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买新能源车的朋友可能没少听说 “芯片荒” 的困扰,一辆车从订车到提车往往要等上数月,背后很大原因就是关键芯片供应跟不上。好消息是,9 月 4 日国芯科技宣布,其研发的新一代汽车电子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 “CBC2100B” 在内部测试中获得成功,这让大家看到了国产芯片打破垄断的希望。
可能有人会问,BLDC 电机驱动芯片到底有多重要?简单说,它就像电机的 “大脑”,在新能源汽车的水泵、油泵、空调风机等关键部位都离不开它。现在一辆智能电动车需要的芯片数量超过 1000 颗,比传统燃油车多了好几倍,而越是高端的车型,对芯片性能的要求就越高。但长期以来,我国这类芯片严重依赖进口。
国芯科技这款新芯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采用 130nm BCD 工艺研发,别看这个制程数字不算最先进,但在汽车电子领域却大有优势。这种工艺能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行,还能降低功耗,非常适合汽车这种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再受限于国外技术壁垒,这对于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 “缺芯” 问题来说意义重大。
当前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被欧美企业牢牢掌控,英飞凌、恩智浦、瑞萨三家就占据了 43% 的市场份额,尤其在 MCU 领域更是形成了技术垄断。我国虽然是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在核心芯片上长期 “卡脖子”。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提出 2025 年汽车芯片国产化率提升至 20% 的目标。
国芯科技已经将这款新芯片向相关客户送样,应用开发工作正在推进中。这一步很关键,因为芯片从实验室走向量产,需要经过严格的车规级认证和实际应用检验。不过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是公司内部测试成功,还没完成第三方机构检测,后续应用中不排除出现问题的可能,这也是科技研发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风险。
值得欣慰的是,国芯科技的突破不是孤立事件。比亚迪、小鹏、蔚来等车企都在加大芯片自研力度,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 “设计 - 制造 - 封测” 完整产业链。随着更多国产芯片企业的崛起,我们离新能源车 “不缺芯” 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