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9月1日起,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重大变革。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5)强制性国家标准,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全新标准要求。
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进入更加规范化、安全化的发展阶段,也将对广大消费者的出行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新规对电动自行车的多项技术参数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在最高车速方面,新标准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且当车速超过15km/h时需持续发出提示音。
这一规定相比旧标准更加严格,旨在降低因车速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风险。其次,在整车质量方面,新规要求含电池在内的整车质量不得超过55kg,这一限制将有效避免车辆过重导致的操控困难问题。
在电池安全方面,新规作出了突破性规定。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必须配备锂离子电池,且电池需具备过充保护、短路保护、温度保护等多重安全防护功能。此外,电池与充电器必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并实现"一车一充"的专配模式。这一系列措施将大幅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还新增了防篡改设计要求。生产企业必须采用防篡改技术,确保车速、功率等关键参数无法通过简单改装进行提升。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非法改装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源头遏制"超标车"现象。
随着新规的全面实施,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将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变。这一过程虽然会带来短期的适应成本,但从长远看,必将促进形成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续的个人出行生态系统,为全球城市交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需要共同努力,让"小电驴"真正成为便捷与安全并重的理想代步工具。
#9月1日起骑小电驴要留意新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