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今年最大的港股车企IPO来了
经过20年的努力,奇瑞汽车终于挂牌,迎来了在资本市场的璀璨时刻。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算是继比亚迪、吉利、蔚来、理想、小鹏、零跑之后,又一家具备港股身份的汽车企业。
奇瑞汽车,成立于1997年的安徽芜湖车企,上市的脚步比起其他自主品牌要慢一些——早在1997年,长安汽车就已迈入资本市场,比亚迪、长城、吉利也都在2002到2005年期间相继实现了上市。
上市第一天,奇瑞汽车股价跳涨超过10%,收盘时每股报31.92港元,总市值达到了1840.9亿港元。那天,比亚迪、长城、吉利和长安的总市值分别是9800.99亿元、2088.12亿元、1866.86亿港元和1197.62亿元。
奇瑞的IPO历程可以追溯到2004年,那个时候,尹同跃开始担任奇瑞汽车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奇瑞曾试图通过借壳安徽巢东股份或与江淮汽车进行股份互持,来实现上市,但这一计划在年末就搁置了。
2006年和2007年,奇瑞的高层曾多次公开表示公司正在筹划上市融资事宜。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奇瑞也多番尝试推动上市,但都没能如愿。业内人士认为,奇瑞这二十多年来一直没能成功IPO,主要原因就是那复杂的股权结构成了最大难题。
今年1月,奇瑞汽车终于把“股权下沉”这事办妥了。港交所的文件里说,奇瑞控股不再是公司的股东了,而是把自己持有的奇瑞汽车全部股份,也就是42.32%的股权,按照比例分给了奇瑞控股的股东们。
大部分企业的股权都掌握在高层管理层或者主要股东手里。股权下沉其实是一种策略调整,目标是把公司的股份分散到更底层的单位或实体。这样做可以激发基层的积极性。奇瑞汽车也表示,采取这个措施是为了满足奇瑞控股股东的业务需求以及提高决策的效率。
一位汽车行业投资者告诉《财经天下》,资本市场其实更喜欢那些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这样的公司股价也会更稳定一些。
目前,奇瑞汽车的股东有芜湖投资控股、瑞创、立讯精密等共22家,其中芜湖投资控股以21.17%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一大股东。
奇瑞汽车此次上市采用招股价上限30.75港元,发行了3亿股H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91.4亿港元。扣除发行相关的上市费用2.66亿港元后,实际募集到的净资金大约是88.79亿港元。
这些资金中,35%会投到研发各种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上;25%用来开发下一代汽车和先进技术,比如新电动平台、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这类的;还有20%则用在开拓海外市场和推进全球化战略;剩下的10%则用来升级芜湖的生产设施,以及支持日常营运和企业的其他需求。
对于这样的安排,业内人士都表示理解。不少人都知道奇瑞的出口实力,2024年总共出口了114.45万辆,创下了中国汽车出口的新纪录,还连续22年稳坐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的第一把交椅。今年1到8月,奇瑞集团的出口总量达到了79.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8%,继续保持着中国汽车出口的榜首位置。
在海外市场,奇瑞占据了领先位置。不过在高端车的突破以及智能化升级这两个核心方面,奇瑞确实得投入不少,要下本钱,狠狠搞一把。
02、高端化难题待解
一上市,奇瑞汽车打算把大部分资金投在研发各种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上。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务分析师看了招股书,觉得奇瑞的现金流还不错,经营状况也挺稳的。不过,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并不高,主要还是燃油车在卖。而且那些畅销的车型大多偏向低端,利润也较低。所以,研发一些中高端车型,特别是不同的款式,确实挺有必要的。
奇瑞目前下属五个主要品牌,分别是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奇瑞品牌涵盖了瑞虎、艾瑞泽和风云等核心系列,还包括海外市场的OMODA与JAECOO两个品牌。
2022年,奇瑞一年的总销售数是1232727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卖出了232814辆,占了18.9%。到了2024年,奇瑞的总销量上涨到2603916辆,新能源车的销量也增加到583569辆,比例提高到22.4%。
奇瑞汽车的营收也随着销量的增加而不断攀升。招股书里提到,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和682.23亿元。同期,他们的利润也在不断增长,分别是58.06亿元、104.44亿元、143.34亿元和47.26亿元,净利润率则是6.3%、6.4%、5.3%和6.9%。
从净利润率看,公司的盈利水平确实在提升。实际上,从2022年到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的毛利率却从13.8%降到了12.4%。这说明,奇瑞汽车的利润,在某种程度上,是靠压缩成本攒出来的。
拿2024年的数据来说,奇瑞的销售费用率是3.1%,行政费用率是2.2%,研发费用率达到了3.4%。同样时期,销量差不多的长安汽车在这几个方面的数字分别是:4.7%的销售费用率、2.8%的行政费用率,以及4.1%的研发费用率。
奇瑞汽车一直在试图通过向高端市场迈进来提升整体利润水平,可这条路走起来真是不容易。
早在2007年,奇瑞和以色列的一家集团合资搞起了观致这个品牌;到了2009年,又推出了定位中高端的乘用车品牌瑞麒。结果呢,这两个品牌一个卖给宝能集团,一个就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舞台。
2017年,星途(EXEED)作为奇瑞高端产品线的新面孔亮相了法兰克福车展,跟吉利领克、长城魏牌一块儿,都是想在自主品牌里闯出高端市场的那一拨。
到次年,奇瑞正式把“星途”从一个产品线变成了独立品牌。按尹同跃的想法,星途就像雷克萨斯之于丰田、奥迪之于大众一样,甚至还说“星途想要什么,奇瑞就会满足”。
星途早期打造的车型基本沿用了观致的M3X平台,延续了观致在安全性能和操控体验上的优势。不过,一位业内人士跟《财经天下》说了句,“堆配置可不等于就能打造出高端品牌。”他还打了个比方,像雷克萨斯ES和丰田亚洲龙,它们都源自丰田的TNGA-K平台,零件的共用率大概能达到60%。但是,雷克萨斯凭借在用料、工艺和服务上的高水平,营造出了高端的调性,得到市场的高溢价认可。
这位专家还补充说,星途的用料和做工相对普通,跟同期的领克、魏牌比起来都稍微逊色一些。结果呢,市场对于星途的高端定位难以接受,甚至在一些消费者眼中,星途就像是“奇瑞换壳”的二手货似的。
到了2023年4月,星途又推出了星纪元新能源系列,目标直指新势力车型。那会儿,高端新能源车的概念已经被重新定了调,但在智能化方面没有太大优势的星纪元,依旧没能带动星途的销量。
到了2024年,星途的销量大概在14.10万辆,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2.3%,但和奇瑞整体38.4%的增幅比还是差远了。到了2025年上半年,星途累计卖出了62668辆,比去年同 period 增长了15.1%,虽然赶上了奇瑞整体的增长速度,但和兄弟品牌捷途、iCAR以及智界比起来,还是相差较远。
一位接近捷途的张亮对《财经天下》表示,目前奇瑞旗下的品牌中,最高端的定位就是捷途。所谓的捷途“独立运作”,实际就是自负盈亏。
大概是因为长期资金压力比较大吧,张亮总结奇瑞汽车的风格就是精打细算,挺看重短期收益的。
据张亮了解,捷途已经赚了钱,奇瑞上市之后,捷途的主要任务就是再把销量做大。接下来,捷途会加快步伐,“其实就是跟着市场走,哪个细分市场火,哪个产品畅销,就生产什么(车型)。”
奇瑞汽车和华为两年前开始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最终还是把智界的话语权交到华为那边了。双方约好,要在智界方面投入超过百亿的资金,还有五千人的研发团队,智界的运营架构也同步做了调整,确保产销和售后能独立运作。
03、研发提速
奇瑞汽车为了开发各种不同的车型,真抓实干,拿出了不少真金白银,展示了向高端市场进军的决心。与此同时,这次融资的第二大重点也放在了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上。
据了解,《财经天下》报道,奇瑞汽车在技术团队建设上做了不少调整,把旗下的雄狮科技、大卓智能和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的相关业务合并,成立了“奇瑞智能化中心”。这个中心底下设有五个部分:智舱中心、智驾中心、数字架构中心、芯片研究院和战略与运营管理部。
针对这个变动,奇瑞方面说自己不了解,具体情况还是得看官方公布的消息。
据悉,雄狮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奇瑞控股旗下专注智能化业务的集团公司,主要负责奇瑞智能座舱的研发和设计。
大卓智能是奇瑞汽车旗下的子公司,成立于2023年,作为奇瑞“瑶光2025”战略的重要布局,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前小鹏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谷俊丽担任该公司CEO。这段时间,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也都在成立自动驾驶相关的子公司,奇瑞的举动也被外界认为是不想落后表现。
据一些接近奇瑞高层的人士透露,大卓智能的定位挺清楚的,主要就是要成为奇瑞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的核心技术平台。
问题在于,搞智能化可是得长期砸钱。小鹏汽车的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曾说过,到了2025年,小鹏在AI方面的投入差不多得50亿元。而奇瑞汽车由于资金一直吃紧,又没有在二级市场上融资的渠道,得在投入和回报之间好好琢磨琢磨。
奇瑞平时喜欢走跟随的路子,不太愿意在投入上大手笔。奇瑞内部的人士刘爽在接受《财经天下》采访时就这样说过。
在奇瑞智能化中心成立之前,奇瑞的智能化开发工作挺分散的。一方面,它有雄狮科技、大卓智能这些自己搞的研发团队;另一方面,奇瑞还是合作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供应商最多的车企之一。合作伙伴包括轻舟智航、Momenta、华为、地平线、卓驭科技、四维图新这些公司。
繁多繁琐的方案,不仅拖了奇瑞智能辅助驾驶量产的后腿,还让同级别产品的性能难以统一。
市场变化快,跟不上节奏似的。今年头四个月里,比亚迪和吉利连续推出了“天神之眼”和“千里浩瀚”。紧接着,奇瑞汽车在3月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也推出了“猎鹰智驾”。
像“天神之眼”和“千里浩瀚”一样,“猎鹰智驾”也有四个版本,还保证到2025年,奇瑞旗下所有的车型都配备“猎鹰智驾”系统。
刘爽说,实际上“猎鹰智驾”还是由供应商提供的方案,奇瑞根据自己的标准,把供应商们的方案划分成了几个等级。
在国产车界,那个被叫做“理工男”的奇瑞汽车,其实一直在自主研发方面挺有底气。早在二十年前,奇瑞就开始着手开发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国产CVT无级变速箱。直到2016年,CVT无级变速箱依然是公司的标志性技术。到2024年,奇瑞又自主研发出了一款8AT自动变速箱,彻底打破了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
不过,这些在燃油车领域发光的小亮点,在新能源车上还没有特别抢眼。目前,奇瑞自主打造了鲲鹏动力的动力总成系统、火星架构的开发平台,以及雄狮智舱的技术。至于辅助驾驶系统,像刘爽说的,目前还得仰仗供应商的技术支持。
截止到2025年3月31日,奇瑞汽车在中国的芜湖、合肥和上海设立了三个研发基地,还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和马来西亚建设了五个海外研发中心。此外,企业还招聘了14,400名专业研发人才。2022年到2025年前的前三个月,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6.46亿元、66.64亿元、92.43亿元和22.72亿元。
对奇瑞来说,上市可谓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未来至少二十年的布局——是否能拿到足够的“弹药”用来开发更多的新车型,还关乎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真正占据领先位置的能否实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