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换电池,天能和超威哪个好?问出这个问题你就输了

电动车半路趴窝,是一种现代酷刑。

电动车换电池,天能和超威哪个好?问出这个问题你就输了-有驾

方圆五里不见人烟,手机电量只剩2%,你和你的电动爹面面相觑,唯一的念头就是下次换电池一定得整个牛逼的。

怎么办?

当然是打开手机,用仅存的电量开始百度,然后你就掉进了巨头们为你精心准备的第一个温柔陷阱:

“换电池,是天能好,还是超威好?”

朋友,当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

这根本不是一个消费者问题,这是一个供给侧问题。

就像你楼下两家味道差不多的兰州拉面,老板互相说对方的牛肉不新鲜,但其实大师傅都是一个村出来的。

电动车换电池,天能和超威哪个好?问出这个问题你就输了-有驾

天能和超威,就是电动车铅酸电池界的“村霸”,两家合起来吃掉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你觉得你在做选择,其实不过是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假装养生。

电动车换电池,天能和超威哪个好?问出这个问题你就输了-有驾

本质上,它们的区别,远小于它们营销文案里的区别。

所谓天能皮实耐用,所谓超威动力生猛,这些都是在实验室的极限工况下,小数点后两位的差距。落实到你每天买菜通勤、接送孩子的场景里,这种体感差异,比你家猫今天舔毛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更难察觉。

你以为你在选电池,其实你只是在选一个心理安慰。

那巨头们为什么要拼了命地让你觉得它们不一样呢?

这就要说到商业世界里一个朴素的道理:不把你搞晕,怎么赚你的钱?

于是,各种不明觉厉的名词开始往你耳朵里灌。

什么黑金。

什么石墨烯。

什么稀土合金。

听起来是不是很牛X?是不是感觉装上就能起飞,红绿灯起步能把特斯拉甩在身后?

朋友,这套词儿,手机圈都快玩烂了。

电动车换电池,天能和超威哪个好?问出这个问题你就输了-有驾

就像手机厂商给你讲计算摄影,讲徕卡联名,讲一英寸大底,你根本不用懂,你只需要知道,这是加钱的信号。电池也一样,石墨烯这玩意儿,确实能提升一点点导电性能和结构强度,但它在铅酸电池里的那点添加量,效果约等于你在重庆火锅里加一滴香油说要解辣。

不能说完全没用,只能说主要是心理作用。

这些高科技名词的核心价值,是帮你完成价格锚点的自我说服。让你心甘情愿地为那些“高端系列”多掏几百块。

这叫什么?

这就叫用科技的噱头,掩盖技术的成熟。铅酸电池这技术成熟得都快包浆了,不整点新花样,怎么让你为品牌溢价买单?

这就是典型的“快种快收”逻辑,在存量市场里,通过概念翻新,反复收割。

所以,别再纠结天能和超威谁的“黑科技”更硬了。真正的分野,从来不在品牌之间,而是在价格带之内。

高端系列,用料足一点,循环寿命设计得长一点,品控好一点,价格贵一大截。

中端系列,性能均衡,啥都还行,性价比之选,是绝大多数人最后默默掏钱的那个。

低端系列,主打一个便宜,能用,但别指望它能陪你走到天长地HUAWEI。

你看,抛开那些天花乱坠的营销话术,事情一下就变得简单粗暴了。你只需要根据你的钱包厚度和用车强度,去对应的价格区间里随便选一个就行了。

在这个价格区间里,天能和超威,闭着眼睛买,都不会有错,也都没有惊喜。

电动车换电池,天能和超威哪个好?问出这个问题你就输了-有驾

你以为这就完了?真正的套路才刚刚开始。

当你终于跳出了天能和超威的“二选一”认知牢笼,你会发现,还有一个更深的坑在等你。

那就是各大电动车品牌推出的所谓“原厂自研电池”。

什么雅迪的常青藤,台铃的蓝极鲸,绿源的数字化。

听起来更厉害了对不对?不仅有品牌背书,还和自家车辆“完美匹配”,简直是天作之合。

而且动不动就质保三年、四年,让你感觉占了大便宜。

这里面的商业逻辑,其实更骚。

这套玩法,和打印机厂商卖墨盒的逻辑一模一样。

打印机可以半卖半送,但原装墨盒贵到你怀疑人生。电动车品牌也是一个路子,它们深度定制的电池,本质上还是天能或者超威代工的,但通过加入一些自家的协议、独特的物理接口、甚至一个智能芯片,就把这块电池变成了“原装墨盒”。

这有什么好处?

电动车换电池,天能和超威哪个好?问出这个问题你就输了-有驾

第一,锁定你。换电池?可以,但你只能来我的官方售后换我这款贵的。想去路边店随便换个便宜的?对不起,接口不匹配,协议不兼容。

电动车换电池,天能和超威哪个好?问出这个问题你就输了-有驾

第二,提升整车溢价。一辆车之所以敢卖高价,就是因为它宣称搭载了“续航800里”的“独家神电”。这块电池的成本可能只高了一点点,但整车的价格可以高一大截。

第三,数据和用户习惯的“喂到嘴里”。绿源的数字化电池就是典型,通过芯片收集你的用车数据,优化它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同时让你习惯于它精准的电量显示。用惯了,你就回不去了。

所以,这根本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这是一个赤裸裸的商业生态博弈。

电动车品牌想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把你圈在他的花园里持续消费。

电池厂商乐于给品牌代工,因为这比自己在线下跟对家打价格战舒服多了。

最终,是消费者你,用更高的价格,买断了自己未来的选择权。

说到这里,我们该如何选择?

其实答案已经很清晰了。

首先,忘掉天能和超威的品牌神话。它们是巨头,是合格的工业品,但不是神。

其次,明确你的预算和需求。你是个外卖小哥,一天要跑上百公里,那就别犹豫,直接上最高端系列,这是生产力工具,时间就是金钱。你只是个买菜大妈,方圆三公里活动,那最便宜的丐版都够你用好几年。

最后,如果你买的是雅迪、台铃这些品牌的车,尤其是高端车型,那么恭喜你,你大概率没得选。享受原厂电池带来的“完美体验”,并准备好在几年后,为这份“完美”支付一笔不菲的“墨盒”费用。

生活就是这样,处处都是信息差的陷阱。

一篇好的财经文章,就是把这些复杂问题扒光了给你看,顺便再踹两脚。

让你明白,很多时候你以为的深思熟虑,不过是别人设计好的路径。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