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买电动车,谁没被 “3000 元” 这个数晃过眼?
你以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车,实则内里的门道,能把人绕晕。
就说成本,大牌和杂牌能差出天壤之别。
要我说,电动车的成本就看三大件:电池、电机、车架。
爱玛、雅迪这类一线品牌,拿 3000 元的车来说,1000W 的电机加控制器,进货价就得 550 元;
72V22AH 的铅酸石墨烯电池,厂家拿货至少 700 元;
再加上高碳钢车架和那些刹车、仪表之类的配件,500 到 600 元跑不了。
这么一算,光原材料就得 2250 到 2350 元。
可杂牌呢?
电机功率偷偷降到 500W,成本砍一半;
电池容量缩水到 72V18AH,400 块就能搞定;
车架用普通钢材,200 元撑死。
算下来,成本 1200 元都算多的。
你说这 3000 元花出去,买的是真材实料还是一堆废铁,全看你懂不懂行。
有人说 “都是代步,差不多就行”,这话可很天真了。
去年我邻居贪便宜买了辆杂牌车,电池用了半年就鼓包,换个新的要 500 元;
车架骑了一年就锈得掉渣,稍微颠一下就咯吱响。
反观我那辆爱玛,骑了三年,电池续航还能剩七成,车架一点锈迹没有。
这么一看,成本差的那几百块,早晚会在后续的麻烦里加倍还回来。
不少人觉得,3000 元的车,厂家肯定赚翻了,出厂价撑死 2000 元。
但实际上,这账得拆开算。
一线品牌的出厂价,通常是在成本基础上加 10% 到 15%。
就拿 2300 元成本的车来说,出厂价大概在 2500 到 2800 元。
为啥加这么点?
人家要投钱搞研发、做广告、建售后,雅迪一年的广告费就得好几个亿,这些都得摊到车价里。
杂牌就不一样了。
1200 元的成本,出厂价可能 1500 元就出手,毛利率直奔 25%。
可它们没售后、没研发,省下的钱全揣进兜里。
离谱的是,有的小厂连质检都省了,车子零件装歪了都敢出厂,反正卖出去就不管。
话说回来,出厂价还得看渠道。
一线品牌走的是正规代理,从厂家到省代再到市代,每层都要抽点利润,到商家手里,拿货价就得 2500 到 2800 元。
杂牌呢?
厂家直接对接小门店,中间环节少,1500 元出厂,商家 1800 元就能拿到。
这就是为啥同是 3000 元的车,有的商家哭着说不赚钱,有的却能吆喝着 “买贵包退”。
你以为商家卖一辆 3000 元的车,至少赚 1000 元?
那可真是把这行想简单了。
就拿一线品牌来说,商家拿货价 2500 元,卖 3000 元,毛利 500 元。
可这笔钱里,房租一个月好几千,分摊到每辆车得 100 元;
人工、水电、税费加起来,又得 100 元;
再送个雨衣、头盔,50 元没了。
这么一算,净利能有 250 元就谢天谢地了。
杂牌车看似利润高,拿货 1800 元卖 3000 元,毛利 1200 元。
但问题是,买杂牌的人少,一个月卖不了几辆;
而且售后麻烦,今天电池坏了,明天电机响了,修一次就得贴几十块。
有个开修车铺的朋友跟我说,他去年卖了 10 辆杂牌车,光售后就赔了 800 元,最后算算,还不如卖配件赚得多。
其实商家真正的赚钱点不在卖车,而在后续。
换一组电池,进价 500 元,卖 700 元,赚 200 元;
换个轮胎,成本 80 元,收 150 元,利润快翻倍。
一线品牌靠售后能锁住客户,比如爱玛的全国联保,车主换配件只认它家,长期下来利润比卖车稳多了。
杂牌就没这福气,车主坏了直接换车,谁还找你修?
最后总结
3000 元的电动车,出厂价能从 1500 元飙到 2800 元,商家净利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核心就看你买的是大牌还是杂牌。
要我说,别被 “低价” 忽悠了。
那些喊着 “3000 元顶配” 的杂牌,说白了就是在料上偷工减料,把省下来的成本当利润;
而一线品牌看似贵点,实则把钱花在了耐用性和售后上,长期算下来划算。
现在电动车行业越来越规范,国家对电池、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些靠偷工减料生存的杂牌迟早被淘汰。
我们消费者买的是代步工具,不是麻烦,与其图一时便宜,不如多花点钱买个踏实。
你说是吧?
声明:文中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权威媒体公开报,文章仅一家之言,个人粗浅思考,仅供交流,并无不良导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