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仅余622台!华为背书下的享界,为何依旧市场遇冷?
月销622辆。这个数字像一记无声的惊雷。在华为赋能、技术溢出的造车新时代。显得格外刺眼。曾经。赛力斯靠华为智驾翻身。问界凭鸿蒙座舱爆单。阿维塔借HI模式站稳……华为光环,几乎是销量的金字招牌。可享界S9,为什么偏偏卖不动?
是价格太高了吗?
39.98万-44.98万。说贵。不算极致。说便宜。也绝不亲民。它正好卡在那片模糊地带——比传统豪华便宜,比新势力高端。但问题就在于:愿意花40万买电动轿车的人,要的早已不只是“配置”或“智能”。他们更看重身份认同。品牌底蕴。和社会共识里的“值”。
而享界。还太新。太陌生。太缺乏让人冲动买单的“魅力逻辑”。
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拉高——
就会发现。享界S9的困境,或许根本不是它一个人的困境。
整个39-45万纯电轿车市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赢家。
来看二月数据:宝马i3,1613辆。但终端实际成交价早已跌破20万。是电车吗?是。但更是“降价换量”的促销产物。阿维塔12,882台。可它增程+纯电双线并行。数据并不纯粹。
第三名。才是享界S622辆。
换句话说:在这个赛道里,它甚至不算最差。只是谁也未能真正“破局”。
为什么这个细分市场如此艰难?
核心或许在于:纯电与行政,本质上仍在彼此拉扯。
行政轿车的核心是“得体”。是气场。是无需言说的身份象征。而当前纯电产品的设计语言——极简座舱、炫彩氛围灯、零重力座椅、副驾大屏……统统指向的是“科技感”和“休闲感”。
这本身没有错。但却与那群“穿西装、握权杖”的目标用户,产生了微妙的气质错位。
你很难想象一位企业高管,坐在闪烁着RGB灯效的车舱内,用零重力模式去见客户。
那不是商务。是赛博梦幻剧场。
更何况。纯电车型始终无法彻底解决的长距离续航焦虑。
行政用车常常跨城出行。说走就走。说停却不一定能停。充电再快,也不如加油五分钟的踏实感。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场景错配。是心理门槛。
所以哪怕享界S9已确定推出增程版、起售价下探至31.8万——
它面临的,依然是一场硬仗。
华为的光环再亮,也无法照亮一个尚未成熟的细分市场。
享界S9不缺技术。不缺背书。甚至也不缺关注。
它缺的,是一个让人们坚定选择的“理由”。一个超越参数、配置、智能之外的“身份共识”。
而当赛道本身还未跑通。
再强的选手,也只能缓步前行。
这不是享界的失败。
而是整个高端纯电轿车市场,必须面对的集体命题。
我们是否太急于用“智能”重新定义“豪华”?是否忽略了那群真实用户——他们所要的,从来不只是领先的科技,更是领先的体面。
答案不在销量里。而在时代的路口中。
等待一场真正的共识降临。
……
……
……
那一天或许会来。但肯定不是现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