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日卖3万辆,王传福赢了,日产亏18亿

比亚迪杀入日本K-Car腹地,日产巨亏18亿美元! 中国汽车正在改写全球格局

比亚迪在日卖3万辆,王传福赢了,日产亏18亿-有驾

东京车展上,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一款方方正正的“小盒子”车被镜头和目光紧紧包裹这是比亚迪专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纯电K-Car RACCO(海獭)。 铃木汽车社长铃木俊宏在现场坦言:“比亚迪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

十年前还被嘲笑“能活下来就不错”的比亚迪,如今正以惊人速度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2025年10月,比亚迪单月销量再次突破40万辆,稳居“40万俱乐部”。 而更令人振奋的是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比亚迪在英国单月销量超过1万台,是特斯拉的7倍。

比亚迪在日卖3万辆,王传福赢了,日产亏18亿-有驾

在日本市场,比亚迪新推出的K-Car车型“RACCO”一经发布便引发轰动。 这款车长仅3.4米的“方盒子”小车,完美遵循日本K-Car标准,配备滑动后门和悬浮车顶设计,预计售价260万日元。 它不仅外观Q萌时尚,更搭载20度电池组,WLTC续航里程约为180公里,支持100kw直流快充。

对比日产Sakura、三菱eK X EV等竞品,比亚迪RACCO在价格、充电速度和配置上均占优势。 它标配热泵空调系统和L2+级辅助驾驶,而同级日系车型往往需要额外选装。 东京车展现场,有别国工程师专门趴在地上研究比亚迪K-Car的底盘结构。

比亚迪在日卖3万辆,王传福赢了,日产亏18亿-有驾

比亚迪与日本市场的缘分始于1999年的电池业务,2005年成立日本法人后开启系统性布局。 2015年,比亚迪向京都交付首批纯电动巴士,成为打入日本交通体系的关键一步。 然而,日本市场长期以来由本土品牌主导,市场份额超过90%,是一个极为封闭的市场。

2024年的调研显示,六成日本消费者甚至未曾听说过比亚迪品牌。 为打破这一局面,比亚迪在2024年邀请日本国民女星长泽雅美代言,将品牌认知度从20%提升至40%。 同时,比亚迪加速渠道建设,已在日本建立66家销售据点,计划在年底前扩展至100家。

比亚迪在日卖3万辆,王传福赢了,日产亏18亿-有驾

努力逐渐见效。 2025年前9个月,比亚迪在日本乘用车销量达到7,123辆,商用车500辆,已实现对现代起亚在日销量的超越。 有报道称,比亚迪K-Car在日本发布后不久就获得了约3万份订单。

比亚迪能成功撬开日本市场大门,靠的是其独特的垂直整合模式和技术领先优势。 作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的车企,比亚迪拥有独步天下的刀片电池技术,成本比日系圆柱电池低30%。

比亚迪在日卖3万辆,王传福赢了,日产亏18亿-有驾

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使比亚迪能够极具竞争力地控制成本,快速针对市场需求设计本土化车型。 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比亚迪的K-Car战略体现了其“在日本,为日本”的本土化策略,标志着中国车企从简单出口向深度本土化经营的重要转变。

对比之下,日本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滞后。 2024年,日本纯电动K-Car销量仅占1.2%,约1.87万辆,市场潜力巨大。 日本政府正以购车补贴、建立公共充电桩等形式推动电动化,比亚迪此时推出RACCO,正好赶上政策红利。

比亚迪在日卖3万辆,王传福赢了,日产亏18亿-有驾

当比亚迪高歌猛进之时,日系车企却深陷困境。 日产汽车宣布,2025财年预计营业亏损2750亿日元(约18亿美元),这是其五年来首次出现营业亏损。 日产将亏损归因于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加征的汽车关税以及持续影响车辆生产的半导体供应短缺。

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日产年生产成本增加4000亿日元,而芯片短缺或致其全球减产30万辆。 日产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生产基地从17个缩减为10个。 日产的困境只是日系车企的一个缩影。

比亚迪在日卖3万辆,王传福赢了,日产亏18亿-有驾

2024年,日本EV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降了33%,出现四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在同期的日本市场实现了54%的销量增长,首次超越丰田,成为日本电动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

比亚迪在日本的突破只是其全球扩张的一个缩影。 2025年4月,比亚迪跻身全球汽车销量前四,紧追福特,距离第三名仅差一个身位。 与其他主流车企普遍销量下滑形成对比的是,比亚迪保持了增长态势。

比亚迪在日卖3万辆,王传福赢了,日产亏18亿-有驾

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营收突破3700亿元,平均每日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净利润同样维持在日均过亿水平。 技术积累已成为比亚迪市场扩张的核心支撑。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比亚迪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列,2024年至2025年期间,平均每两天就有一项新技术获得专利认证。 比亚迪的全球化战略正全方位推进。

比亚迪在日卖3万辆,王传福赢了,日产亏18亿-有驾

除了日本市场,其在欧洲也取得重要突破。 比亚迪在欧洲销售的车辆60%为纯电,拥有充足的碳排放额度,甚至可能向碳排放不达标的日产欧洲公司提供碳积分共享。

比亚迪的成功也正在改变日本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一位购买比亚迪海豚的日本工程师表示:“这款车在价格、安全配置、驾乘体验上都符合我的期待。 所有安全设备都包括在标准配置中,这让我感觉到他们是在认真做产品。 ”

在日本汽车论坛上,关于比亚迪K-Car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有日本网友留言说:“相比本土品牌的电动K-Car,比亚迪在设计和性价比上都有优势。 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中国制造的水平。

随着比亚迪宣布到2025年底将日本销售网点扩展至100家,以及RACCO车型在2026年正式上市,日本这个年销400万辆汽车的市场,正迎来中国品牌的历史性突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