%,禾赛科技22.4%,华为18.3%,三者合计占据超90%份额。
技术路径的收敛与成本曲线的陡峭下行,正重塑激光雷达的竞争逻辑——“技术领先性”让位于“量产确定性”,而头部企业已率先完成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接下来,我们将聚焦这些掌握行业话语权的玩家,为读者呈现一幅完整的车载激光雷达产业图谱。
接下来,我们将展开企业盘点,由于截至2024年底,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已占据全球乘用车前装市场70%以上份额,实现核心部件与供应链的完全自主可控,而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华为三家合计占据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95.8% 份额,因此本次盘点将聚焦本土24家企业(以下企业排名部分前后)。
速腾聚创
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围绕芯片驱动的激光雷达硬件,结合人工智能感知软件,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主营业务:速腾聚创的主营业务分为两大板块: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机器人。
-核心产品:EM4:全球首款“千线”超长距数字化激光雷达,引领车载激光雷达进入“千线”时代。
EMX:真192线车载高性能数字化激光雷达,进一步巩固市场。
M平台:2022年11月发布,搭载自研传输、接收及处理系统一体化芯片。
E平台:2024年10月发布,全球首款激光雷达专用数字化SPAD-SoC芯片,实现VCSEL激光器与SPAD阵列的高度集成。
-表现:速腾聚创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摘得2024年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ADAS激光雷达年度“销冠”、2018-2024年ADAS累计销量冠军。2024年10月,速腾聚创全自研SoC芯片M-Core获得AEC-Q100车规级可靠性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该认证的激光雷达专用SoC芯片。截至2025年2月21日,速腾聚创激光雷达累计销量达100万台,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百万台高线数激光雷达下线的企业。
禾赛科技
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上海,前身为美国硅谷禾赛仪器(2012年创立),2013年回国落地,2015年发布首款32线激光雷达Pandar32,正式进军智能驾驶赛道。2023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HSAI),是全球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领军企业。
-主营业务:ADAS激光雷达;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机器人激光雷达。
-核心产品:AT128:半固态远距主雷达,2021年量产,2024年累计交付超45.6万台,搭载理想、小米、零跑等车型。
ET25:超薄舱内激光雷达,2023年发布,探测距离250 m,已获比亚迪、奇瑞、长城等11家车企定点。
ETX:2025年发布,400 m超远距,搭载自研光矢量芯片,获欧洲顶级主机厂多年定点,2026年批量交付。
FT120:纯固态补盲雷达,2023年量产,视场角180°×140°,已用于卡尔动力L4卡车。
-表现:2024年中国乘用车ADAS激光雷达市占率28.7%(仅次于速腾聚创32.7%),L4自动驾驶市占率61%。2024年全年交付超50万台,累计交付突破100万台,成为全球首家年交付破50万台的激光雷达公司。自研芯片化收发模块、功能安全、主动抗干扰技术打破多项行业记录;ETX实现舱内400 m测距,体积缩小35%。产品进入40国90城,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25.7%,与奔驰、Zoox、Aurora等深度合作。
华为
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深圳,是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2018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HI),2021年发布首款车规级激光雷达,正式切入智能驾驶核心传感器赛道。
-主营业务: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激光雷达,形成“激光雷达+芯片+算法”一体化方案。
-核心产品: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2021年量产,探测距离150米,水平视场120°,已搭载极狐阿尔法S HI版、问界M5/M7。
192线超高清激光雷达:2023年发布,探测距离250米,点频184万点/秒,搭载问界M9、阿维塔12、智界S7。
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2024年发布,视场角120°×90°,探测距离70米,与主雷达形成360°冗余感知。
-表现:2024年华为激光雷达累计交付超35万台,中国乘用车前装市占率19%,位列行业前三。全球首款车规级激光雷达专用芯片(2021年)、192线硅光芯片(2023年),实现收发芯片100%自研。与赛力斯、长安、奇瑞、北汽等车企深度合作,HI模式车型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推动高阶智驾快速普及。牵头制定《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行业标准,推动产业链规范化发展。
图达通
成立于2007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股票代码:002876)。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在深圳龙岗区、安徽合肥和福建莆田都设有分厂,目前总人数约2000人。三利谱致力于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偏光片行业的领军企业。
-主营业务:车载激光雷达;非汽车场景,拓展至无人矿卡、车路协同、智慧高速、机器人等,形成“车+路+场”多场景覆盖。
-核心产品:猎鹰(Falcon)系列:1550 nm图像级超远距主雷达,探测距离500 m(10%反射率250 m),角分辨率0.05°–0.06°,累计交付超50万台,蔚来ET7/ET5/ES7等9款车型标配。
灵雀(Robin)系列:905 nm中距/补盲雷达,E1X探测距离200 m,W型视场角120°×70°,获头部汽车集团多品牌2026年量产定点。
OmniVidi感知软件:全链路多传感器融合平台,支持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协同。
-表现:2023年ADAS激光雷达全球销量第一(14.7万台),市占率18.6%。全球唯一同时量产1550 nm与905 nm车规级激光雷达的公司,1550 nm波长技术领先行业一代。2024年前三季度92.4%营收来自蔚来,深度绑定头部车企的同时,正通过头部汽车集团多品牌定点(2026年量产)实现客户多元化。2025年2月借壳港股上市(估值117亿港元),成为继禾赛、速腾后第三家上市的国产激光雷达企业。
卓驭科技
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成立于2022年(前身为2016年成立的大疆车载事业部,卓驭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系统的公司,致力于为多种类型的乘用车提供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主营业务:智能驾驶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研发,提供覆盖L2-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涵盖高速、城市、泊车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核心产品:补盲激光雷达“知周”。
其拥有H160° x V144°超广视场角,旨在破解立体车库夹层等传统感知盲区难题,显著提升辅助泊车和变道场景的安全性。其小尺寸设计(厚度仅3.5cm)支持灵活集成,为组合辅助驾驶系统提供关键冗余。
-表现:与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一汽红旗、东风、长城、比亚迪等车企达成合作。
览沃科技
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深圳,全球员工约200人,其中75%以上为工程师,专注于高性能、低成本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研发与量产。
-主营业务:车载激光雷达;工业/机器人激光雷达。
-核心产品:HAP(Horizon Automotive Package):全球首款乘用车量产激光雷达(2021年小鹏P5搭载),水平视场角120°,探测距离150 m,售价低于万元。
Tele-15:1550 nm超远距激光雷达,探测距离500 m,适配高速NOA及L4 Robotaxi。
-表现:2021年实现乘用车激光雷达全球首次量产上车(小鹏P5),拉开激光雷达规模化上车序幕通过DL-Pack封装技术、自动化产线(PPM≤10)和规模效应,将激光雷达成本降至千元级,推动行业进入“千元时代”。产品销往2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服务超1500家客户,2024年全球交付量超10万台,割草机器人、无人叉车等细分市场市占率领先。
镭神智能
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全场景激光雷达及智能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覆盖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九大产业生态圈。
-主营业务:激光雷达硬件;智能机器人系统;行业解决方案,包括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慧物流、港口自动化等全场景落地。
-核心产品:CH128X1:128线混合固态车规级激光雷达,905 nm棱镜扫描,探测距离200 m,精度±2 cm,已规模化交付东风悦享前装车型。
1550 nm光纤激光雷达:2025年发布,探测距离250 m(5%反射率),抗干扰、穿透性强,适用于高级自动驾驶。
CH32:32线TOF机械式激光雷达,±1 cm精度,已应用于无人配送车、Robotaxi。
-表现:全球唯一同时掌握TOF、相位法、三角法、FMCW四种测量原理的激光雷达公司。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获车规认证(CH32)的激光雷达企业。激光雷达累计交付超10万台,服务全球70+城市车路协同项目,专利授权41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广东省激光雷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科天绘
成立于2005年,由留学归国人员创立,总部位于北京,在苏州、合肥设有子公司,北美和欧洲设有分支机构,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测绘型和导航型激光雷达研制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主营业务:激光雷达硬件。核心芯片与系统。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自动驾驶感知、智慧交通、电力巡检、矿山测绘等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全球60+国家和地区。
-核心产品:R-Fans系列:16/32线360°扫描混合固态激光雷达,2016年率先实现国产车载激光雷达量产上车,填补国内空白,现配套低速自动驾驶及Robotaxi。
C-Fans系列:32/128/256线固态激光雷达,通过车规级IATF16949认证,2022年完成头部车企车规符合性验证,2024年小批量交付。
CK128:128线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尺寸133×88×45 mm,探测距离200 m,精度±2 cm,已获乘用车前装定点。
-表现:全球首家实现激光雷达专用芯片组全自研并量产,功耗降低40%,成本下降50%,推动激光雷达进入“千元级”时代。2024年激光雷达累计交付超10万台,其中车载领域占比35%,位列国内车载激光雷达第二梯队。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2019)、一等奖(2015/2016),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汽车电子联盟50佳。
万集科技
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是国内领先的智能交通与智能网联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车-路-云”一体化感知与协同技术30年。
-主营业务:激光雷达。车路协同(V2X)。动态称重与ETC。
-核心产品:
WLR-750: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140°×70°超广视场,±0.5°分辨率,12W低功耗,2025年量产,已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
WLR-733:64线360°全景激光雷达,200 m探测距离,±3 cm精度,韩国智慧路口示范工程落地。
192线半固态激光雷达:2024年发布,成本降至千元级,已配套无人配送车、矿区自动驾驶车辆。
-表现:累计交付激光雷达超10万台,2023年激光雷达收入同比增长8.32%,海外收入增速达237.17%。全球首批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企业之一,拥有激光雷达专用芯片、硅基固态等核心技术,专利超千项。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共建实验室,参与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制定,产品出口韩国、东南亚。
亮道智能
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北京经开区,在德国柏林设有研发中心,是一家专注激光雷达感知系统与智能驾驶数据服务的国际化企业,具备“中德协同”的独特优势。
-主营业务:提供车规级纯固态激光雷达硬件(LDSatellite™、LD Gen2 Lite等)、感知算法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ADAS、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场景。智能驾驶数据工具链智慧城市与机器人。
-核心产品:
LDSatellite™:国内首款车规级纯固态侧向补盲激光雷达(120°×75°、48 mm×88 mm窗口),核心SPAD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已获多个欧洲主机厂量产订单。
LD Gen2 Lite:迷你型Flash纯固态雷达(8×5.4×5.8 cm、192线、30 m测距、9 W功耗),专为机器人、室内服务场景设计,实现“零噪音”感知。
全栈数据闭环:自研感知算法+4D时序真值数据,支持多传感器融合与功能安全验证,助力客户从“功能达标”到“体验优化”跃升。
-表现:LDSatellite™配套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大众集团等车型,2023年起欧洲量产交付;机器人雷达LD Gen2 Lite已量产并应用于割草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2025年完成招商局资本、亦庄国投联合投资的新一轮融资,累计募资超5亿元,用于激光雷达关键技术、3D感知数智化方案开发。中德双总部运营,欧洲团队超百人,支持车企欧洲智驾功能测试,累计完成澳洲、欧盟、英国等多国整车路试项目。
思岚科技
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上海,前身为2009年成立的Robopeak核心研发团队。 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激光雷达、SLAM算法和机器人整机平台三大核心技术。
-主营业务:包括激光雷达;SLAM自主定位导航系统;机器人整机平台。
-核心产品:RPLIDAR系列:覆盖三角测距(A1/A2/A3)与TOF(S1/S2)技术,测距半径25–40 m,采样频率16–60 kHz,累计出货量超15万台。
LPX工业系列:LPX-E3(区域监控)、LPX-T1(AGV中远距离)两款工业级雷达,40 m测距、IP65防护、抗80 kLux强光。
AURORA智见系列:激光视觉一体化定位导航系统,融合激光与视觉,可直接输出3D点云和2D高精地图,面向L4级自动驾驶测试。
-表现:服务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领域市占率70%,激光雷达全球累计出货超15万台,海外占比超30%。国内首款低成本激光雷达(RPLIDAR A1)、首款TOF雷达(RPLIDAR S1)、首款激光建图传感器(SLAMTEC Mapper)缔造者。产品进入优必选、科大讯飞、阿里、LG等2000+家客户,落地安防、餐厅配送、新零售盘点、工业搬运等场景。
一径科技
成立于2017年11月,总部位于北京,核心创始团队为清华大学电子系校友,CEO石拓博士曾参与973项目“面向微波光子学应用的高速、高功率光电探测器集成芯片”。国内较早专注车载应用的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企业,提供“1+N”全固态激光雷达解决方案,覆盖乘用车、干线物流、Robotaxi、末端配送、智慧园区等场景。
-核心产品:ML-30s / ML-30s+ :MEMS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140°×70°超广视场,探测距离30 m,满足车规级可靠性,已配套嬴彻科技干线物流、京东物流末端配送车。
ZVISION EZ6:192线SPAD数字化长距激光雷达,探测距离220 m,点云分辨率0.1°×0.1°,率先进入“千元时代”,2024 CES发布,面向ADAS前装量产。
ZVISION EZ5:极致性价比SPAD激光雷达,25 mm超薄机身,120°×20°视场,220 m测距,2024北京车展发布,主打“LiDAR平权”。
-表现:常熟工厂2020年7月开业,年产能10万台;ML-30s+已量产并搭载京东物流第五代智能快递车。累计完成8轮融资,总额近10亿元,投资方包括百度、英特尔资本、创新工场、复星锐正等;与嬴彻科技、京东物流、觉非科技等达成战略合作。2023年入选“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2024年获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光之矩
成立于2021年5月,总部位于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为亿咖通科技(ECARX)旗下企业。专注激光雷达与智能车载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致力于成为自动驾驶核心增量部件供应商。
-主营业务:激光雷达芯片设计、光电子器件、智能车载设备、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的全流程研发与制造。面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机器人、AGV等场景提供高性能、可量产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核心产品:
长距半固态主激光雷达:波长905 nm,转镜扫描,192线,最远探测距离300 m(180 m@10%反射率),水平视场120°×25°,预计2024年底SOP。
短距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Flash纯固态方案,SPAD分辨率360×150,最远探测距离50 m(40 m@10%反射率),视场120°×50°,用于车身周边3D环境感知。
-表现:2024年3月,随亿咖通“Tech Day”发布两款激光雷达,并宣布最快年底实现SOP,成为吉利系首个公开量产的激光雷达品牌。产品已完成与亿咖通·天穹Pro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的系统集成验证,支持高速/城市NOA及智能泊车功能。获得峰谷资本天使轮融资,加速芯片级激光雷达研发与产线建设。
未感科技
2018年成立,总部位于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高端激光雷达方案、算法与关键芯片供应商,聚焦“物理层算法+先进光子技术”双核心技术,致力于突破自动驾驶长距探测瓶颈。
-主营业务:激光雷达芯片级方案设计(oDSP算法芯片、OPA光源模组); 远距离、高分辨率激光雷达整机(905 nm、1550 nm双波长); 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工业测量整体解决方案。
-核心产品:
TREX 500米长距固态激光雷达:905 nm波长,10%反射率下测距300 m,最远500 m,垂直100线,车规级,2023年发布,2024年中提供样机。
SF-16-400 400米多线激光雷达:905 nm,360°视场,16线,10%反射率下探测400 m,2021年量产,已批量交付自动驾驶接驳车、无人卡车。
暴龙TREX LIDAR(升级版):1550 nm,10%反射率下前向探测300 m,垂直100线,纯固态,2025年量产目标价500美元,主攻乘用车前装。
-表现:全球首家在905 nm平台实现500米级长距探测,提出“激光雷达2.0”概念,采用物理层算法芯片提升信噪比与抗干扰能力。与易成智行、合众思壮等达成战略合作,TREX系列已批量交付无人接驳车、干线物流、智慧港口等场景。
巨星科技
2001年,总部位于杭州,2010年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444)。 全球领先的工具五金制造商,主营手工具、电动工具、工业工具及激光测量仪器,产品覆盖家庭DIY、建筑工程、车辆维修养护、地图测量测绘等领域。
-核心产品:
激光测量仪器:子公司欧镭激光(持股48%)已推出车规级混合固态激光雷达CH32,探测距离200 m,精度±3 cm,2024年实现规模化交付东风悦享前装车型。
工业级激光雷达:ARS-1000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集成32线激光雷达+高精度惯导,用于智慧高速、自动驾驶测试场高精地图采集。
-表现:CH32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车规认证的激光雷达,2024年累计交付超5,000台,进入Robotaxi与干线物流车供应链。1550 nm超远距激光雷达(250 m@5%反射率)2025年2月发布,瞄准L4级自动驾驶,预计2026年量产。
天眸光电
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激光雷达扫描成像、激光雷达测距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激光雷达传感器系统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云集数十名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光电技术尤其是激光雷达领域拥有丰富的设计和工程实践经验。2023年,天眸光电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建成业内机械式激光雷达第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
-主营业务:专注于激光雷达扫描成像、激光雷达测距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向客户提供激光雷达相关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慧安防、工业物流AGV、封闭L4场景的短距低速等场景。
-核心产品:TM-128线车规级混合固态激光雷达:针对L4、L5级无人驾驶设计,尺寸133 mm×88 mm×45 mm,工作温度-40℃~105℃,最小垂直角度分辨率0.1°×0.1°,点频155万点/秒,探测精度±2 cm,探测距离200 m@10%反射率。已通过IATF 16949车规认证,2024年实现小批量交付。
矿卡专用1550nm成像级激光雷达:军工级设计标准,具备600米超远探测距离、0.05°超高分辨率及ROI区域增强技术,能够精准识别远距离目标并提前预判风险。
32线本安型防爆激光雷达:适用于工业物流AGV、封闭L4场景的短距低速等场景。
-表现:在测距精度、速度、点云密度、强抗干扰能力等关键性能指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实现TM-128线车规级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小批量交付,2025年计划量产。
海创光电
成立于2016年3月,总部位于福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光电子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为新一代激光应用系统提供核心元器件和模组,已形成激光雷达、工业激光、光通讯、生物医疗四大业务板块。
-主营业务:激光光学元器件和激光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核心产品:
1.5 μm光纤激光雷达光源模组:波长1550 nm,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化光器件和绕纤工艺,尺寸、功耗均为行业最小,已通过车规级可靠性验证。2024年12月获评“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示范产品,已实现大规模量产,配套图达通、禾赛、速腾等头部激光雷达整机厂。
905 nm激光雷达接收模组:高灵敏度APD阵列+自主光学镀膜,探测距离200 m@10%反射率,抗干扰性能优异,已批量用于Robotaxi、干线物流车、无人配送车。
激光雷达光学元器件:包括快轴准直镜、慢轴准直镜、偏振分束/合束器、反射镜等,为激光雷达整机厂提供“一站式”核心光学解决方案。
-表现:2023年激光雷达业务收入4.85亿元,占主营收入58.18%,2024年上半年受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收入下滑21.94%,但仍保持国内激光雷达光源模组出货量第一。全球首家实现1.5 μm光纤激光雷达光源模组车规级量产,拥有100+项激光雷达相关专利,解决了激光雷达整体成本占比高的难题。图达通、禾赛、速腾、华为、大疆等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等领域。
探维科技
成立于2017年,核心团队起源于清华大学精仪系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即开始从事激光雷达方向的技术研发。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北京,在成都落地电子研发中心,2021年底在苏州落地车规级产线。
-主营业务:探维科技专注于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提供高性能、低成本、易量产的解决方案。
-核心产品:
Duetto:130线激光雷达,2023年10月与合创汽车联合发布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MPV V09,2024年量产交付。
视场角120°×25°,探测距离250 m,ROI区域可达到0.09°×0.19°图像级分辨率。
Tempo:192线车规旗舰产品,2024年CES首次公开。
角分辨率为0.16°×0.13°,最远探测距离300 m,产品高度仅为45 mm。
Scope 256:高精度大视场补盲激光雷达,2024年CES亮相。适用于低速无人驾驶和补盲场景。
-表现:开发了行业唯一的硬件级图像前融合产品Tanway Fusion,解决了多传感器融合的可靠性问题。2019年率先完成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量产交付,2023年落地多个量产车型定点项目。2023年9月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小米集团领投;2024年1月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北醒光子
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强感知、国产化”为核心,产品覆盖车载、路侧、工业传感等领域。
-主营业务:激光雷达芯片设计、光学模组、整机制造及解决方案服务;重点布局:车载智能驾驶、车路协同、智慧交通、工业AGV/机器人。
-核心产品:
AD2-s(25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2024年3月量产,256线,探测距离300 m,体积仅成人手掌大小,已获20万台以上国内车型定点。
Horn系列(长距高性能3D激光雷达):128/256线,探测距离250 m,已批量交付广汽、滴滴自动驾驶、智慧高速项目。
“北醒应龙”512线激光雷达平台:2022年12月全球首发,2023年4月量产,国内首款512线车载激光雷达,获广汽、滴滴等定点。
-表现:国内首家实现激光雷达芯片组全自研,专利公开数量333个,全球前列。2024年3月建成全球首条25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自动生产线,年产能30万台,6个月完成建设。产品已搭载广汽、滴滴、东风悦享等车型,2024年预计规模化交付超20万台。
洛微科技
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杭州,在西安、上海、深圳、洛杉矶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及销售服务中心。公司由MIT光子学专家和产业权威工程师共同组成,专注于激光雷达3D感知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与销售。
-主营业务:洛微科技通过自研硅光芯片技术、软硬件和感知算法开发能力,为市场提供FMCW激光雷达、3D工业相机和经济高效的感知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智慧物流、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核心产品:
D系列(Diversity Series):纯固态大视场近场激光雷达,视场角120°×90°,角分辨率0.3°×0.3°,主要用于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功能。2021年发布全球单颗集成度最高的硅光FMCW激光雷达芯片。
F系列(Foresight Series):硅光FMCW 4D激光雷达,具备超远探测距离和优良的抗环境光干扰能力,支持多通道并行。2024年发布全球首个单片全集成发射、接收和光路功能的硅光芯片。
MicroLiDAR:基于自研的晶圆级光学和光系统级封装开发的毫米尺度多像素近距3D微激光雷达传感器。
-表现:洛微科技是国内首家展示基于自研硅光OPA和FMCW芯片的激光雷达厂商。2020年8月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2025年1月完成B1轮融资首关。产品已进入多家客户供应链,包括自动驾驶测试车辆。
洛伦兹
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155万元,核心团队由清华大学精仪系、中科大校友组成,专注智能感知与人工智能。以3D固态激光雷达、3D点云与RGB融合技术、目标场景感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感知公司,聚焦低速无人驾驶、无人环卫、物流等场景。
-主营业务:探维科技专注于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提供高性能、低成本、易量产的解决方案。
-核心产品:R1系列(200线360°激光雷达)
2025年4月发布,200线超高分辨率、360°全景视场角,探测距离≥300 m,适配狭窄街道、人流密集区等复杂低速场景。采用钛合金MEMS振镜技术,体积小巧(整机高度≤40 mm),成本较主流32线方案降低40%以上。已获10+头部低速无人驾驶企业量产订单,预计2025年内落地30+项目。
E系列(905nm MEMS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300线以上分辨率,探测距离300 m+,专为自动驾驶前装开发,适配城市复杂交通场景。已实现小批量产,主要客户为整车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主激光雷达”。
-表现:国内首家将钛合金MEMS振镜应用于车载激光雷达,兼顾高性能、低成本、车规级可靠性。已完成三轮数千万元融资(清华同方、启迪、东方国狮等),与无人环卫、物流、Robotaxi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产品已部署于无人清扫车、无人配送车、智慧环卫等项目,助力低速无人驾驶进入“全自动时代”。
飞芯电子
成立于2016年10月,总部位于宁波,研发中心在西安。公司专注于全固态抗干扰车载激光雷达收发芯片及模组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雷达系统解决方案。
-主营业务:专注于车载固态激光雷达系统及其核心芯片和消费电子用3D传感器及其核心芯片的设计、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消费电子、智能安防等多个智能领域。
-核心产品:AX32系列
车载固态激光雷达接收焦平面距离传感器,采用硅基芯片级解决方案,具有背景光消除、超高动态范围像素级实现技术、激光串扰抑制及近红外增强技术。低成本、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人眼安全性高。
相干4D FMCW激光雷达
2024年8月发布的相干4D FMCW无人机侦测激光雷达,采用先进的相干探测技术,能有效抵御环境光的干扰以及同类设备间的相互干扰。直接捕获目标速度,摒弃传统多帧数据推算过程,确保测速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探测距离可达2.5公里内无人机目标的4D探测,以及对8公里外大型目标的精准定位。
-表现:飞芯电子在激光雷达相关技术领域拥有三百多项专利技术,形成了从底层技术到产品化的完整闭环体系。公司已获得博世、联发科、金沙江联合资本等知名基金投资产品已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消费电子、智能安防等多个领域。
光秒科技
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北京,创始团队由北航、北理、清华、中科大等知名高校博士组成,2021年获数千万元投资。是全球首家1024线超高分辨率激光雷达厂商,致力于推动激光雷达“高清化、低成本化、芯片化”,目标让激光雷达像摄像头一样普及。
-核心产品:GM1024(全球首款1024线激光雷达)
单回波点频最高2000万点/秒,双回波4000万点/秒,分辨率1024×1024,刷新率20Hz,探测距离150 m(10%反射率)。1550nm光源,156×130×56mm小体积,IP6K7防水,支持车载以太网PTP时间同步。2022年4月全球首发,2024年实现量产,已应用于自动驾驶测试、智慧高速、无人配送等场景。
S系列(无人机/机器人专用):面向无人机测绘、巡检、物流、应急感知等场景,主打轻量化、低功耗、高帧率。
M系列(低速自动驾驶):针对园区无人车、末端配送等成本敏感场景,提供低线数、高性价比的避障方案。
-表现:全球首家实现1024线激光雷达量产,首创“机器仿生眼”概念,集成RGBD芯片,赋予机器人“色彩+三维”双感知能力。GM1024已交付数十家自动驾驶公司、智慧高速项目,并出口海外。坚持Tier2供应商角色,与算法、整车厂合作开发终端解决方案,毛利率保持70%以上。
力策科技
成立于2013年10月,总部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公司由多位光电子、半导体、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博士创办,致力于推动新型激光雷达在不同行业的实用化。力策科技采用IDM模式,自建产线与实验室推动激光雷达的规模量产与OPA芯片研发。
-主营业务:专注于激光雷达及相关光电子系统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领域。公司提供单线Tof激光雷达及多线激光雷达等产品。
-核心产品:
LT-I3:工业级避障激光雷达,尺寸50mm×50mm×72mm,抗光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室外工作,具备64个场景通道。
LT-R2:单线脉冲TOF激光雷达,性能稳定、可靠性好、超高性价比,适用于消毒防疫、AMR、AGV、酒店配送、送餐等导航避障场景。
-表现:力策科技基于空间光调制(SLM)的光学相控阵芯片架构,突破传统硅光子学OPA技术的技术瓶颈,实现大角度、高速、低插损的光学扫描。
发展趋势
当前车载激光雷达已形成“半固态规模化、固态商业化、FMCW储备化”的多元技术路线,其中转镜/MEMS方案凭借成熟供应链与成本优势占据2025年乘用车市场90%份额,而Flash固态雷达在补盲场景快速渗透,FMCW技术则成为L4级自动驾驶的长期技术储备。
国产化进程尤为亮眼:上游VCSEL、SPAD芯片等核心器件实现量产突破,中游禾赛、速腾聚创等头部企业率先通过AEC-Q100/Q102车规认证,2024年全年禾赛交付50.19万台(ADAS雷达45.64万台),速腾聚创交付超51.83万台车载雷达并达成全球首个百万台交付里程碑。随着纵慧芯光等本土芯片厂商建成5000万颗/年产能产线,中国激光雷达产业已构建起“芯片-模组-整车”的全链条自主能力,全球市占率突破70%。未来,随着硅光集成、1550nm人眼安全激光器及AI点云算法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激光雷达将沿着“更高性能(500米级探测)、更低功耗(<10W)、更小体积(名片级尺寸)”的路径持续进化,而这场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技术革命,或将重新定义全球自动驾驶的安全标准与产业格局。
*以上信息来自各企业官网、网络公开信息及企业提供。
-END-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