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上限是老大爷:为什么说搞定“老头乐”,才能算智能驾驶毕

讲真,最近工信部那帮大爷又出来整活了,发了个文,说是要“稳增长”,目标定得老大,意思就是要继续加大,加大,加大。然后整个车圈就跟被雷电法王杨永信电疗了一样,所有人都精神了,开始集体不务正业,从埋头造铁壳子,转向了研究怎么让铁壳子自己动。

以前大家是怎么卖车的?很简单,掀桌子。你便宜一万,我便宜两万还送脚垫。你送脚垫,我直接把销售小妹打包送给你。大家卷到最后,发现利润比刀片还薄,经销商哭得比孟姜女还惨。这是一场典型的闪电战,可惜打到最后发现攻下的是个空城,大家一起在废墟里喝西北风。如果说之前是把蛋糕分了,那现在就是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AI的上限是老大爷:为什么说搞定“老头乐”,才能算智能驾驶毕-有驾

现在,这帮人好像突然悟了,开窍了。他们发现,掀桌子解决不了问题,得换个桌子。这个新桌子,就叫“智能驾驶”。

你看现在的新车发布会,还有人跟你聊零百加速吗?还有人跟你吹底盘调校吗?少了。现在都是给你现场直播无人泊车,给你演示在跟迷宫一样的城市道路上,车子如何像个老司机一样自己拐弯、自己躲闪。画风突变,从肌肉硬汉互殴,变成了修仙大会,大家比的不是谁的拳头硬,而是谁的“神识”覆盖范围更广,谁的“法宝”算力更强。

AI的上限是老大爷:为什么说搞定“老头乐”,才能算智能驾驶毕-有驾

尤其是华为这个选手,简直就是典中典的鲶鱼。别人还在炼气期吭哧吭哧打基础的时候,他直接掏出了一本叫“乾崑”的修仙秘籍,然后给问界、智界、享界这些徒弟一人发了一本。结果呢?这帮徒弟直接原地飞升。问界M9在50万以上的市场里横着走,智界交付量跟坐了火箭一样,享界S9T上市一小时大定破5000。这数据甩出来,简直就是一耳光,响亮得很!

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就好比武林大会,大家还在比谁的马步扎得稳,结果华为领着一帮人直接御剑飞行入场,还问你“诶,就问你怕不怕?”这已经不是竞争了,这是降维打击,是技术霸凌。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说好的技术爆炸呢셔,怎么让你们先搞出来了。

所以你看,现在消费者的脑回路也被带偏了。以前买车,大家是拿着计算器,一项一项算配置,算性价比,跟买菜一样。现在呢?大家开始讨论这家的NOA能不能躲开外卖小哥,那家的自动泊车会不会被一个雪糕筒给整不会了。决策的核心,从“我能省多少钱”,变成了“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像个人”。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天天被它的FSD当傻子一样教育的中年人,对此感触尤其深。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在美国的高速上可能确实是大学生水平,但到了中国,尤其是那种人车混杂、老头乐乱窜的城乡结合部,它就瞬间变成了幼儿园大班水平,突出一个胆小、犹豫、不知所措。

AI的上限是老大爷:为什么说搞定“老头乐”,才能算智能驾驶毕-有驾

因为自动驾驶的关键,根本不在特斯拉,不在那些高大上的实验室里,而在于“老头乐”。你那个价值几万几十万的激光雷达和芯片,能算得过一个不打转向灯、说拐就拐、全凭心情开车的广场舞大爷吗?算不过的。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就是技术的尽头是人情世故,AI的上限是老大爷。所以,任何在中国搞自动驾驶的公司,都必须把“老头乐”作为最高优先级的陪练,能躲开老头乐,才能算你真的“悟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作修仙是不是有点中二,但你再想想,这帮大佬天天开发布会,互相放狠话,说自己是遥遥领先,说别人是胡说八道,跟渡劫失败前说胡话有什么区别?

现在,这股修仙的内卷之风,甚至还刮到了国外。以前我们是市场换技术,现在是反向输出技术。慕尼黑车展上,德国人排着队体验中国的智能驾驶,那表情,就跟当年我们第一次看到大哥大一样,震惊中带着一丝迷茫,迷茫中带着一丝“坏了菜了”的恐慌。他们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变速箱,那些精密得像艺术品的机械结构,在这套新的“智能”评价体系里,突然就变成了需要被淘汰的诺基亚。他们的金钟罩铁布衫,被人家用一把软件组成的激光枪给戳穿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AI的上限是老大爷:为什么说搞定“老头乐”,才能算智能驾驶毕-有驾

大众投180亿欧元搞研发,丰田要跟中国企业共建实验室。你看,打不过就加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合作了,这是纳头便拜,是来我们这个巨大的蛊缸里求一本活下去的秘籍。

但我说句实话,现在很多所谓的“智能驾驶”,本质上就是个压缩毛巾,看着挺大,泡到现实的水里,也就那么回事。消费者买单,一半是出于对未来的期待,另一半,则是品牌玄学。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国产的比特斯拉好,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同样,现在买华为赋能车的人,有多少真的搞懂了乾崑是什么?他们信的是华为这两个字。

我最近在想,楼下那只狸花猫为什么总喜欢睡在我的引擎盖上,可能它也觉得传统发动机的余温比较有灵魂吧。

所以,这场从价格战到智能战的转变,表面上看是技术路线的迭代,是产业升级。但你把皮扒开看,底下还是那套东西:讲故事,造概念,建立用户信仰。以前的故事叫“德系品质,百年传承”,现在的故事叫“智慧出行,AI伴侣”。

所以别问谁的技术最好,问就是谁的PPT做得最玄乎,谁的故事最能让你产生一种“我买了它就能飞升”的错觉。本质上,卖车和卖护身符,没啥区别。能让你心安,就是好东西。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