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荣履新11天,急赴华为拜访任正非,深化长安合作

最近汽车圈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值得咱们普通人也关注一下。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新上任的一把手,叫朱华荣,他刚当上董事长才11天,就急匆匆地带队跑到了深圳,去拜访华为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串门,接待他的阵容相当豪华,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还有现在的董事长徐直军,以及大家在手机发布会上经常见到的余承东,这些华为最核心的人物都出来了。

朱华荣履新11天,急赴华为拜访任正非,深化长安合作-有驾

一个管着国家大型汽车企业的央企领导,新官上任头等大事不是在自己公司内部开会稳定人心,而是去拜访一家科技公司,这背后肯定有名堂。

这事儿也让很多人好奇,咱们国家的大型车企,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坎,非得找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来帮忙?

要弄明白这事,得先知道朱华荣接手的这个“新长安集团”是个什么样的企业。

它可不是我们以前熟悉的那个长安汽车那么简单了。

就在他上任前不久,国家把原来兵器装备集团里跟汽车相关的业务都拆分出来,整合到了一起,成立了这家全新的央企汽车集团,底下管着一百多家公司,规模非常庞大,是继一汽、东风之后,咱们国家第三家这样的汽车央企巨头。

国家给它的任务也相当重,要求它在未来五年里,要推出五十多款新能源汽车,而且定了个大目标,到2030年,一年要卖出五百万辆车,这里面还得有六成是新能源车。

这个任务可以说是相当艰巨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以前是燃油车的天下,现在是电动车、智能车的时代。

像特斯拉还有国内的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品牌,发展速度非常快,玩法也跟传统车企完全不一样。

新长安集团这艘“航空母舰”虽然体量大,但要想在新能源这个新赛道上跑赢,就必须赶紧掉头,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就是朱华荣和他背后整个央企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转型焦虑。

所以,他这次去深圳,可不是简单的礼节性拜访,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寻求合作,甚至是去“取经”的。

这次会谈的核心,据说反复提到了一个汽车品牌,叫“阿维塔”。

这个品牌可以说是长安和华为深度合作的试验田和战略支点。

要理解他们的关系,就必须看懂阿维塔是怎么玩的。

阿维塔这个品牌,最早是长安和蔚来合作的,后来重组了,在2021年引进了两个重量级的合作伙伴:华为和宁德时代。

朱华荣履新11天,急赴华为拜访任正非,深化长安合作-有驾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合作模式,圈内人称之为“CHN”模式,C代表长安,H代表华为,N代表宁德时代。

在这个组合里,分工非常明确:长安汽车是第一大股东,占股超过百分之四十,它负责提供最核心的整车制造能力、质量控制和生产体系,这是一家车企上百年积累下来的基本功。

宁德时代是第二大股东,它提供的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汽车动力电池,相当于汽车的“心脏”。

而华为,虽然没有直接持有股份,但它的角色至关重要,它提供的是一整套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系统、我们车里用的大屏幕和操作系统(鸿蒙座舱),以及电驱动系统等等,这相当于汽车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这种合作已经非常深了,但为了把关系绑得更牢,他们还做了一件更大胆的事。

阿维塔公司反过来花了115亿元,去收购了华为旗下专门搞智能驾驶技术的一家公司“引望”大约百分之十的股份。

这家“引望”公司,华为自己控股百分之八十,董事长是华为的徐直军。

这么一来,长安和华为就不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关系了,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长安的新董事长朱华荣,甚至还亲自担任了这家华为子公司的副董事长,和余承东成了同事。

这种深度的股权绑定,在整个汽车行业都是非常罕见的。

合作的效果也立竿见影,据说华为派了将近一千人的技术团队,直接进驻到阿维塔在重庆的总部,跟长安的工程师们一起办公,共同开发新车。

他们合作的第一款全新车型,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就能推向市场。

现在市面上的阿维塔汽车,都可以选装华为最先进的“乾崑”智能驾驶系统,据说它的反应决策速度,比一个成熟的驾驶员还要快上200毫秒。

市场的反应也很积极,数据显示,在2025年7月份,阿维塔的销量超过了一万辆,同比增长了百分之一百七十八,这个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朱华荣的这次拜访,也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探索的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过去,华为和车企合作,一开始是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卖雷达、卖芯片。

后来升级到“HI模式”,也就是“Huawei Inside”,华为提供一整套技术方案,车企在车身上贴个标,就像以前电脑上贴“Intel Inside”一样。

朱华荣履新11天,急赴华为拜访任正非,深化长安合作-有驾

再后来,就是华为参与更深的“智选车”模式,像问界汽车那样,华为不仅提供技术,还帮忙定义产品、搞营销,甚至在自己的店里卖车。

而现在,长安和华为正在走的,可能是一种更新的第四种模式,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华为定义,央企智造”。

在这种模式下,华为利用自己对科技趋势和用户需求的理解,来主导产品的智能化定义和技术方案,告诉车企未来的车应该是什么样的。

而长安这样的央企,则发挥自己最擅长的优势,负责大规模生产、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把华为的“想法”变成一台台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汽车。

这是一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这个合作模式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

它背后反映的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面对全球竞争时的一种新思路。

现在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了,无论是大众、丰田这样的国外巨头,还是特斯拉这样的新锐,都在智能化上投入巨大。

中国的传统车企,尤其是央企,虽然制造基础雄厚,但在软件、算法这些高科技领域确实不是强项。

如果一切都从零开始自己研发,时间上可能就来不及了。

而华为恰好拥有这方面的全套技术,从激光雷达(据说国产化率已经超过70%)到鸿蒙操作系统,再到充电网络,技术实力非常强。

所以,我们看到不只是长安,像广汽、小鹏这些车企的负责人,也都去拜访过任正非。

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和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深度绑定,实际上是在形成一种“技术统一战线”,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

最终的目的,是要带着中国的技术标准一起“出海”。

长安的目标是到2030年,海外销量要占到总销量的三成以上。

阿维塔也计划把车卖到全球五十个国家。

有了华为的技术加持和全球品牌影响力,这条出海之路无疑会走得更顺畅一些。

当传统汽车工业的制造底蕴和科技公司的创新能力这样深度地融合在一起时,一种被称为“中国模式”的汽车产业新范式可能就真的诞生了。

这或许正是朱华荣和任正非那次握手背后,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事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