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中国车市,热闹非凡。销量创历史新高,但背后的故事,却让人五味杂陈。
销量创新高,但价格战更激烈!
瑞银的报告显示,6月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50万辆,同比增长15%,零售交付也达到210万辆,同比增长18%。然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却是激烈的价格战。
吉利、小鹏、零跑,降价力度超过比亚迪!
报告中指出,吉利、小鹏和零跑的零售折扣幅度都超过了比亚迪。吉利E5、星舰7等车型,折扣幅度达到3.1个百分点;小鹏G6、P7i等车型,折扣幅度更是高达3.5个百分点;零跑C01、C11等车型,折扣幅度也达到1.2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比亚迪在5月底宣布的降价,折扣幅度只有0.6个百分点,并且在7月1日还减少了部分措施。
经销商库存压力山大,价格战何时休?
6月份的经销商库存指数已经达到1.42个月,离警戒线1.5个月只有一步之遥。这说明,虽然销量创新高,但终端销售并不理想,压力都集中在经销商身上。
价格战,是促销还是生死战?
这场价格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促销活动,而是决定未来几年谁能活下来的生死战。比亚迪凭借30%的新能源市场份额,有底气“收手”看看风向,但对于其他品牌来说,市场份额是靠刺刀拼出来的,谁先停火谁就可能被挤出牌桌。
反内卷,谁会率先停止价格战?
呼吁“反内卷”,但价格战依然愈演愈烈。谁能率先停止价格战,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或许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赢家通吃,另一种是输家出局。
价格战,谁是后的赢家?
这场价格战,终会鹿死谁手,现在还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价格战,将会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车企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提升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价格战来获取市场份额。
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这场价格战,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而不是盲目追求低价。毕竟,价格战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自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