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港交所上市,海外成绩亮眼,技术创新持续发力

港交所的大锣敲响那一刻,估计不少人都屏住了呼吸,盯着盘面跳动,心里琢磨着——奇瑞上市,真就来了?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敲锣”,而是一次要载入中国汽车史册的大事儿。

奇瑞港交所上市,海外成绩亮眼,技术创新持续发力-有驾

一个在安徽芜湖草创起家的品牌,花了28年,硬是把自己从“小草房”造车的状态,活成了能站在国际舞台中央扛锣的角色。

如果你说这是奇瑞的高光时刻,我觉得没毛病。

但话又说回来,敲锣就敲锣,背后到底有多少“门道”,可不光是热闹那么简单。

这场资本市场的碰头会,说白了,是中国自主品牌终于能正大光明“见世面”的标志。

奇瑞的发行价直接暴涨11.22%,上市当日开盘价34.2港元,港股里头难得一见的景象。

咱不说行情有多强,单看全球IPO的体量,这回奇瑞全球发售2.97亿股、募集资金超过91亿港元,光是“金主爸爸”阵容就堪称豪华——高瓴、景林、大家人寿、国轩香港等共13家顶流基石投资者,谁不眼热?

上市,大伙心里常觉得是个“终点”,但这回好像更像是奇瑞攒能量、开启新副本的升级打怪。

说奇瑞是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缩影,毫不夸张。

奇瑞港交所上市,海外成绩亮眼,技术创新持续发力-有驾

1997年,奇瑞几个创业者蹲在芜湖小厂里瞄着汽车梦想,外头一堆合资品牌攻城略地,分分钟让自主品牌感到焦虑和迷茫。

奇瑞硬是扛着“技术为王”的旗子,发愤图强,不断迭代产品线,一开始靠“多生孩子好打架”,能打就多打几场,慢慢地在市场上有了点自己的地盘。

但只靠花样多还不成事,奇瑞的底盘其实是技术驱动。

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说,“大家的信任、期待和支持,为奇瑞注入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创新基因。”

实在点说,不是死磕技术、死嗑研发,怎么能熬到海外一线去?

01年时,国内不少车企还只会守着自家土壤捡芝麻,奇瑞已经敢于“放眼世界”,主动杀出国门,对外出口做出了模样。

连续22年成为中国乘用车出口量冠军,这不是嘴皮子说说,是真的一连串数据在台账里摆着。

2024年出口更是把欧洲、南美、中东、北非等地方“拿捏”得稳稳当当,销量持续压其他中国品牌一头。

甚至在北美和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都能站到第二,这不是小打小闹,是彻底把“走出去”变成了长期战线。

有意思的是,奇瑞是先“出海”后上市,这玩法和大多数中国制造业还真不太一样。

“先把路铺好,再回来拓展资金战线”,看着是冒险,其实更稳——毕竟市场有了根基,资本进来也不虚。

数据不会骗人。

2022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900多亿冲刺到2700多亿,每年平均增长率70%+,光是净利润都飙到140多亿,增幅相当惊人。

2025年头三个月净利润47.26亿,同比暴涨90%,这简直就是冲刺队员的节奏。

这些业绩撑起上市底气,也让投资者有数可查,信心满满。

要知道,在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里,奇瑞还是唯一一家能把新能源汽车、燃油车、中国市场和海外销量四项指标都比去年再增长25%以上的,这平衡能力妥妥的,国际化、创新力两手齐抓,真让人佩服。

奇瑞港交所上市,海外成绩亮眼,技术创新持续发力-有驾
奇瑞港交所上市,海外成绩亮眼,技术创新持续发力-有驾

有时候人们会问,上市到底能改变什么?

奇瑞其实在招股说明书里画了个“未来蓝图”——

1/3是研发新车型,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近1/4扑到下一代“黑科技”,显然要在核心技术上忙一阵;

20%预算投向海外市场,把全球化野心真正落地;

剩下的分头砸到生产设施和日常营运上。

说到底,这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想着“升级”可不是瞎忽悠。

奇瑞这些年不仅把传统燃油车稳住了,转型新能源也是风生水起。

2024年其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暴增265%,在前十大乘用车里直接拔得头筹。

后续公司还将在纯电和混动路线“两条腿走路”,鲲鹏动力平台是奇瑞自研的“发动机”,油电同智、全球平权……这些词乍一听有点悬,其实就是“我不跟风玩拼装,我找自己的技术突破口”。

奇瑞港交所上市,海外成绩亮眼,技术创新持续发力-有驾

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智能底盘、飞行汽车,甚至人形机器人都被列进战略手册,这不是单线作战,是多维度“抢先布局”,有点“不服输”的劲儿。

说回海外,业务线绝不止卖车那么简单。

奇瑞在巴西、中东已经布下完整销售和服务体系,欧洲市场则更玩本地化——德国设设计中心,意大利搞造型,西班牙还联合生产电动汽车。

这下子品牌国际化就不只是卖货,是渗透到技术、设计甚至生产环节,一步步把“Made in China”升级成“Created in China”。

尹同跃还强调,要借助资本升级技术,推动企业主业强势,同时孵化新公司,助力产业蝶变,搞活整个生态。

奇瑞港交所上市,海外成绩亮眼,技术创新持续发力-有驾

这一点正是奇瑞打算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智能出行生态”的战略突破,构建全产业链自研能力,比如电池、芯片、软件都和国轩高科、地平线等合作,关键环节都要亲自掌控,商场如战场,谁掌握了装备,谁就能赢一半。

除了对奇瑞本身的关注,这次上市其实带动的不仅仅是一家公司。

它成了整个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一次高调亮相,不仅让自主车企被资本市场重新估价,还让外国投资人也放下偏见,开始认同中国车企“创造”而不是只“制造”。

这年头,港交所对上市企业的规范最为严格,奇瑞能拿下高瓴等机构的投资,是因为它的治理、透明度都够硬核,不然谁敢砸真金白银?

上市当日定价比传统车企高那么多,显然不是大家盲目追风,而是看到了中国车企技术进步带来的估值红利。

奇瑞这一步,不只是出口冠军,更带着中国汽车品牌向着全球化转型。

过去中国汽车“出海”靠的是性价比,大家说,中国牌子好用但没溢价。

奇瑞港交所上市,海外成绩亮眼,技术创新持续发力-有驾

这次奇瑞用资本市场的约束倒逼自己精细管理、搞品牌升级、加速技术创新,目标就是从单纯卖车变成卖标准,让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也成为“出口产品”,讲真,这才是真正的产业升级。

从草根企业拼到全球玩家,奇瑞把一个老本土企业打造成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范本。

尹同跃一席话:“这不是终点,是责任与使命的新起点。”带点使命感,也让奇瑞的故事变得厚重,每个自主品牌都有一股向上的劲头,奇瑞这次上市给了他们新的信心。

奇瑞港交所上市,海外成绩亮眼,技术创新持续发力-有驾

产业大势怎么走?

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这些潮流已扑面而来,全球汽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剧变。

奇瑞上市像是一面旗帜,告诉世界中国车企已经不再是追随者,有底气和跨国巨头掰手腕。

如果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强化技术、深化全球布局,未来奇瑞不仅自己要变成全球信赖的智能出行引领者,也能让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螺旋升级。

说得俗一点,这盘棋不是为了“敲锣出名”,而是站在新起点,重新定义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坐标。

中国自主品牌的集体逆袭,离不开奇瑞这样的“打头阵”。

大家夸奇瑞是“中国智造”的代名词,这次港交所上市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章。

无人区里冲破冰雪,才看得见新的春天。

最后一句,奇瑞“敲锣”之后,咱们也该问问自己——下一个敢在全球舞台抡大锣的,会是哪个中国企业?

今晚,不妨喝点小酒庆祝一下,也欢迎你留言说说对奇瑞上市后的“新故事”怎么看——

你觉得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世界地图,会在哪一年彻底变蓝?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