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进理想的展车区,那股新车的塑料和油漆味,我其实很惯了,好像这些味道也算是一种职业病。这次看到理想i6的豪华感,我心里倒挺佩服,尤其是那块大到吓人的21.4英寸中控屏,我仿佛能看到屏幕上的色彩都在跳舞。
有个学生模样的销售跟我聊:你看,这款理想i6,绝对是年轻人喜欢的调调,尤其是它的内饰设计和智能配置。我笑着问:你是真心觉得它比别的同价位SUV更香? 他愣了一下:灯光、科技感都比一般的要强。其实我倒觉得这强,多数也就是在我心里好看和配置上稍占优势,不然怎么说,都是套路。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的轴距达到3000毫米,移得地方不错,坐起来空间挺宽。也体感到,后排皇后座那种设计,可能比起传统的两个大扶手箱更显高端。哎,到底每年汽车技术,都要逼得我们这些普通人,得不断适应啊。
你们知道吗,理想提到的720公里续航,我试算过,假设每百公里耗电13.6度电(估算),也就是说一次满电,大概需要168度电左右。这个数字不是很大,但也说不过去,因为实际用起来会受到气温、载重、驾驶惯的影响。这让我想起之前遇到的,那个开不散的电动车司机,跟我说:你知道吗,百公里实际用电有时会差一两度。我还笑:那可能是你一边开空调一边飙车的缘故吧?
这次理想把全系标配的AD Max智能辅助驾驶推出,感觉特别贴近实际。其实我一直觉得,辅助驾驶对普通人来说,有时比运动驾驶更重要。有次一个修理工说:这个车稍微大点,开起来很稳,就是刹车时视线得特别专注。我心想:是不是智能也在帮我们弥补反应慢的问题?不过你如果问我,自动紧急制动和转向,真的能比人相应快几秒吗?我猜,还是得开车的人多拿点心。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理想定义的极致操控,是不是其实就是在尽可能平顺的基础上,加入一点点我掌控的感觉?我没要去深入了解这些碳化硅芯片,只是觉得,这些复杂硬件,像家里的电饭煲一样,最终还是给我们做出好吃的饭。
我还想起,有个朋友说,他买车最看重的是用车体验。有时候满脑子想着算账:百公里的油耗、维护费用、充电桩的布局。买车,像在打算盘,尤其现实里。估计理想用的那个二电机、全铝悬架,也就是为了性能提升,但实际上,良好的悬架和空气悬架,才是真的减震柔和,才让每次经过坑洼都像在云端。而且我常想,像理想i6,那个10分钟充500公里的快充,能不能算作是给用户的一份保证金?实际用起来,最担心的还是插电的那会儿,如果充电桩太少,或者故障,一次信任危机就足够让用户退货。
我还挺喜欢它那种多样化的配置,俯身看了看车,还真觉得车顶行李架、拖挂套装这些,真是为野设计的,尤其是野外旅行爱好者。你们有没有想过,未来车也得配露营装备包?不然怎么跟那些自驾达人较量?它的空间设计我觉得,就是为充分利用做了优化,像那个后备厢可以放三个28寸行李箱,谁说旅行不方便?不过我一想到装了露营装备,车尾那坨就得折腾半天,就忍不住笑。
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些新配置,是实用,还是看着炫?我还在琢磨,为什么火爆的新能源车,居然还会舆论两极?买车的人,真的懂那点黑科技吗?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们关注的还是我每天坐的这个车,是不是让我看起来酷这点。
那天路上碰到个朋友,听他说:我倒觉得,买车还得看它是不是能用,而不是看可不酷。我长得土,心里其实挺喜欢那些豪华配置的,但还得考虑车后费心。想想也对,咱们普通人,买车不会每天盯着参数表,但实际用,还是要触手可及。
理想这次最出彩的,大概还是那自动驾驶,自动转向那块让我特别心动。我猜,它的自动紧急转向技术,应该是针对夜间或复杂路况的。是不是像我们开车,最怕的就是转弯突然遇到路边的障碍物?用科技帮忙做探测,不失为一种成熟方案吧。我心里暗想:那会不会最终,所有车都变成会看路的,像猴子一样?我又意识到:这个行业,技术的成熟度还得时间验证。
提到还不算完,理想还推出了智能体到智能体的功能,跟肯德基合作点餐。这让我觉得,车的智能已经开始跨界融入生活了。哎呀,就像买衣服一样,愿意买时尚点的,但真正用得顺手,才是关键。
这件事情让我有点迷糊——到底极致操控的极致是指速度?还是体验?或者说,是科技感?
我心里50%的期待,50%的疑惑:未来的车,能不能变成你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的移动工具呢?你会不会也在想,下一次坐理想i6,能不会突然开启个脑洞模式?只是,那个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