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鹏汽车的表现,让人真是有点出乎意料。港股一天暴涨快18%,市值重新突破了2000亿港元大关。说实话,两年前谁能想到这画风能反转成这样?我记得当时一个朋友在4S店门口坐井观天地说:小鹏这波走不远了,卖车卖得像打水漂。结果反倒有点像老兵归来的感觉。
讲真,之前我也觉得小鹏就是造车新势力里一个典型的技术傻白甜,产品看着挺先进,但销量拖后腿,亏损还猛。月销个几千台,供应链和渠道都在打架,像极了刚学骑车摔倒的小孩。后来才发现,它学的不是跑偏的小道,更像是盯着小米学。小米那句让全球70%的人享受科技的乐趣,小鹏现在把手机换成了车,变成了科技平权的故事。
说到Mona 03,之前我翻了下笔记,它发布时媒体吐槽价格给力,但做工和配置被拿来和蔚来、理想比,差点掉链子。可不管怎么样,十万元级别实在是突破了新能源行业高价门槛。我和一个修理工聊天,他说:像这种价位,有配置又靠谱的车,对消费者吸引力太大,销量不是问题。销量突破20万台,当天何小鹏还兴奋地在微博上发动态,明显感受到他们团队的自信回来了。
这里要提一点,前面说小鹏学小米,这话说得有点大,毕竟手机和汽车的供应链天差地别。汽车研发就像是造一个移动的建筑工地,零部件供应链繁杂,研发周期长,出错成本高,一个环节拉胯都要拖全局。手机相对简单多了,硬件迭代快且集中。小鹏能把讲故事的逻辑拎起来,我猜想也是在不断摸索怎么把技术和用户心理这中间的鸿沟填平。(这段先按下不表)
反正新车技术指标再牛,也经不起用户去经常问:这车适合我吗?消费者更关心的,往往是买车后的体验和面子问题。前阵子我跟一个刚买Mona 03的朋友吐槽,他说,当初去试驾的时候,就是被车里那个智能语音系统折服了,听你话还挺聪明,当场就被种草了。可见,软实力和故事讲得动人,实操体验才能促成真买单。
话说,同价位咱们不妨拿理想L7和AION LX比比。理想主打增程,续航稳定;AION LX似乎更注重舒适和智能座舱。Mona 03在这两个维度中间找了个平衡点,价格亲民、科技配置犀利,反而成了刚需买家的首选。个人感觉这点小鹏对市场洞察还是挺精准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销量攀升这么快。
小鹏的转变不仅仅是产品价格调整那么简单。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的新闻,多少有点赶时髦的意思——概念炒得热热闹闹,股价随之起舞。上周人形女机器人走路太像真人,网友质疑是假人,团队迅速发了那条撕衣验身视频,人家直接露了一大堆金属骨架,要是演技再好也演不出来。这下全网炸开了锅,科技媒体用互联网式传播的套路玩得6,话题度拉满。
你说这手法多好?互联网节奏、病毒视频、制造悬念,和传统车企那种数据堆叠的发布会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以前车企爱把续航、马力、0-100公里加速啥的堆砌一堆,像念稿子。小鹏现在就像是蹦跶着讲故事,吸引眼球。资本市场对这种有故事有梗的东西特别敏感,毕竟它们投资的不光是车,更是未来想象。
有趣的是,这次资本反应迅速,美股涨了16%,港股跟上18%,但其实业绩没那么快见顶改善,信心先行。这就容易让我想起业内常说:资本从来不傻,谁能讲好下一步,谁就是赢家。只能说小鹏在叙事这块突然开窍了,挺会玩。
也不能盲目乐观。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这几条赛道,离真正商业化还差不少。说白了,现在更多是靠概念走资金,能不能成熟落地得看技术和法规。身边做供应链的朋友纷纷给我泼冷水:这些东西,可以说是还在打样阶段,量产估计要多年。这个我没深想过,仅是个人猜测,但情绪上确实感觉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供应链方面,倒是想说说我去年接触一个与小鹏有合作的零部件供应商。人家告诉我,每年小鹏给零件订单都在微调,很像菜单点菜,技术部门就像厨房里的主厨,供应链是食材采购。主厨要求高,供应链必须快速响应和保证质量,稍有差错,整锅菜就翻掉。小鹏经常调整配方(产品方案、标准),这对合作方压力不小,换言之,灵活应变能力很关键。换个角度,你能理解为什么研发上从工匠精神向市场思维转变这么难。
我承认,之前我总觉得小鹏就是技术派死脑筋,现在看来,何小鹏这波转型绝不是简单的营销花招。他撇掉我就是技术派的姿态,开始懂得说我们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情感,才是真实的转折。毕竟,在中国汽车市场,品牌故事的缺失其实是劣势,拼产品之外,拼的是情绪和认同。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你们觉得小鹏这一套故事讲得动人,能支持它持续走下去吗?硬科技和软叙事之间,究竟该怎么平衡?在未来汽车行业角力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其他造车新势力会不会也跟风学小米?(这点,业界还没形成共识)
讲个小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Mona 03车内那个环绕音响系统,竟然是小鹏跟一间独立音响厂商联合开发,专门针对年轻用户调试的,效果比我想象中好很多。这样的微创新,放在10万级燃油车里都挺突出的。细节总能透露用心,也许这才是让消费者慢慢接受的秘诀之一吧。
你有没有发现,车和手机越来越像了?技术不是最终答案,讲故事和打动人心,似乎才是决定市场胜负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小鹏会不会把这种故事经济玩得更深更远?这段路,挺值得盯着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