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一汽丰田bZ5这堆技术参数,我第一反应不是“牛逼”,而是“丰田终于不装了”。
之前那个造混动跟挤牙膏一样的丰田去哪了?那个你跟它谈性能它跟你聊耐用,你跟它聊智能它跟你讲传统的丰田,怎么突然就开窍了?原因很简单,不是丰田悟了,是心态崩了。在国内这帮新势力把价格战打成“黑暗森林”大逃杀的背景下,再端着就是等死。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没饭吃。所以丰田也摊牌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你看它这个三电系统,有点意思。电机功率密度4.0kW/kg,行业平均3.2。这数字啥意思?就是别人还在用板砖,丰田直接掏出了压缩毛巾,泡水里瞬间变大变强。但最有意思的不是这个,是它的电池,直接用了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这操作堪称典中典,属于是三体人打到家门口了,丰田才想起来邻居家里有高达,赶紧借来开。
这丢人吗?一点都不。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觉得这反而是丰田最聪明的地方。自己搞不定的事,就让搞得定的人来,这叫专业。自己闭门造车,最后造出个“机你太美”,那才叫真的坏了菜了。丰田和比亚迪这波联手,堪称汽车界的鸣人和佐助,一个有技术底蕴和全球品控,一个有查克拉(电池)管够,直接开须佐能乎。把电池做成一个紧实的“能量罐头”,省去模组,硬生生把空间利用率拉高15%。这种务实到有点流氓的做法,才是“大厂”的真正可怕之处。不跟你谈情怀,只跟你谈怎么赢。
然后是那个Toyota Pilot智能驾驶。又是一堆听起来很666的名词,1550nm激光雷达,前融合感知算法,高精地图预见性巡航。听起来是不是可以直接开着车睡觉了?是是是,理论上是。但我们活在理论里吗?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蔚小理,在中国特色的马路上,在老头乐。你那个一秒钟能算几亿次的芯片,能算得出一个大爷为了省两步路,会不会从绿化带里闪现出来吗?你那个探测距离几百米的激光雷达,能预判一个外卖小哥会不会在你变道的一瞬间,用一个极限走位完成超越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说起来,我楼下那个卖煎饼果子的大爷,他那个摊位车的走位比很多人的车技都好。
所以,所有脱离了“老头乐防御系统”的自动驾驶,都是在玩过家家。丰田这套东西,我唯一关心的点就是,它能不能在时速30的菜市场门口,精准识别每一个潜在的“横穿马路艺术家”。能,就是神。不能,就是又一个需要我时刻盯着的电子宠物。
这帮车企是真的要把人逼死!
至于底盘,e-TNGA架构,重心降低,50:50配重。又是这套嗑。每个造电车的都说自己操控好,稳得一批。问题是,我,作为一个每天在早高峰和晚高峰之间渡劫,周末带娃去商场找车位都能找出一身汗的中年男人,我真的需要赛道级的操控吗?我需要的是方向盘轻一点,过坎舒服一点,悬挂软一点,别让我家娃在后座把早上喝的奶吐出来就行。
当然,操控好不是坏事。它不是为了让你去劈弯,而是为了让你在被一个不讲武德的网约车强行加塞时,能有信心一把方向躲过去,然后从容地打开车窗问候对方。这是一种底蕴,一种精神马力。就像你兜里有几百万,你不一定要花,但你知道你有,你走路都带风。丰田给你的就是这种“虽然我只是买菜,但我随时可以去秋名山”的玄学信仰。写到这我得承认,把造车比喻成修仙可能有点扯,但你仔细想想,还真就是那个味儿。
所以,一汽丰田bZ5这车到底怎么样?
我不知道。因为在这个掀桌子的时代,所有纸面上的技术参数都是虚的,都是“表演性”的行为艺术。电机效率再高,电池再牛,下个月隔壁那个不讲理的,直接把价格打到你成本线以下,你今天吹的一切牛逼,明天都会变成扇在自己脸上的耳光。
这就是当下的车圈,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唯一的真理就是,别信什么真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