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三轮禁四轮,老年人出行难,替代方案难落地

关于“查三轮、禁四轮”的这事儿,最近真的是让不少老年人犯了难。尤其是“老头乐”这类电动三轮、四轮,原本图个方便,没想到一夜之间就成了交警重点关注对象。查得这么紧,查得这么猛,老年人日常出行到底该咋办?咱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一刀切下去,到底是为了啥?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说实话,老年人出行难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年轻人不理解,说坐公交呗、地铁呗,可老年人出行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没有”,而是“适不适合”。公交站离家远、上下车不方便,地铁站台上下台阶,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实际难题。再加上不少小城市、农村,压根连公交都隔三岔五才一班,还真不是想坐就能坐的事儿。更不用说买菜、串门、去医院这些随时的需求了。

这时候,“老头乐”之类的三轮、四轮车,成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些车子虽然配不上啥高大上的词汇,但贵在便宜、方便、操控简单、能遮风挡雨。实际上一些人也并不是为了多快多省,纯粹是因为实用。但是,整治风暴来了,查三轮、禁四轮,北京、湖北、甘肃这些地方动真格了,农村里都开始收车、罚款、扣车,似乎不管你是不是为了生活,只要上路就是不对。

咱得问一句,查归查、禁归禁,老年人出行咋解决?是不是有人以为只要市面上没这玩意儿了,老年人就会自动改用其它方式?真不是这么回事。关键根本原因如果不解决,再整顿十次也还是老问题。

要说整治原因,有人说是安全隐患,说这些非标三轮、四轮车容易发生事故。其实,这事儿没错。但是不是所有“老头乐”都不安全?是不是只有老年人用的车就一定比青年人开的快车危险?这得分情况。大多数用这些车子的老年人,恨不得步步谨慎,生怕出事,平常出门买个菜、接个孙子,也就二十几迈,哪里敢飙车?反倒是那些火爆一点的新手、年轻人,开个小轿车还不是有风险。

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标准、监管来解决,比如强制上牌、定期检验、让厂商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子。可现在很多地方一禁了之,连带着那些本来合规的车也不能上路,这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有没有想过一个事:老年人出行难,不是个交通管理问题,而是社会保障问题。交通管理本意是管安全、管秩序,但实际影响的是民生。如果城市道路只考虑车速和流量,老人和孩子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大家都朝钱和效率看,出门的“慢人”是不是也得有一个活路?太多政策制定的时候只站在管事的人角度看,没有站在实际用车的人角度想,大城市可以靠公共交通撑场面,小城市、农村呢?他们的路,有谁愿意多走几步去实地看看?

接下来就说说到底有啥替代方案。政策一出台,好像事情就解决了。其实不然。现在交警推荐的休闲三轮车,说是稳定性强,能上牌、考F证就能用,适合老年人。关键是,这种车价格不低,手续麻烦,老年人考证也不是都能顺利,更不用说有的地方牌也难上。

再说电动篷车,价格和三轮差不多,对北方有用,能挡风遮雨。可问题来了,地方政策各不一样,有些地方根本不给篷车上牌,三轮车还行,篷车就得看政策脸色。而且这些车虽然说速度慢点,但骑起来也是得考证,这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还能让人家去考吗?而且现有老年人,有多少愿意重考甚至补考驾驶证,或者有能力应对这些流程?

至于有些人建议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听起来确实安全,能锻炼身体。但仔细一琢磨,真到七十岁还骑你一个自行车,那可真要命。尤其是在城里、小区里、路口多的地方,骑自行车还有难度。别说骑车上坡下坡,遇上刮风下雨,腿脚利索的还行,身体一般的怎么坚持?

再说那些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助力车。好处是不用驾驶证,速度慢。但这些车不适合载人,一家三口出门,就算慢慢骑,安全也不是长久之计。电动自行车设计上就不是拿来带孙子的,最多一个人骑路上解决个自理。但老年人出行,往往是带孙子、接孙女、驮点买菜,光靠这种车恐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说到底,整治很容易,但替代方案难找。政策肯定想得好,实际执行起来有难度。不如问一句:为啥不从源头解决合规车供应问题呢?现在不是没有能上牌、合标准的小型电动三轮、四轮。完全可以多去督促生产企业往标准化方向生产,让老年人买到合法合规的代步工具,监管上牌,查违章,慢慢过度,不比现在一刀切强吗?老头乐问题,不能总靠禁,而是靠管理和规范。

再想一层,就是公共交通系统。大城市的公交、地铁,老年人用起来都不太友好,农村更别说了。要么班次太少,要么上下车不便利,而且路线设置本来就不是为老人设计的。既然知道老年人有刚需,为什么不专门为老年群体设计一些路线和服务?比如社区巴士、老年人专门小巴,又或者像国外那样慢速区、自行车道、电动轮椅通道,既安全又省事,不是更有意义?

查三轮禁四轮,老年人出行难,替代方案难落地-有驾
查三轮禁四轮,老年人出行难,替代方案难落地-有驾
查三轮禁四轮,老年人出行难,替代方案难落地-有驾

当然,有些人会说你这么讲,社会成本不是更高吗?但我们不能只算账,要算民生。只追求交通秩序,忽略了真正的用车需求,结果就是乱象不断、政策反复、老人受难。交通管理本质是服务公共,而不是管死管严。老人骑个三轮、开个小四轮、买个菜、接个孙子,不是犯罪。只要有标准,有监管,谁不愿意安全出行?

查三轮禁四轮,老年人出行难,替代方案难落地-有驾
查三轮禁四轮,老年人出行难,替代方案难落地-有驾

想想自己家里的长辈,他们出门的困难,有谁真正体会过?禁了这,扣了那,是不是更麻烦了?让他们天天骑自行车、步行两个小时,现实吗?其实很多方法可以解决,关键是咱怎么想,是不是能换位思考。政策不能光是“查禁”,还要有“替代”。

最后,查三轮也好,禁四轮也行,政策肯定有它的考量,但归根结底,老年人出行,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怎么让他们有路可走,有车可骑,有方式可选,才是咱真正要关心的问题。不仅要考虑安全,更要考虑便利和尊严。别让“老头乐”成了老人唯一的乐趣,也别让他们最后连个代步工具都没有。谁都有老的时候,年纪大了,也理应被善待。

这一波查三轮禁四轮,不只是交通管理的问题,其实考验的是社会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如何照顾老人。办法多得是,关键是心在哪儿。如果咱们能把这个事儿当做“父母出行”的问题来看,也许答案就不一样了。反思一下,别让政策成了老百姓的心病,才是对长辈们真正的关切。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