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规一出,低价电动车的市场瞬间变得像被全篇扬掉了一地鸡毛的小店一样崩塌。抬头一看,那些曾经还能买到899、799元的小铁皮,现在几乎都在传说里了。具体到我个人的感受——刚刚走进嘉华电动车的展厅,看到只有几款价格在2000以上的车,那些最低价标签都被撕掉了。服务员笑着说:没有合规的,低价车都停售了。但我心里在想:真的只是监管问题?还是技术门槛一提,成本就直接翻倍了?
你知道吗,除非你能找到那种特殊渠道还在卖的库存遗留品,其实都已经断货了。这种现象,我估算(样本少,估算有偏差)——国内大品牌如雅迪、爱玛、九号,线上那些实用的热卖款已经全部下架,至少70%打上了停售标签。很多低价车从一开始就像蹭热度的假面贩子——看似便宜,实则背后劫财。
对比一下,我们之前使用的低价车——三四百块那种铁皮车,采用劣质的电池、差到极点的电机,除了崩溃还是崩溃。这种劣货多半无法符合新标准,像那块用几块劣质AB电池拼在一起的电池包,早就不允许出厂了。就像你用拼装玩具做的豪车模型,怎么装都不规范,国家一号令,劣质的电池、配置低、工艺差的车怕是都得被打入冷宫。
但反过来想,我刚才翻了翻以前的备忘录(那本二手装备记事本上满满是各种车型参数),其实新国标就像你装修房子,把那些廉价的廉价门窗和墙纸都踢掉,接着用聪明的设计筑起更安全、更实用的墙。
这可是有点儿落差。为什么呢?因为有些短线厂家在新规下根本搞不出高标准的车型——他们的设备根本没那技术,资金也有限。是不是可以说,技术门槛提升其实给市场筛查了不少劣货?我想,可能吧——或者你可以理解为变相淘汰那些没有实力的小厂。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最大的区别还在于配置的层次。像以前我试驾过的一款899元的速豹电动车,挂个锂电池标签,但实际上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磷酸铁锂,续航才40公里出头,充电还要等好几个小时。反之,现在的合规车型,标配都必须拿出锂电池+智能防火+北斗定位+智能锁的组合,成本瞬间拉升。我想问啊:这种配置升级是否真的能让用户更安全?还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提升?
这里我得更正一件事,刚才我说成本翻了一倍太大话了。参考一些业内人士的推算,符合新国标的最低配置车型,成本可能已经超过1200元,销售价要在2000多才能差不多入手。每当想象买家在犹豫:哦,买辆电动车省点电费,现在看来,这80块也不值了,可能都要拼个智能锁才能多用几年,我就觉得:市场的价格战早就变成了配置战;或说,谁的配置更标准,谁就更有生存的资格。
你有没有注意到,曾经小厂、低价、拼拼拼那套套路,现在被市场用脚投票踢得一干二净?从我个人角度看,大品牌的库存理清得快,很多车已经在裁线——不出意外,未来低价无利可图,反而会让那些拼装货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市场监管部门那边也没闲着,重点抽检,凡是不明来历的车型以及没有三C认证、合格证的,统统不让上牌。这样一来,像以前那样投机取巧的低价车,生存空间越来越窄。也不怪这些小厂没办法,资金链断了,技术没追上,也就只能关门大吉了。
我刚才想到一个问题:随着新规逐渐落实,未来二次市场上还会有找到被关掉的‘库存货’?还是会彻底清理掉这批劣蛋?我猜,后者可能会更快一些。
还是想问一句:你觉得这种升级到底是为了安全,还是在压缩那些底线太低的竞争?其实我个人有个猜测(不太确定)——也许厂家在不断提升门槛的实际上也是在优胜劣汰市场,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跳得更高。
也有人会说:哎,成本这么高,普通人还能买得起车吗?也许未来的电动车真得变成奢侈品了——但我更担心的,是那些真正只想便宜用用的用户,最后只能望车兴叹。
说到这里,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只新款电动车的车头灯,微微发光的细节,竟让我忽然想到一个重大问题——那些设计只是为了符合法规的车型,到底还能走多远?
你对未来电动车市场的变化,有什么预感?或者有个意外发现的小秘密?(这段先按下不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