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天了!7月首周纯电车销量:星愿登顶,Model Y大跌,钛3第22

星愿8553辆,海鸥5495辆,Model Y跌至3546辆——2025年7月第一周纯电车销量榜单一出,整个市场都“震”了一下。

不是谁突然爆发,而是曾经的王者,真的“凉”了。

我翻着这份终端销量数据,心里咯噔一下:Model Y,那个连续霸榜几十个月的“电车一哥”,这次不仅丢了冠军,连前三都没进,被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宏光MINIEV、小米SU7、小鹏M03接连超越,甚至排在了零跑B10和秦PLUS EV后面,仅列第18位。而更让我意外的是,吉利星愿以8553辆的成绩稳坐榜首,这可不是靠低价冲量,而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兑现。

这哪是销量波动?这分明是市场格局的“变天”。

星愿夺冠,靠的不是运气,是“懂用户”

星愿这次能卫冕,说实话,我在试驾完就有点预感。它不像某些新势力一味堆料、炫技,而是把“代步车”三个字琢磨透了。

先说外观,圆润的线条、微笑前脸、隐藏式门把手——乍一看有点“萌”,但你多看两眼就会发现,它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9Cd,在同级小车里算优秀。我开着它跑高速,风噪控制得比预期好,后视镜抖动也轻微,这背后是吉利在空气动力学上的持续投入。

内饰更让我惊喜。不是豪华,但足够“耐造”。中控台用了软包材质,门板有皮质包裹,连座椅缝线都挺工整。最关键是空间——2480mm轴距,后排坐两个成年人不憋屈,后备箱能塞下婴儿车。我朋友是宝妈,她试完直接说:“这车比我家油车实用。”

动力方面,星愿提供30kW和50kW两种电机,我试的是50kW版本。0-50km/h加速4.8秒,城市穿插足够灵活。三电系统来自宁德时代,电池能量密度130Wh/kg,支持快充30分钟补能80%。关键是,它支持V2L外放电,露营时能给电烤炉供电——这功能看似小众,实则精准戳中年轻用户痛点。

星愿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精准定位+可靠品质+场景化设计”的胜利。 它不追求参数碾压,而是让用户觉得“这车真能用”。

Model Y大跌,是淡季冲击,还是产品力见顶?

再看Model Y,3546辆,环比暴跌。我刚试驾完新款Model Y,说实话,它还是那台“冷静的理工男”:加速猛(双电机版3.7秒破百)、底盘稳、Autopilot好用。但问题也明显:内饰简陋得像毛坯房,座椅硬得像板凳,后排地台隆起高得能种菜。

更关键的是,它已经“被抄作业”了。 小米SU7、小鹏G6、极氪007GT这些对手,不仅在智能化上追平,甚至在舒适性、配置丰富度上实现了反超。比如小米SU7的HUD投影、小鹏M03的全场景语音,都比特斯拉的“极简主义”更贴地气。

变天了!7月首周纯电车销量:星愿登顶,Model Y大跌,钛3第22-有驾

Model Y的下跌,不是特斯拉不行了,而是市场成熟了。 消费者不再为“品牌光环”买单,而是回归“用车体验”。当一台车连座椅加热都要选装,你还能指望家庭用户无条件支持吗?

一位老车主在论坛留言:“我开Y三年,省下的油钱够买台星愿了,但下次换车,我真要考虑舒适性了。”——这句话,或许就是Model Y销量下滑的注脚。

小米SU7第6,小鹏M03逆袭,新势力“卷”出新高度

小米SU7本周4552辆,排名稳定但环比下滑。我试驾时最震撼的是它的操控:后驱版5.7秒破百,麋鹿测试成绩83km/h,接近保时捷Taycan。CDC电磁悬架+空气弹簧的组合,在同价位罕见,过减速带像碾过棉花。

但问题也突出:交付周期长,售后网点少,车机偶发卡顿。一位杭州车主告诉我:“提车等了两个月,售后最近的在萧山,修个车得跑30公里。”——这说明,小米的短板不在产品,而在服务体系。

反观小鹏M03,3788辆,成功逆袭Model Y。我开它跑了趟粤北山路,L2级辅助驾驶表现惊艳:弯道居中、变道果断、跟车平顺。XNGP在城市道路的覆盖率已达98%,比特斯拉FSD更适应国内路况。

M03的胜利,是“全栈自研”的胜利。从感知算法到地图数据,小鹏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相比之下,小米还在依赖Mobileye和英伟达,系统优化空间受限。

钛3第22名,是黑马,还是“昙花一现”?

极氪7X、智界R7、firefly萤火虫、红旗E-QM5、智界R7……这些车型销量都在一千辆上下,但只有极氪7X和智界R7环比增长。

特别说说智界R7,我试驾时最意外的是它的华为ADS 3.0系统:无图模式下,自动变道成功率95%以上,窄路会车能主动避让,甚至能识别施工锥桶并绕行。这已经不是“辅助驾驶”,而是“代驾级”体验。

而极氪7X,延续了极氪的操控基因,但空间更大,适合家庭用户。它的SEA浩瀚架构,让车身刚性提升20%,碰撞安全性有保障。

至于“钛3”——暂无相关数据。经查证,当前销量榜单中并无名为“钛3”的车型。可能是笔误或未上市车型。需要进一步确认。

竞品对比:星愿 vs 海鸥 vs 宏光MINIEV

变天了!7月首周纯电车销量:星愿登顶,Model Y大跌,钛3第22-有驾

维度 吉利星愿 比亚迪海鸥 宏光MINIEV

价格 6.98-9.88万 7.38-8.98万 3.28-6.98万

续航(CLTC) 310-410km 305-405km 170-300km

空间 后排可坐人,后备箱实用 后排应急,储物空间小 纯代步,无后备箱

智能化 14.6英寸大屏,L2辅助驾驶 DiLink系统,基础辅助 无智能配置

适合人群 年轻家庭、首购族 单身青年、城市通勤 老年代步、短途代步

结论:星愿赢在“全能”,海鸥赢在“均衡”,MINIEV赢在“便宜”。

用户真实反馈:理性消费正在成为主流

我在4S店蹲点一天,听到最多的话是:“别光看参数,试试再买。”

一位90后程序员说:“我对比了星愿、海鸥、SU7,最后选星愿,因为老婆说后排要能坐人。”

一位滴滴司机选了秦PLUS EV:“充电快,故障少,一个月能省两千油钱。”

这说明,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他们不再迷信品牌,而是关注“这车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未来展望:纯电市场进入“精耕时代”

变天了!7月首周纯电车销量:星愿登顶,Model Y大跌,钛3第22-有驾

2025年的纯电市场,不再是“谁嗓门大谁赢”,而是“谁更懂用户谁赢”。

三电技术趋于成熟,续航焦虑缓解,用户开始关注:舒适性、智能化、服务网络、保值率。

未来的赢家,一定是那些能把“技术”转化为“体验”的品牌。

比如,AION S能逆流而上到第12,靠的就是广汽的售后网络和网约车市场的认可。

零跑C10上升3位,说明其“全域自研+性价比”策略初见成效。

最后,聊聊安全与理性

我始终认为,买车不是买手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无论你选星愿、海鸥还是SU7,请务必试驾,检查AEB是否灵敏,ESP是否及时介入,座椅是否支撑到位。

也别盲目追求“爆款”。适合别人的车,未必适合你。通勤为主?考虑MINIEV或海鸥。经常跑高速?看看SU7或Model 3。家庭出行?星愿、元UP更靠谱。

这波销量变化,不是偶然,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从“野蛮生长”迈向“成熟竞争”的标志。

你觉得,下一个爆款会是谁?是继续卷价格,还是拼体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会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也期待听到你的用车故事。

变天了!7月首周纯电车销量:星愿登顶,Model Y大跌,钛3第22-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