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让大家关注的,那就是奔驰。
一说起奔驰,很多人心里都会觉得,这可是好车,是豪华车的代表,开出去有面子。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奔驰在中国市场上那都是香饽饽,有些热门车型甚至还要加钱排队才能买到。
但是,最近公布的一份销售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
今年第三季度,奔驰在中国的销量一下子掉了百分之二十七,这个数字可不小,可以说是猛降。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曾经那么受欢迎的奔驰,怎么突然就卖不动了?
这背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车不好,还是咱们中国的消费者变了?
咱们先来看看具体的数据,这样感受更直接一些。
根据奔驰自己公布的消息,今年七月到九月这三个月,它在全球一共卖了五十多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少了百分之十二。
这个全球性的下滑就已经值得注意了,但真正的问题出在中国市场。
在这五十多万辆车里,中国市场只贡献了十二万五千多辆,和去年同一时间相比,销量整整少了百分之二十七。
这个跌幅,远远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是中国市场的表现,严重拖了奔驰全球业绩的后腿。
更有意思的是,同一时间,奔驰在欧洲的销量还涨了百分之二,在美国涨了百分之六,在南美市场更是大涨了百分之四十五。
这么一对比,就显得中国市场的情况格外突出和严峻。
为什么别的地方都卖得还行,甚至卖得更好,偏偏在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上,奔驰就遭遇了滑铁卢呢?
不过,在这片整体下滑的阴影里,也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虽然奔驰的总体销量降得很厉害,但它最贵的那几款车,反倒卖得更好了。
比如说,那些售价在一百万以上的车型,像S级轿车、更豪华的迈巴赫,还有硬派的G级越野车,在中国的销量居然还增长了百分之十三。
特别是迈巴赫,据说现在每卖出三辆S级,就有一辆是迈巴赫。
这说明,对于那些真正的有钱人来说,买奔驰,尤其的顶级的奔驰,更多的是买一个身份的象征,一个社交圈的入场券,这部分需求还是很稳定的。
但是,一个汽车品牌不能只靠金字塔尖的少数富豪来支撑。
真正构成销量主体的,是那些买C级、E级或者GLC这些车型的中产家庭和商务人士。
现在的情况是,塔尖上的那部分人还在买,但构成塔基和塔身的大量普通豪华车消费者,似乎正在悄悄地离开奔驰,这才是销量暴跌的根本原因。
那么,这些人去哪里了呢?
很多人会想到现在最火的新能源汽车。
确实,现在大家买车,越来越多地会考虑电动车或者混动车。
奔驰自己也在努力向电动化转型,推出了EQ系列电动车。
从数据上看,第三季度它的纯电动车销量确实有所增长,环比涨了百分之二十二,这听起来是个好消息。
但是,我们必须把这个数据放到整个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大环境里去看。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各种新品牌、新车型层出不穷,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
在这样一个“神仙打架”的市场里,奔驰电动车的这点增长,实在算不上亮眼。
而且,如果我们看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累计数据,奔驰的纯电动车销量其实还是比去年下降了百分之七。
这说明,它在电动车领域的追赶之路,还非常漫长。
很多开过或者了解过奔驰电动车的人都提到一个问题,感觉它的电动车像是“油改电”。
这是个很通俗的说法,意思就是感觉这车不是从零开始,专门为电动化设计的,而是在原来燃油车的基础上改造过来的。
这样做出来的车,在很多方面就会有先天的不足。
比如车内空间可能没有那些纯电平台的车那么宽敞,智能化体验也跟不上。
你想想看,现在国内很多三十多万的电动车,车里都是超大的屏幕,语音控制非常灵敏,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也很强大,甚至还有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配置。
而消费者花了更多的钱去买一辆奔驰的电动车,坐进去之后发现,车机系统可能还不如国产车流畅,智能化程度也比较有限。
这种体验上的落差,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值。
大家会想,我花这个钱,买到的豪华感主要还是那个车标,但在科技感和实用性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
慢慢地,奔驰那个闪亮的“三叉星”标志,在新能源这个新赛道上,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当然,感到焦虑的也不只是奔驰一家。
它的德国老乡们,日子同样不好过。
宝马在第三季度的中国销量也稍微降了一点,保时捷的跌幅也超过了百分之二十。
这说明,整个德系豪华品牌在中国都遇到了挑战。
过去那种只要挂着“BBA”的标就不愁卖的好日子,可能真的要结束了。
中国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也变得更懂车、更务实了,不再是单纯地迷信品牌光环。
面对这么困难的局面,奔驰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它已经开始行动起来,而且看起来是下定了决心,要把宝继续押在中国市场。
奔驰宣布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到2027年要推出超过四十款新车型,其中有七款是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
比如,计划在2026年在中国生产纯电版的GLC,而且还会推出一个长轴距的六座版本,这显然是为了迎合中国家庭对大空间和多座位的需求。
除了在产品上更接地气,奔驰也在积极地和中国的科技公司合作,比如和字节跳动、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加深合作。
这背后的想法很明确,奔驰承认自己在软件和智能化方面不是强项,那就和中国的强者联手,来弥补自己的短板。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表明奔驰正在努力调整自己,试图重新理解和适应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
只是,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留给它调整和追赶的时间,到底还有多少,这就要看它接下来的实际表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