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

这个中部地区正悄悄变成了中国新能源车的大产地,甚至有人把它称作“东方底特律”。从电池到整车制造,从智能驾驶技术到出口到海外的国产豪华车,发展势头越来越猛。

这可不是空话,而是真实的产业转移,曾经,汽车城的名头属于吉林长春和上海安亭,可如今,湖北正凭实力重新书写局面!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聊到造车嘛,武汉肯定得提一提,不仅是东风汽车的发源地,还汇聚了小米汽车、路特斯、岚图、小鹏这些新能源品牌的大军,热闹得很。

尤其是小米,SU7的主要产能几乎都在北京和武汉两个基地,背后支撑的可是湖北那成熟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实力。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要是觉得还不够“炸裂”的话,咱们再谈谈十堰吧,这座城市因为汽车而崛起,曾经被称为“中国卡车之都”,现在正努力转型,成为新能源商用车的重要基地。

比亚迪在这儿砸下百亿级的大项目,专注于新能源零配件和整车的生产,而从传统燃油车迈向纯电动车的东风,也把大量研发和制造环节搬到了湖北!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湖北的“野心”可不止一点点,2023年,湖北的汽车产量达到了21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占比超过了20%,这个比例还在快速上升。湖北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要突破100万辆!

为什么偏偏选湖北呢?其实这个道理没那么难理解!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地理位置确实挺给力的,湖北在中国的正中央,九省通衢,物流费用少,覆盖的市场又很大!

湖北的工业底蕴可真扎实,无论是钢铁、零部件还是机械制造,基本都能做到全产业链的配套,实力杠杠的!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政府推行的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从省里到市里都在拼命招商引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还在建设产业园区,甚至还搞了“链长制”,由一个领导负责一条产业链,从引入电池企业到吸引整车厂,全程跟进搞定,真是拼劲十足!

在这些事儿里,最得说的,得数湖北的“转型故事”了,它没有像一些老工业区那样被时代甩在后头,而是抢在前面布局好,果断转变大方向。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湖北在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从传统制造向智能网联升级的过程里,没掉队,反倒是在换道超车,走得比别人都快。

像岚图这个高端电动车品牌,就是东风汽车在武汉搞得,它的工厂能实现个性化定制,等用户下一单,生产线才会开动,从下单到交车最快能在20天搞定。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比如路特斯,曾经的顶级跑车品牌,现在它的全球智能工厂就设在武汉,生产的纯电动SUV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

就连一些你觉得意想不到的企业,也开始在湖北迈开新能源的步伐,比如格力电器在洛阳建了个新能源汽车基地,宝武钢铁集团也在研发电动车用钢材。产业之间跨界合作,链条融合,湖北正用行动证明什么叫作“新能源生态”!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回到十几年前,湖北特别是武汉,就已经是中国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这些合资品牌为湖北打下了扎实的汽车工业根基。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潮席卷而来的时候,湖北可没打算原地踏步,而是果断迎接新变化,积极应对!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大约在2016年左右,湖北开始大力吸引电池、电控系统以及电机这些“—电”企业,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这些电池行业的领头羊也都纷纷选择在这里落户发展,国轩高科、赣锋锂业也都在湖北建起了工厂。

光谷这个名字,可不能小觑。作为中国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光谷不仅在光纤产业上有着不错的表现,还在智能网联、人工智能和高精地图这些方向不断努力。正好,这些技术正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关键所在!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湖北的目标可不只是制造汽车,更是要打造“聪明的车”。百度和华为都在武汉建起了规模庞大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而小米汽车研发中心也在光谷扎了根!

也就是说,或许你将来坐的自动驾驶车,最早能够在武汉的街头“试教”几把!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虽然,湖北也得面对一些难题,比如说传统燃油车的产能怎么顺利转型啥的,但他们的办法就是不回避,提前布局,搞好整合。

比方说,湖北正全力推进“汉孝随襄十”汽车走廊,武汉着眼于研发和乘用车,十堰专攻商用车,襄阳专注测试和智能网联,随州和孝感则负责零部件配套,像个超级团队,各有分工又相互配合,挺有看头!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悄然掌控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有驾

湖北的逆袭,说白了就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以前依赖外资合资企业,到现在自主品牌开始崛起,再到从传统的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从只满足国内市场到走向全球出口,这一路走来,湖北的做法正好体现了中国从“汽车大国”逐渐迈向“汽车强国”的宝贵实践。

湖北这个曾经被不少人看轻的中部省份,如今用实力告诉大家,在新能源这条跑道上,它已经不再是跟在别人后面的小尾巴,而是奋力冲刺、敢于领先的主角了!

参考信源: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向上曲线”背后的“活力密码” 中国青年报 2025 09-1019.39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