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始建于2008年、拥有17年历史的上汽大众南京工厂,在完成最后一批帕萨特车型的生产任务后,将全面停止运营。
据德国《商报》7月11日援引内部人士消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与中国合作伙伴上汽集团正计划关停位于南京工厂的生产线,该工厂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关闭。
资料显示,上汽大众南京工厂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属于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上汽集团收购南京汽车后,南京工厂成为上汽大众的第四大整车生产基地,也是德国大众在全球的第49个生产基地,占地面积达67万平方米,年产能高达36万辆,是上汽大众首个沪外整车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大众帕萨特、斯柯达等车型。
南京工厂处于停滞状态?
早在2024年9月,有媒体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上汽大众正计划于2025年关闭其位于江苏南京的工厂。当时,上汽大众回应表示,“基于企业战略规划、响应市场趋势,企业对生产基地作出调整,是正常且必要的经营行为,这种调整不仅是对当前趋势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主动规划和投资。”
此次据德国《商报》报道称,这是大众首次在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完全关停整车制造工厂。由于厂区毗邻人口稠密城区,物流运输受限且工厂翻新改造空间不足,转型为电动车生产基地将面临高成本与低效率问题,最终促使该工厂关停。
对于上述消息,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7月11日联系上汽大众方面得到的回应是,作为战略落实的一环,上汽大众对产能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优化生产网络布局。
德媒称,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发言人拒绝就南京工厂的具体计划发表评论,仅表示将根据“全面战略布局”持续优化生产网络,在个别案例情况下将研究“经济替代方案”。
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方面暂时未对上述报道做出回应。
上汽大众则对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回应称江苏基地于近日进行了相应的资源整合与转型升级,以支持未来产品战略的落地,并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
大众面临新能源转型压力
当下,汽车行业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变革浪潮。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上汽大众作为传统燃油车巨头,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中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其新能源车型ID.3、ID.4、ID.6等虽然在品牌和品质上有一定优势,但在智能化水平和市场份额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仍有差距。
为了适应这一转型趋势,上汽大众需要对生产基地进行调整,集中资源和优势力量,打造更适应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基地,从生产线的改造到技术研发的投入,都需要全新的规划与布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燃油车的需求逐渐下滑。上汽大众整体销量从2019年起便出现下滑趋势,2024年大众品牌销量为114.89万辆,相比巅峰时期的200万辆直接腰斩。新能源销量超13万辆。
此外,南京工厂地处南京江宁地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工厂已越来越靠近市中心,电动化升级和智电体系配套的空间受到限制。从整合资源和经济性角度出发,上汽大众需要重新规划生产基地。
7月9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交付数据。上半年全球交付44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3%。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上半年共交付131万辆新车,同比微降2.3%。当前,大众正加速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
2025年7月4日,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召开会议,提前与集团董事会成员、中国区负责人贝瑞德续约,新任期为三年,至2028年夏。
此次提前续约,体现了监事会对“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快速推进、取得成果的认可,也向集团内部及在华合作伙伴传递出坚定信号:大众汽车集团将全力支持中国区的转型方向,并持续深化本土布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