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事儿,特别有意思。
奔驰,那个三叉星,那个豪华车的代名词,突然在中国市场搞起了“新感觉”。具体来说就是新上任的大中华区话事人,叫佟欧福,一个中文名听着就很吉利的德国哥们,上来就三板斧,又是跟字节跳动搞战略合作,又是签了乒乓球冠军王楚钦,整得一套一套的,好像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悟了。
但讲真,这不叫悟了,这叫“坏了菜了”。
所有这些“主动拥抱中国”、“链接新生代”的漂亮话,翻译过来就一句:大哥我心态崩了,再不整点花活儿,就要被这帮不讲武德的中国同行直接抬出去了。
什么叫“新感觉”?那都是说给投资人听的。对我们这些围观群众来说,奔驰这波操作,就像一个穿着燕尾服的古典音乐家,突然被扔进了摇滚音乐节的POGO现场,他一边要维持自己的优雅,一边还得跟着旁边的小年轻一起甩头,生怕被别人一肘子干翻。
这种感觉,不叫新,叫拧巴,叫求生欲。
先说跟字节的“联姻”,这事儿可以说是典中典。
一个百年豪华车企,一个靠算法和短视频起家的数字巨头,这俩凑一块,本身就充满了赛博朋克式的荒诞感。奔驰说,我们要搞智能座舱,要AI大模型,要数字化营销。字节说,这些我熟啊,不就是把抖音那套东西搬到你车里嘛。
于是,一个“史诗级”的合作诞生了。
奔驰把这事儿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协同创新”、“共同定义未来”,听着好像是两个修仙门派的掌门人在华山之巅论道,要共同飞升。
但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奔驰发现,自己在智能化这个新战场上,基本上就是个裸奔的步兵。它引以为傲的机械素质、底盘调校、百年积淀,在新一代消费者眼里,可能还不如一个能丝滑刷抖音、能陪你聊天的车机来得重要。
这就很尴尬了。我,一个中年人,虽然嘴上天天骂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但身体很诚实。上次坐朋友的新势力车,那语音助手比我老婆还懂我,导航比我脑子还清楚。回头再开我的老油车,感觉自己瞬间回到了石器时代。说到这,我那破车导航上次还把我往一条步行街里带,我严重怀疑它想让我体验一下人间疾苦。
奔驰的MB.OS系统,听着高大上,但面对中国本土化的各种APP和用户习惯,它就像一个只会说德语的学究,非要跟一群满嘴网络黑话的网友对线,结果就是鸡同鸭讲,直接被喷到自闭。
所以,跟字节合作,对奔驰来说根本不是什么主动求变,而是“不装了,摊牌了”。就是我这脑子不够用了,得找个外援,租一个“中国互联网特供版大脑”回来。这跟当年电脑城里,老板跟你说这电脑配置高,但你非要他给你装个盗版Windows XP一个道理。
原厂系统再牛逼,不好用就是不好用。
所以,这不叫联姻,这叫“外挂续命”。奔驰把自己的灵魂——用户交互体验,交给了别人。这操作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承认自己的内功心法已经过时了,干脆把丹田租出去,让雷电法王杨永信在里面搞点电击治疗,希望能快速见效。
有没有效?肯定有。但姿态呢?很难看。但现在这个市场,谁还管姿态?活下去,才是唯一的姿态。
然后是签约王楚钦,这操作就更有意思了。
奔驰以前的代言人,都是什么费德勒这种,主打一个“你可能看不懂我打的球,但你知道我很牛逼”的精英范儿。现在找了王楚钦,国球冠军,年轻气盛,粉丝群体都是真金白银打投出来的饭圈妹妹。
奔驰说,这是为了和中国新生代“精神共鸣”。
我看到这句的时候,太阳都得一个趔趄。
啥叫精神共鸣?一个卖几十上百万豪华车的品牌,跟一群可能还在为一张演唱会门票吃土的年轻人,共鸣个锤子?
这操作的核心逻辑,不是共鸣,是“恐慌”。奔驰看着隔壁的蔚来车主聚会搞得跟粉丝见面会一样,看着理想的车主天天在网上跟邪教传教一样分享带娃心得,它慌了。它发现,自己那一套“成功人士的选择”的品牌玄学,在新生代这里好像不灵了。
年轻人不吃你那套宏大叙事了,他们更认同具体的“人”。
所以,签王楚qin,本质上是一种“流量置换”和“人设附体”。奔驰希望王楚钦的“冠军精神”、“年轻”、“拼搏”这些人设,能像金钟罩铁布衫一样附在自己身上,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油腻”,不那么“爹味”。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奔驰比作一个油腻中年人,好像有点对不起中年人,我们中年人也很努力的好吧。
但这事儿的吊诡之处在于,会买奔驰的年轻人,根本不是因为代言人是谁。他们买奔驰,要么是因为家里有钱,要么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个三叉星来撑场面。奔驰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它的品牌本身,那个标,那个与生俱来的“玄学光环”。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跟性价比无关,跟代言人无关,它就是一种信仰。
而奔驰现在的做法,恰恰是在稀释这种信仰。它试图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去解释一个非常“玄学”的东西。这就好比一个活佛,突然开直播带货,跟你说他念的经有多灵,只要998,平安带回家。
你不会觉得他亲民,你只会觉得他疯了。
所以,佟欧福先生的这些大动作,在我看来,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行为艺术”。主题就叫《一个豪华品牌的自我救赎与挣扎》。
所有这些努力,从技术上的“外挂续命”到品牌上的“人设附体”,都指向一个残酷的现实: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的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
以前大家还讲点体面,BBA之间互相留点面子。现在呢?小米直接把价格打穿,理想把冰箱彩电焊进车里,华为更是重量级,直接把车变成了手机配件。
这场仗,已经不是一个维度的战争了。你还在拼刺刀,人家直接掏出了三体人的水滴。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蔚来的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大家都不想过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最好的进攻就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
在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下,奔驰做的这一切,都只是在为自己的桌子加固几根钉子。它搞智能化,因为它知道再不搞,连上桌的资格都没了。它搞年轻化,因为它知道再不搞,看它吃饭的人都没了。
至于未来,奔驰说要搞7款中国专属车型。这听起来很厉害,但其实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奔驰的全球化车型,在中国水土不服了。这不叫重视,这叫“开小灶”,是没办法的办法。
所以,奔驰在中国到底有没有“新感觉”?
有,但这种感觉不是意气风发,而是“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一个曾经的王者,开始学习挑战者的打法,开始研究流量,开始讲互联网黑话,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点讨好。
那么,这些做法最终能成功吗?
谁知道呢。也许奔驰最终能靠着这些操作稳住阵脚,也许不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决定胜负的,可能不是豆包大模型有多智能,也不是王楚钦的粉丝有多少。
而是下一轮价格战,奔驰敢不敢跟。
就问你怕不怕?当新势力们喊出“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时候,奔驰这种百年老店,家大业大,跟不跟?
不跟,是等死。
跟了,是找死。
这才是“佟欧福时间”里,奔驰真正要面对的终极难题。至于其他的,都只是前戏。真正的硬仗,还没开始呢。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