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当初听到宝骏云海EV这名字,再看看它的价格,总觉得它应该跟那些入门级小车差不多,功能配置嘛,能基本满足日常就行。但真当我坐进去,尤其是开始琢磨它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时,心里还真咯噔了一下。这车在智能化上给的东西,完全不像它13万多一点(准确说是13.38万)的定价该有的水平。
你看市面上同价位的车,包括比亚迪元PLUS荣耀版(它那款430KM超越型,价格是12.98万),多数也就是把基础的L2级辅助驾驶配齐,再加个360度或540度全景影像、前后雷达啥的,够用吗?当然够用。但也就到此为止了,没啥惊喜。
宝骏云海EV却在这方面加码得有点猛。它不止有基础L2,还堆了不少感知硬件,比如12个超声波雷达和2个800万像素的摄像头。这些硬件堆起来,换来的功能就有点意思了,像是窄路辅助,这对新手或者在老旧小区里穿梭特别有用。
还有那些听起来更高级的——自动变道辅助、导航辅助驾驶(这可不仅仅是高速能用,城市里也能试试)、自动泊车入位、循迹倒车,甚至记忆泊车。想象一下,每天回家进同一个复杂车库,车能记住路线自己停进去,是不是瞬间感觉这钱花得挺值?这些功能出现在12万、13万这个区间,确实挺少见的,感觉它在这方面是下了血本。
当然,光有智能辅助还不行,车开起来坐起来舒不舒服也很重要。两台车底盘结构一样,都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开起来都是那种偏舒适的家用调调。但有个细节,宝骏云海EV的纯电起步动能回收没那么突兀,不会一松电门就有那种“拽一下”的感觉,开起来更平顺,对容易晕车的人来说,这一点还挺重要的。
别忘了,车是拿来坐的。宝骏云海EV的车身尺寸比元PLUS稍微大一圈,长了将近10厘米,轴距也长了30毫米。数据上看着不多,但实际坐到后排,感觉宝骏的腿部空间确实更宽裕一些,能空出两拳左右,元PLUS也够用,但就是“刚刚好”两拳。
还有些小地方,比如宝骏主驾那个可调节的头枕,别小看它,能适应不同身高的人,长途开起来颈部支撑能舒服不少。元PLUS的副驾电动调节也挺方便,但整体空间和一些人性化的小细节上,宝骏云海EV似乎考虑得更多一点。
电车绕不开的就是续航和补能。宝骏云海EV用了56.7kWh的电池,跑500公里;元PLUS用的是49.92kWh刀片电池,跑430公里。续航上宝骏优势明显。而且宝骏还支持2C快充,官方说33分钟就能充满大部分电量,元PLUS需要0.5小时。在“能跑多远”和“补能多快”这两点上,宝骏确实更胜一筹,对于日常家用或者偶尔跑远点都更安心。
内饰设计嘛,风格差异挺大的。宝骏是那种现在流行的极简风,中控一个大大的15.6英寸屏幕立着,实体按键很少,看着挺清爽,科技感强。元PLUS的内饰元素更多一些,机械挡把还在,屏幕虽然小点(12.8英寸),但能旋转,这个功能确实挺实用。两者都挺好,看个人喜欢哪种感觉。
外观这事儿就更见仁见智了。宝骏云海EV走的是圆润、萌萌的风格,竖向大灯挺有辨识度。元PLUS线条更凌厉,家族特征明显,侧面还有那种肌肉感。就像穿衣风格,一个偏休闲可爱,一个偏运动干练,哪个好看全凭自己眼缘。
所以回头看,宝骏云海EV比元PLUS荣耀版贵了4000块钱(13.38万 vs 12.98万)。但这几千块钱,换来了更长的续航、更快的补能、更大的空间、更细腻的驾驶体验(动能回收),以及一套远超同级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台靠谱的代步电车,对智能化要求不高,那元PLUS完全够用,毕竟比亚迪的品牌认可度高。但如果你像我一样,觉得多花几千块钱能让车变得更聪明、更省心、更舒服,尤其看重那些实用的智驾功能、更长的续航带来的安全感,那宝骏云海EV提供的这些“溢出”价值,可能就让它显得更有性价比了。选谁,最终还是看你愿意为哪些体验买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