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这事儿,现在已经不是经济问题了,是玄学。感觉老天爷在用油价玩儿大逃杀,筛选天选加油人。沙特那边一箱油还没你一顿外卖贵,欧洲那边加满一次,感觉像是给车买了份十年期理财,突出一个高风险高回报。咱们这边呢,更有意思,直接给你开了个新副本,叫“电动爹”,跑一千公里花的钱,可能还没你油车一个礼拜的停车费多。买车这事儿,早就不是买个铁皮盒子了,你这是在用真金白银给你未来几年的生活方式投票,是在赌你信不信这套新故事,跟不跟得上这趟时代的高铁,或者说,灵车。
有人拿着计算器一顿敲,说电车省钱,油钱电钱差价巨大,多出来的几万块购车款,开个七八年,每天勤勤恳恳当个充电桩游侠,差不多就能把本儿省回来。这话术,讲真,跟我当年办健身卡的时候,销售说的话一模一样,理论上我坚持去,不仅能回本,还能练出八块腹肌。但现实呢?现实是我连门都没进去几次。电车也一样,八年后你那块娇贵的能量方块就是一块高科技板砖,二手车贩子看见你都得先递根烟,然后叹口气说大哥你这车比我的青春还不值钱。德系日系那些老油条,开几年还能当个传家宝卖个六折,你这电动爹,对不起,骨折。更骚的操作还在后面,电网现在也学聪明了,也开始整活儿了,给你搞峰谷电价,玩儿的就是心跳。你以为你是薅羊毛的,其实电网把你当羊,今天给你打个折,明天就能在用电高峰期把价格拉到你怀疑人生。电车那点省钱的优势,就像中年人的发际线,看着还有,但禁不住时间的冲刷。
再说开车的感觉。电车那帮工程师,不务正业,天天琢磨怎么把屏幕搞得更大,怎么让车机系统像个手机一样天天给你弹升级提醒,起步一脚电门给你干出推背感,仿佛你开的不是车,是个随时准备发射的二踢脚。回家插上电就开始补魔,看起来是挺赛博朋克的。但一到冬天,尤其是在我们大北方,电池就是个渣男,说掉就掉,绝不含糊。高速上排队等充电桩,那场面,简直是大型赛博难民集会,一群精神股东聚在一起,交流着各自被割的经验,顺便给旁边的油车车主表演一个行为艺术,叫“等待戈多”。油车呢,三分钟,加满一箱油,原地复活,全国五万多个加油站就是你的复活点,突出一个简单粗暴,一个字,稳。所以现在很多人开窍了,不玩纯电了,开始搞插混和增程,说白了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既要又要还要。这帮人才是活明白了,平时用电装个环保先锋,跑远路烧油回归现实主义。大家不是非黑即白,大家只是想找个不那么坑爹的法子活着。
往大了说,国家推电动化,玩儿的是一盘大棋,叫能源安全。咱们七成的石油得从国外进口,等于是把命脉交到别人手里,人家一不高兴,咱们这边车都得趴窝。所以必须另起炉灶,把能源从石油换成我们自己能发的电,这是一场“能源独立闪电战”。政府给补贴,疯狂建充电桩,连电池回收这种后事都替你想好了。但这里面有个BUG,造电池用的锂和钴,咱们八成也得靠进口,这就很尴尬,属于是刚摆脱石油这个心魔,又来了个锂电池的道诡异仙。而且咱们现在三成八的电还是烧煤烧出来的,突出一个“曲线救国”,这碳排放算下来,跟省油的油车比,谁更环保,这事儿得让三体人来算才算得清。所以你看,欧洲那边想一刀切禁油车,德国那帮老牌车企第一个跳出来把桌子掀了,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咱们这边也有人嘀咕,燃油车这碗饭,不能说扔就扔。
最后落到每个人头上,选择就更分裂了。长三角的小年轻,每天公司到家两点一线,五十公里都不到,小区地库里装个充电桩,买个电车,不仅省钱,还能混个科技潮人的标签,朋友圈里一发,666。但你让东北跑长途的货运大哥试试?零下二十度,一脚油门下去还得跨几个省,你让他开电车,他能当场给你表演一段二人转,主题就是“啥是续航刺客”。我作为一个每天挤地铁的中年人,我看这事儿就更简单了,我买车图什么?图个确定性。油车就像个压缩毛巾,看着不起眼,但任何一个加油站都能让它三分钟满血。电车呢?它更像个需要伺候的祖宗,你得规划路线,得看它的心情,得忍受它的衰老。我上班已经被老板PUA了,下班回家还得被车PUA,这日子还过不过了?简直是离谱。
所以说,买车这事儿,现在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场信仰之战。别跟我扯什么技术参数、省钱攻略,这都没用。会买特斯拉的人,你就算告诉他这车刹车会失灵,他也会觉得是自己的脚法有问题,因为他买的不是车,是马斯克带他上火星的梦。这帮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疯了!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事儿说得这么玄乎,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现在这市场,不就是一群疯子带着一群信徒在狂奔吗?
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你选的不是车,你选的是你信哪个故事,你选的是你愿意为哪个版本的未来买单。是选择一个成熟、稳定但看起来有点过时的旧世界,还是跳进一个充满未知、可能随时翻车但又无比诱人的新牌局。所以别问了,问就是玄学,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你选的不是交通工具,你是在为自己选定的剧本,投上一张带血的门票。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