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高管杨武在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上,分享了一段关于自动驾驶本土化的重要经验。他直言,如果按照中国司机频繁变道的驾驶习惯来设计欧洲的自动驾驶系统,很可能会造成当地交通混乱。
中国式驾驶习惯与欧洲差异
中国司机习惯于见缝插针、频繁变道超车,以追求效率。而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交通参与者拥有极强的路权意识。快车道是让车辆快速行驶的,长时间占用快车道会被后方车辆鸣笛抗议,甚至面临高额罚款。慢车则须主动让道,给后车创造快速通行的条件。
宝马的本土化策略
宝马针对中国复杂的交通路况、特殊场景以及国人特殊的驾驶习惯,进行了本土化开发和测试。测试里程超过13万公里,功能版本更新超过100次,本土化调试超过2000多个。宝马的自动驾驶系统会自动减速避让加塞车辆,并调整变道提示频率,以适应中国司机的驾驶习惯。
自动驾驶的本土化挑战
宝马的案例提醒我们,自动驾驶的本土化并非易事。不同国家的驾驶文化、规则意识、行为习惯存在巨大差异。自动驾驶系统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调整,才能确保安全可靠。
中国车企的出海启示
中国车企在出海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当地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本土化开发和测试。不能简单地将国内的技术和产品复制粘贴到海外市场。只有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才能开发出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
结语
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其本土化之路充满挑战。中国车企需要学习和借鉴宝马的经验,深入理解当地市场,才能在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