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提严苛条件!中国汽车出口必须100%在俄制造,中方强硬回应!

今年刚开年,俄罗斯那边就没给中国车企留什么情面,接连两记重拳砸了下来。先是1月4号,补税加回收费,一套操作直接把进口车的成本抬上了天。

还没等大家缓过劲儿,2月17号,工业贸易部长又在会上公开点名,说要好好查查中国车,甚至直接喊出了三个品牌的名。

这套组合拳打得又快又狠,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光想卖车的好日子,结束了。这一下,就把人拉回了2023年春天,当时俄媒那个“中国车必须100%在俄罗斯造”的提议,现在看,哪是什么天方夜谭,分明就是大戏的序幕。

天上掉馅饼砸晕了谁

俄罗斯提严苛条件!中国汽车出口必须100%在俄制造,中方强硬回应!-有驾

这事儿还得从2022年那场冲突说起。西方制裁大棒一挥,大众、雷诺这些巨头麻溜地卷铺盖走人,偌大的俄罗斯市场,一夜之间空出了半壁江山。

可俄罗斯自己的汽车工业,就说那个老牌子拉达吧,技术本来就差点意思,很多关键零件还得看欧洲的脸色。人家一断供,立马就傻眼了。

这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咱们中国车企的头上。

嗅到血腥味的中国车企大举杀入,出口量跟坐了火箭似的。2023年,中国卖到俄罗斯的车就有100万辆,自主品牌占了快一半。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更是飙到了128万辆,自主品牌自己就干了107万辆。

中国车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可怜的10%,一路飙到2024年稳超50%。你敢信吗?莫斯科街头跑的很多都是中国SUV,在远东,那更是咱的地盘。

以前在俄罗斯人眼里,中国车就是便宜没好货。现在他们开着一试,嘿,性能不比德国车差多少,价格还这么香,谁还跟你客气?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直接把中国车抬上了神坛。

蜜月一过翻脸比翻书快

眼瞅着中国车卖得红红火火,俄罗斯人心里开始不是滋味了。本土车企的订单哗哗地掉,工人们大眼瞪小眼,工厂里静得能听见铁锈掉落的声音。曾经的王者拉达,市场份额已经跌破了30%。

就在这时,一家叫《记者》的俄媒放出了第一枪。他们发文痛斥中国车企扩张太猛,简直不给本土工业留活路。文章里那个“100%本土化”的建议,就像一颗信号弹,瞬间炸开了锅。

俄罗斯提严苛条件!中国汽车出口必须100%在俄制造,中方强硬回应!-有驾

这提议听着还挺有道理:既能盘活欧美车企留下的旧厂房,解决就业问题;又能避免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省得哪天又被卡脖子。

社交媒体上更是吵翻了天。有人觉得太对了,必须保护自家产业。也有人吐槽,这不是把财神爷往外推吗?人家是来做生意的,又不是来扶贫的。这虽说只是个民间提议,但俄罗斯的焦虑,算是彻底摆在了台面上。

软的不行那就上硬菜

光靠媒体喊话,显然没啥用。于是,俄罗斯政府开始动真格的了。他们没直接搞那个100%的极端要求,而是玩起了“曲线救国”。

他们的武器,叫“回收费”。这玩意儿名义上是为环保收的,实际上就是一种隐形关税。进口车一进来就得交,但在俄罗斯本地生产的车就能退。一来一回,就是逼着你来我这儿建厂。

这费用一涨再涨,进口车的价格优势瞬间就没了。经销商只能含泪打折,勉强维持销量。阿夫托瓦兹的老总更是把话挑明了:好说好商量你们不来,那就只能继续加码施压了。

如果说加钱还算经济手段,那今年的招数就更狠了。1月加税,2月搞“加强认证”,点名要严查。俄罗斯官员说得也很直白,这主要是针对整车进口的,你要是在我这儿组装,那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舆论造势,到经济施压,再到行政设卡,这套组合拳目的就一个:别光卖车了,赶紧过来投资建厂,深度绑定。

咱们也不是吃素的

俄罗斯提严苛条件!中国汽车出口必须100%在俄制造,中方强硬回应!-有驾

面对俄罗斯的步步紧逼,中国车企也不是傻子。把所有宝都押在俄罗斯?那风险也太大了。

首先是经济不稳定。俄罗斯的利率跟过山车似的,老百姓贷款买车的成本高得吓人,市场说冷就冷。

更要命的是,大洋彼岸的特朗普政府可不是吃素的。那把悬在头顶的二次制裁大棒,随时都可能砸下来,专挑在俄罗斯混得风生水起的中国品牌下手。

在这种背景下,大规模投资建厂,回收周期又长,万一政策再变,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所以,咱们的策略普遍是“小步快跑,试探着来”。

于是,各种“半敲装”模式就出现了。奇瑞用大众的旧工厂搞组装,江淮的技术让莫斯科人3成功下线,一汽的奔腾T77换个标,就成了拉达的新车。这些顶多算在本地拧拧螺丝,但好歹是迈出了第一步。

当然也有步子大的,像长城哈弗,早就在图拉建了全工艺工厂。但要说达到俄罗斯期望的那种深度本土化,还差得远呢。

这番博弈下来,出口数据最诚实。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骤降了近六成。但有意思的是,中国车的市场份额依然坚挺在58%以上。这说明什么?说明俄罗斯市场,已经离不开中国车了。

结语

回过头来看,那个“100%本土化”的过激提议,虽然没成真,却像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彻底改变了中俄汽车贸易的玩法。

俄罗斯提严苛条件!中国汽车出口必须100%在俄制造,中方强硬回应!-有驾

它让双方都看清了一件事:简单的买卖关系,终究是走不远的。

俄罗斯想要的,是能带动本国工业、创造就业的深度合作,而不是沦为一个纯粹的商品倾销地。而对中国车企来说,要想在俄罗斯这片土地上扎下根,就必须从“卖车”思维,转向“造车”思维。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未来,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故事,将不再是简单的销量数字,而是关于工厂、技术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这,或许才是一段真正平等互利的合作该有的样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