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如今这新能源车企的内卷劲儿,比当年科举还来劲。
这不,理想i8的电驹家底儿刚在工信部那儿溜了个缝儿,续航直接蹦到720公里,啧啧,这数字着实唬人,都快摸到燃油车的老巢了。
可别急着叫好,这事儿细琢磨,好像没那么简单。
理想官宣的海报,最初也秀了数据,但眼尖的网友立马揪出个小辫子:海报上使的是“CLTC综合工况核算电耗”,这玩意儿,说穿了,有点像象牙塔里的理想值,跟咱老百姓实际开车的路况、脚法,那是两码事。
后来,官方也醒过味儿来了,赶紧换成了“CLTC综合工况网端电耗”,这才算入了行规。
理想i8的百公里电耗也成了14.6/14.8kWh。
瞧见没,这一小小的“算法”乾坤大挪移,背后藏着多少门道?
厂家巴不得把数据往好里掰扯,咱消费者呢,又怕被“虚假繁荣”给蒙了。
这你来我往的,其实挺有戏的。
咱先谝谝这续航心病。
电车这玩意儿,开起来是真得劲,零排放、静音,窜劲儿还猛。
可一想到跑长途,心里就有点犯嘀咕。
充电桩够不够使?
回血速度够不够快?
电量扛不扛得住?
这一连串的问号,简直能把人逼出疑心病。
理想i8这回放出720公里的续航,无疑就是想挠到这部分用户的痒痒肉。
可问题是,这“720公里”到底能兑现几分?
这就得说说这“CLTC综合工况”了。
这玩意儿就像考校,有的人擅长纸上谈兵,能拿高分,但真刀真枪上阵,可能就掉链子了。
电车也一样,在实验室里跑出来的续航,跟实际路面上的表现,往往是两码事。
换位想想,谁开车能一直匀速行驶,不开冷气,不遇堵呢?
所以,厂商标榜的续航射程,咱听听得了,别太当真。
更要紧的,是瞅瞅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战力。
比方说,在高速上溜达,电耗会涨多少?
冬天开暖风,续航会打几折?
这些才是真真切切影响用户体验的因子。
当然喽,理想这次的“数据门”,也抖搂出一些行当里的老毛病。
新能源车企都在铆足劲儿堆料、拼射程,但往往忽视了消息的透明度和实在性。
消费者又不傻,你玩障眼法,早晚要露馅儿。
话说回来,理想能及时纠偏,也算是一种长进。
起码说明他们开始看重用户的诉求,愿意听取不同的调调。
实话说,比起一味死磕高续航,更要紧的是提高充电效率,完善充电底座。
要是能像加油一样便捷,谁还会抠那几百公里的射程?
这背后,又牵扯到电网营建、技术革新、政策导向等一揽子问题。
不是一家车企能摆平的,需要整个社会搭把手。
因此,理想i8的电池信息曝光,明面上看,只是一个新车登场的小插曲。
但往深里咂摸,它折射出的是新能源汽车江湖的争霸图,是消费者对续航焦虑的无奈,也是对厂商立身的期许。
归根结底,车这东西,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科考”的。
但愿将来的新能源车企,能多一些赤诚,少一些花活儿,让消费者买得踏实,开得舒坦。
这才是正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