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厂又有大事?康明斯吃瓜,宝能点赞——原来是这家洋厂在悄悄拿下中国电驱合约!

最近,动力系统巨头 BorgWarner(博格华纳) 悄悄赢得了一笔“大生意”:成功与中国某主流新能源车企达成合作,提供下一代平台化电机。

不同于以往的常规产品,这款电机采用了 “超短发针点焊”工艺,在尺寸上更紧凑、在性能上更高效,且能同时适配 纯电与插混车型。简单来说:一个平台、多个车型通吃,既能节省成本,又能让车企在车型迭代时更灵活。

中国动力厂又有大事?康明斯吃瓜,宝能点赞——原来是这家洋厂在悄悄拿下中国电驱合约!-有驾

别看这条新闻在圈外没啥热度,在动力系统供应链里,却绝对是一个能引发连锁反应的信号。

2.为什么这事很重要?

(技术层面) 平台化 + 紧凑化,说明电机制造正朝着高集成度、高效率方向狂奔。

(市场层面) 电驱动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这意味着外资零部件厂正在加速渗透中国最核心的环节。

(产业链层面)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猛增,外资巨头通过“签约中国车企”也在分食红利。

一句话总结:这不仅是一份订单,更是动力领域全球化竞争的缩影。

3.背景补充:中国动力市场正在“加速”

看看数据就知道这事的分量。

出口火爆:2025 年前 7 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超过 130 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 83.3 万辆,插混出口 47.5 万辆

产业需求强劲:在这样的增速下,车企对动力总成的 效率、体积、可靠性 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机成了核心突破口。

对于海外供应商来说,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更是最激烈的“竞技场”。能在这里拿下头部车企的电驱项目,含金量自然不低。

4.吃瓜点评:动力圈的暗战才刚开始

这事的看点不只是“谁拿下了订单”,更在于它背后的“暗战逻辑”:

中国自主品牌在电机、电驱领域已具备强大研发能力;

外资零部件厂商不甘心失去市场,正在用更激进的技术和本土化布局来争夺份额;

对整车厂来说,选择外资还是本土,既是技术选择,也是供应链安全的博弈。

表面看,博格华纳只是“低调拿单”,实际上,它正在借此 加固在中国新能源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未来的动力江湖,可能就是一场中外供应商之间的 “攻防战” ——谁能在效率、成本、规模上找到最优解,谁就能笑到最后。

中国动力厂又有大事?康明斯吃瓜,宝能点赞——原来是这家洋厂在悄悄拿下中国电驱合约!-有驾

总结:这条新闻既是技术故事,也是产业格局的缩影。对于我们这些“动力吃瓜群众”来说,眼下的每一次签约,可能就是下一轮产业洗牌的伏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