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要是您琢磨着给家里添置一辆新的电动自行车,估计心里头挺乱的。
一脚踏进专卖店,感觉气氛都不太对劲,销售人员比买家还着急,嘴里念叨着“新国标”、“要涨价”、“再不买就没了”,搞得人心里直打鼓。
好不容易看中一款,拿出手机一查,发现价格好像比前阵子贵了不少,旁边的大爷大妈也在小声嘀咕,说这车怎么说涨就涨,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
与此同时,车管所门口排队上牌的队伍长得望不到头,跟春运买火车票似的。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对咱们老百姓的生活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是该赶紧出手,还是该捂紧钱包再等等?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捋一捋,把里面的门道看清楚了,才不会花冤枉钱,办糊涂事。
首先,咱们得明白,国家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新国标。
这可不是为了让厂家涨价,也不是为了给咱们老百姓添堵,核心目的就两个字:安全。
您想啊,在过去这些年里,咱们马路上的电动车可以说是“野蛮生长”。
有的车子改装得比摩托车跑得还快,悄无声息地从你身边“嗖”一下就过去了,吓人一跳;有的车子又大又重,刹车距离长,一出事就不是小事;还有些车子用的电池质量参差不齐,在家里充电时自燃的新闻,咱们也听得不少了。
根据统计,咱们国家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了三亿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这么多的车在路上跑,如果没有一个统一、严格的安全标准来管着,那马路上的风险可就太大了。
所以,国家出台这个《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就是为了给这个行业立个规矩,从源头上把安全隐患给降下来。
这个新规矩,给电动自行车划了三条硬杠杠:最高车速不能超过25公里每小时,整车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电池电压不能高于48伏。
说白了,就是让电动自行车回归它“自行车”的属性,能用脚蹬,主要是用来代步的,而不是让它变成一辆不需要驾照的“小摩托”。
超过这个标准,就得按照电动摩托车的规矩来,得上牌、考驾照、买保险,管理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长远看,这绝对是件大好事,它让我们每个人的出行都变得更安全、更有保障。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为什么政策一落地,市场上反而乱成了一锅粥呢?
问题就出在“过渡”这两个字上。
一个新标准的实施,对整个行业来说,不亚于一次大洗牌。
对于那些有实力、有技术的大品牌来说,他们可能早就开始布局了,提前研发符合新国标的车型,去申请国家的3C强制性产品认证。
这个认证,就相当于国家给产品盖了个“质量安全合格”的章,没这个章,就不能生产和销售。
所以,9月1日一到,这些大厂能马上拿出合规的新车来卖。
但是,全国有成百上千家电动车生产厂家,很多中小品牌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跟不上,他们的生产线要改造,技术要升级,产品要重新设计送去检测认证,这一套流程走下来,需要时间。
这就导致了在当前这个阶段,市面上能合法销售的新国标车型,基本上都被那几家大厂给包揽了。
供给一下子变少了,但大家买车的需求没变,甚至因为政策变化,很多人急着换车,需求还变大了。
这供需一失衡,价格自然就往上涨了。
您在店里看到的涨价五六百块,就是最直接的市场反应。
销售人员催您下单,一方面是营销策略,另一方面,也确实是货源紧张、选择有限的真实写照。
您会发现,现在店里摆着的车,款式也就那么五六种,颜色不是黑就是白,要么就是灰色,想要个亮眼一点的、个性一点的设计,根本找不到。
因为厂家现在投放的,大多是试探市场的基本款,真正的重头戏、那些设计更用心、功能更丰富的车型,还在生产线上等着呢。
除了买车贵、选择少,上牌难更是让很多新车主头疼不已。
原文里提到的那位朋友,在车管所从大白天一直等到天黑,平时十分钟能办完的事,硬是排了三四个小时的队,这绝不是个例。
新规实施后,所有购买新车的车主都集中在这段时间办理牌照,车管所的工作量瞬间暴增。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或者乡镇地区,他们的系统更新、人员培训可能还没完全到位,有的地方甚至连线上预约系统都没搞好,只能靠现场排队,效率自然就低了。
那位担心车子电池被晒坏的大叔的焦虑,也很有代表性。
新买的爱车还没怎么骑,就得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天,换谁都心疼。
这种时间成本和潜在的损耗,也是咱们现在买车需要考虑进去的。
更有甚者,一些商家还动起了歪脑筋,他们打着“老国标车清仓”的旗号,把那些即将无法上牌的超标车,以甚至比新国标车还贵的价格卖出去,就是利用一些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和急于用车的心理。
这种车买回家,很可能面临无法上牌或者未来被强制报废的风险,得不偿失。
那么,面对这种种乱象,咱们普通老百姓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很多行业专家和懂行的朋友都给出了一个中肯的建议:别急,再等等。
这个“等”,不是消极地观望,而是一种理性的策略。
首先,等价格回归。
市场经济有它自己的调节规律,现在的价格虚高,是因为暂时的垄断造成的。
再过一两个月,等到十一月份前后,大批中小厂商的新国标车型会陆续通过认证、投放市场。
到那时,市面上的品牌和车型选择多了,为了争夺客户,厂家之间必然会展开竞争,价格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赶上“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各种促销活动一出来,价格肯定会比现在实惠得多。
那位杭州车主等了两个月,不仅省了八百块钱,还买到了带导航功能的新款,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等产品更丰富。
现在买车,你可能是在“矮子里面拔将军”,选择很有限。
但等各家厂商都缓过劲来,他们会推出各种各样针对不同需求的车型,比如设计更轻便、颜色更靓丽的女性款,电池容量更大、续航更远的实用款,还有集成更多智能功能的科技款。
到时候,你才能真正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从容地挑选一辆最适合自己的车。
最后,等服务流程更顺畅。
现在是上牌的高峰期,车管所忙得人仰马翻。
等这阵风头过去,他们的工作流程会优化,预约系统会更完善,我们去办理业务的体验也会好得多,不用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漫长的排队上。
所以,如果您家里的旧电动车还能再坚持一阵子,不妨就让它再辛苦一两个月。
在这场由政策引发的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和耐心,看准时机再出手,才能最终成为那个买到称心如意、性价比又高的车的聪明消费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