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提起长城汽车,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可能就是那款方方正正、能爬山能过河的坦克300。
确实,在国内的越野车市场,长城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尤其是在广袤的西部地区,坦克系列车型的能见度非常高,几乎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线。
大家普遍觉得,长城就是一个专注于硬派、有点“直男”气质的车企。
但最近,长城的一些新动作却让人有些看不懂了。
先是发布了一款搭载八缸发动机的重型摩托车,紧接着又传出了正在研发V8超级跑车的消息。
在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家家户户都在比拼谁家屏幕更大、冰箱更冷的今天,长城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不禁让人好奇,这家企业到底在想什么?
它真的只是我们印象中那个只会造越野车的“专科生”吗?
带着这些疑问,一次深入长城总部的探访,为我们揭开了这家车企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想要真正了解一家车企,首先要看它如何对待造车这项最基本的工作,尤其是关乎生命的安全问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在十几年前的2008年,长城汽车就已经建成了国内汽车主机厂里的第一个专业汽车安全试验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碰撞测试中心。
我们平时在新闻里看到的碰撞测试,大多是在一些第三方的研究机构进行的,比如中汽研或者中保研。
这些测试视频里,一辆车通常沿着一条笔直的轨道加速,然后撞向障碍物。
但长城的碰撞试验室,设计得却大有不同。
它的内部并非只有一条轨道,而是像一把打开的扇子一样,铺设了整整八条轨道。
这种独特的设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首先,它极大地丰富了测试的维度。
这八条轨道之间各有15度的夹角,这意味着工程师可以模拟从0度的完全正面碰撞,到90度的侧面撞击,以及中间各种角度的碰撞场景。
现实生活中的交通事故千变万化,很少有完全标准的正面或侧面碰撞,这种多角度的测试能力,能更全面地检验车辆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被动安全性,找出潜在的结构弱点。
其次,多轨道设计也让测试效率大大提升,不同的轨道可以同时进行不同项目的测试,互不干扰。
这边在进行标准的正面碰撞,那边可能就在模拟车辆侧翻滚落,或者撞击路边护栏、掉入沟坎等非标准但同样致命的事故工况。
这种对安全的极致追求,已经超出了常规测试的范畴,体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
当然,这些看得见的设施背后,还隐藏着看不见的技术实力。
在碰撞测试中,如何将一台重达一两吨的汽车,在极短的距离内精准地加速到预设的时速,并且撞击点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别,是一项技术难度极高的挑战。
这套被称为牵引系统的核心设备,过去长期被少数几家欧美公司垄断,价格极其昂贵。
一套进口系统的价格甚至超过了长城当年建设第一座碰撞试验室的全部投资。
面对这种技术壁垒和高昂的成本,长城没有选择退缩或依赖进口,而是下定决心自主研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24年,他们成功投用了自己研发的牵引系统,不仅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能将高速牵引时的速度误差控制在0.1公里/小时以内,而且成本大幅降低,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省下来的巨额资金,可以用来进行更多、更复杂的测试,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除了应对“暴力”的碰撞,长城在应对“温柔”的空气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对于超级跑车而言,空气动力学设计是其性能的灵魂。
为此,长城竟然也建造了一座世界顶级的风洞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能制造出最高时速达到250公里的风,这比许多强台风的风速还要快。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能“吹风”而已。
这个实验室还能在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60摄氏度的范围内调节温度,模拟从极寒到酷热的环境;能调节光照强度,模拟撒哈拉沙漠的烈日暴晒;甚至还能人工降雨、降雪,模拟各种恶劣天气。
这意味着,一款新车在设计阶段,就能在这里经历全球各地可能遇到的最极端自然环境的考验,从而确保其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有了这些顶尖的实验室,还需要一个能将车辆性能压榨到极限的“终极考场”,那就是综合性汽车试验场。
长城在2015年建成的徐水试验场,是中国自主品牌中最早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场之一。
其中的高速环道,是检验车辆底盘、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可靠性的关键设施。
所有新研发的车型,无论是什么类型,都必须在这条倾斜角度很大的环形跑道上,以接近极限的速度不间断地跑上数千公里。
就连魏牌高山这样的大型MPV,也能在这里跑到时速200公里以上而依然保持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并没有将这些宝贵的测试资源“藏”起来自己用,而是选择向全行业开放。
国内的其他车企也可以付费使用徐水试验场,共同提升产品品质。
这种开放和共享的姿态,展现了一家行业领先企业的格局和担当。
当一家车企在研发和测试上投入如此之大,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它的能力就不再仅仅局限于为自己造车。
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是,它开始有能力为其他品牌提供高品质的零部件和技术服务。
长城旗下的曼德光电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家公司生产的车灯,不仅装备在长城自家的汽车上,还成功进入了宝马、上汽等国内外知名车企的供应链。
同样,长城在氢能源、高精度模具等领域孵化的子公司,也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赢得了包括奔驰、宝马在内的国际大厂的订单。
这标志着长城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整车制造商,向一个技术输出方和产业链的核心参与者转变,它的发展正在为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长城在追求技术和商业成功的同时,没有忘记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在长城总部所在的保定,企业几乎为员工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幸福生活圈”。
早在十多年前,创始人魏建军就提出了“小城市大幸福”的理念,开始为员工解决住房问题。
如今,现代化的员工住宅小区拔地而起,而与之配套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龄段学校。
这些学校拥有优良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彻底解决了员工子女的教育难题。
此外,长城还投资建设了集购物、餐饮、娱乐和汽车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让员工和家属在工作之余,也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这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投入,为企业凝聚了一支稳定而充满创造力的人才队伍,也让这家硬核的工业企业,展现出了温暖而人性化的一面。
它让人们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制造企业,不仅能造出好产品,更能为员工和社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