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售价从55万多跌至39万多,5月销量仅288台——这台德系豪华SUV,不是保时捷卡宴,也不是宝马X6,而是大众途锐。没错,就是那个挂着大众标、却用着保时捷卡宴同平台、奥迪Q7同款动力总成的“德系技术集大成者”。我试驾过三代途锐,从最早方正硬朗的V8自吸,到如今这台2.0T+3.0T的“低调猛兽”,它的机械素质从未让我失望。可现实很残酷:39万落地、50万不到买3.0T中大型SUV,居然卖不动? 这背后,到底是消费者太挑剔,还是途锐太“老实”?
一、外观:低调得过了头,年轻化又没对上味
我第一次见到2025款途锐,是在广州车展的大众进口展台。灯光下,它依旧有德系车那种沉稳的金属质感,线条干净利落,没有多余折痕,风阻系数做到了0.28Cd,在同级里算优秀。但问题也出在这——太“干净”了。
老款途锐,尤其是2010年前后的那几代,方头方脑,前脸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野牛,气场十足。而23款开始,前脸换成了更扁平的贯穿式灯带+小尺寸进气格栅,25款虽然换了新前脸,但整体风格更偏向城市SUV的“精致感”,少了那种“我不好惹”的压迫感。
我问过一位45岁的企业老板,他原本在看X5和GLE,也试了途锐:“开出去,别人以为是高配途观。”这话扎心,但真实。途锐的用户本该是那些不张扬、懂技术、信德系机械的中年精英,可新款设计偏偏往“年轻化”靠,结果两头不讨好——年轻人嫌它不够潮,中年人嫌它不够稳。
尺寸上,车长4米87,轴距2米88,高度不到1米7,在宝马X5(4米96/2米97)、奔驰GLE(4米93/2米99)面前,确实显得“紧凑”。尤其是后排头部空间,身高1米8以上坐进去,头顶只剩一拳,不如X5敞亮。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定位问题——它骨子里是台公路性能SUV,不是“大空间”工具车。
二、内饰:科技感拉满,但豪华感“差一口气”
坐进驾驶舱,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像一台40万+的车,倒像50万的奥迪。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5.3英寸中控屏,UI设计简洁,响应快,支持CarPlay和无线充电。HUD抬头显示是全系标配,这点很厚道。
但问题来了:材质用得足,但氛围营造差。中控大面积是软搪塑+钢琴烤漆,虽然触感不错,但缺少木纹或金属饰板的点缀,豪华感被“拉平”了。座椅是真皮,支撑性好,但坐垫偏硬,长途驾驶不如X5的“沙发感”舒服。
我试驾时特意对比了3.0T顶配和2.0T入门版,发现配置差距不大——空气悬架、托森四驱、8AT、L2级辅助驾驶,全系标配。这意味着,你花39万买最低配,也能享受到50万车型的核心机械素质。这在豪华品牌里几乎不可能。
但消费者要的,不只是“性价比”。他们要的是进4S店那一刻的仪式感。你去奔驰店,有专属顾问、香氛、咖啡;你去大众进口店,可能还得和ID.4 CROZZ的销售聊几句。品牌溢价,不只体现在车标,更体现在整个消费体验链。
三、动力与操控:这才是途锐的灵魂
说到这,我必须上点“专业料”了。途锐的机械素质,在同价位几乎无敌。
先看动力:2.0T版本265马力,370牛·米,匹配8AT变速箱。很多人觉得“2.0T配中大型SUV太小”,但实测0-100km/h 6.8秒,高速超车毫不拖沓。我从杭州开到黄山,全程山路,它动力储备充足,变速箱降挡积极,不像某些双离合车型那样“犹豫”。
而3.0T版本,340马力,450牛·米,百公里加速5.9秒,这数据已经逼近保时捷卡宴3.0T了。更关键的是——它用的是采埃孚8AT,平顺性、可靠性、换挡逻辑,都是行业标杆。我开过某德系豪华品牌的双离合3.0T,低速顿挫得像拖拉机,而途锐,丝滑得像德芙。
再看底盘:全系标配空气悬架+托森中央差速器四驱系统。托森(Torsen)是什么?简单说,它是一种纯机械式限滑差速器,响应速度比电子系统快0.3秒以上,能在毫秒间分配前后轴扭矩,极限操控更稳,脱困能力更强。
我在浙西大峡谷试过非铺装路面,途锐的空气悬架升到最高,接近角25°,离去角22°,轻松通过碎石坡。而城市驾驶时,悬架自动降低,重心稳,过弯侧倾小,像开一台贴地飞行的轿车。
但问题也在这——太稳了,反而无聊。没有发动机轰鸣,没有换挡冲击,一切都太“德味”了:精准、克制、不带情绪。年轻人想要的“激情”,它给得克制;老板们想要的“气场”,它藏得太深。
四、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在途锐车友群里潜水一个月,收集了几个典型反馈:
@杭州老张,3.0T车主:“落地53万,朋友问我是不是买错成奥迪了。开了一年,油耗百公里11.5L,高速能到8.5L,90L油箱跑800公里没问题。就是4S店保养贵,一次小保2800,比奥迪还狠。”
@深圳小李,2.0T车主:“当初在X3和途锐间犹豫,最后选了途锐。空间是小点,但动力和底盘完胜。就是加油得加95号,市区油耗13L,有点肉疼。”
@成都王姐,女车主:“老公非要买,说技术好。但我去商场停车,保安问‘这是大众还是奥迪’?挺尴尬的。不过安全性是真的强,去年高速上自动刹车救了我一命,L2辅助驾驶很靠谱。”
这些反馈很真实:技术派认可它的硬实力,但普通用户更在意“面子”和“使用成本”。
五、横向对比:跟谁比,它才显价值?
我们拿三台车对比:宝马X5 2.0T、奔驰GLE 300、奥迪Q7 45 TFSI。
项目 大众途锐 2.0T 宝马X5 xDrive30i 奔驰GLE 300 奥迪Q7 45 TFSI
起售价 39.98万 69.5万 69.98万 64.88万
发动机 2.0T 265马力 2.0T 245马力 2.0T 258马力 2.0T 245马力
变速箱 8AT 8AT 9AT 7速双离合
四驱系统 托森中央差速器 多片离合器 4MATIC quattro(托森)
空气悬架 全系标配 选装(+4万) 标配 选装
L2辅助驾驶 标配 标配 标配 标配
你看,途锐在机械配置上全面占优,价格却低了30万。但销量呢?X5 5月卖了3000+,途锐288台。差距在哪?品牌认知。
消费者花70万买X5,买的不只是车,是“我开宝马”的身份认同。而花40万买途锐,别人只看到“大众”,看不到“技术”。
六、未来:途锐还有机会吗?
我认为有,但前提是大众进口必须重新定位它。
推出R-Line或性能版,强化运动标签,吸引年轻技术粉;
加强终端体验,比如设立“途锐专属展厅”,提升服务仪式感;
讲好“技术故事”,别再只说“德系品质”,要讲托森、讲空气悬架、讲平台共用;
适当加长轴距,推出“L”版本,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的需求。
否则,即使价格打到35万,它依然是“叫好不叫座”的技术孤品。
写在最后
途锐像一个穿格子衫的工程师:技术顶尖,沉默寡言,不善表达。它用50万的硬件,卖39万的价格,却输给了那些“会讲故事”的对手。
各位车友,如果你有40万预算,你会选一台机械素质顶尖但品牌低调的途锐,还是一台品牌响亮但配置可能缩水的BBA?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我会挑3位留言,送出我收藏的途锐三代车型对比图册(电子版),里面有我试驾时拍的底盘细节、内饰对比和驾驶感受手记。
说到底,买车不是选标签,而是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途锐卖得不好,不是它不够好,而是我们这个市场,太容易被车标牵着走。
而我,依然敬佩那些愿意为技术买单的人——因为他们看得懂,什么是真正的德系匠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