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

说真的,最近这小米SU7 Ultra又把咱汽车圈搅得不消停。啥?“1548匹马力被上锁”?我第一反应还以为谁开玩笑呢,这都2024年了,还能有这种操作?结果一看手机推送,真事儿!官方直接上线“排位模式”,想要全马力?先去指定赛道刷个成绩再说。哥几个群里都在吐槽:“买个顶配电脑显卡,还得考级才能满血运行?”有点离谱,但细琢磨也不是没道理。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那天凌晨,我正和朋友在郑州高新区溜达,他刚提的SU7 Ultra才开一个月,系统就弹出更新提示,说要跑赛道考核才能解锁最大马力。他当场脸绿:“这不是明着割韭菜嘛!”可你别说,有人真觉得这样挺好——安全第一嘛。我们仨坐副驾讨论半天,一边刷着朋友圈一边乐呵:“以后路上见到SU7飞起的,那都是‘毕业生’。”

不过话说回来,这政策一出来,不光是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热闹,小米车主群、河南本地论坛直接炸锅。有位洛阳的李先生原话,“我大老远去跑赛道,为了解个锁,多花几千块,是图啥?”还有新乡那赛车发烧友赵姐倒是支持,“1500多匹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种性能就该放在封闭场地。”两派争得面红耳赤,我家楼下洗车店老板听完直摇头,“普通人哪用得到那么大劲儿啊?”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插播一个生活小段子。我表弟前阵子想换电动车,看中了这个Ultra。他平时就是上下班通勤+周末带娃兜风,对动力要求其实没那么极致。但他非纠结这个“解锁”问题,说什么“买都买了,就想体验一次推背感”。后来自己算账——郑州附近只有中原国际赛车场符合条件,一次下来2000块钱起步,加培训费更贵。他老婆一句话给怼回去了:“你连弯怎么刹车都不会,还指望超时速?”最后他气哄哄决定还是先观望。

其实官方也解释过,人家意思很明确:900匹日常够用了,全功率释放需要专业认知。这逻辑吧,也不能全怪厂家,现在网上飙车失控的视频越来越多,小米怕担责任也是情理之中。客服跟记者聊的时候还特意提醒,新版本才有这设定,不升级的话暂时不影响,但建议大家还是升一下,为自己和别人安全考虑。这年头,好像每行每业都得提前给风险打补丁。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讲真,从消费者角度看确实憋屈。我朋友张哥做汽车销售,他分析得贼透彻:“站厂家立场,高性能门槛必须拉高;但站用户立场,大价钱花出去却享受不到全部功能,总觉得亏。”张哥还遇到客户问,如果永远刷不过圈速咋办?只能安慰对方这是为大家好,其实心里也犯嘀咕。“万一有人因此转投其他品牌怎么办?”他私下吐槽,“现在卖辆电动车比谈恋爱还难。”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顺便插一句题外话,上次公司团建聚餐,有同事聊起智能驾驶那个梗,说柯洁直播吐槽自动驾驶吓人,都不敢用。我媳妇在旁边冷笑了一句,“别的不知道,你爸去年差点把自家的SUV撞进河沟,也是信赖智能驾驶太多。”唉,有时候技术越牛,人越容易飘,所以厂商防线往死里加,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逼出来的。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再回来说限速政策。一些业内人士提过,小米并不是第一个搞这种限制的。早前某品牌推出过类似方案,要培训合格后才能全开。不过像小米这样硬性要求实际跑成绩,还真少见。有网友调侃,这是现实版“游戏成就系统”,没有金牌认证不给最强装备。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代练业务——果然网上已经有人卖所谓代刷圈服务……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关于法律层面,其实不少律师专门分析过。如果车辆允许公共道路随便爆发最大功率,一旦发生严重事故(比如超速100%以上),不仅司机危险,厂商可能也要担责。所以限速、设置附加条件,本质属于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也算规避法律风险。而且购车协议里面早写明白了解锁规则,只能怪自己签字的时候没仔细看喽!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我爸那辈人的观点更传统,他看到新闻后只关心一句话:“这么快干啥,又不是赶集!”老王叔叔倒是不理解年轻人为啥非追求极致动力,在他们眼里汽车就是代步工具。但年轻人总想着突破一点界限,所以面对这样的限制,自然意见分歧巨大。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记忆最深的是前两天修理厂碰到的一幕。一台蓝色Ultra刚进来保养,引擎盖贴着“大号待激活”标签,引来不少围观。同样型号的小伙忍不住调侃一句:“兄弟,你这是‘潜力股’,等哪天破纪录咱们请你喝奶茶!”结果旁边的大爷冷静点评,“喝奶茶可以,就是别喝交警罚单。”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当然啦,还有些朋友压根无所谓,比如金融行业的小马。他主要拿来商务接待,每天最多90公里巡航模式。“全马力只是锦上添花,用不上。”他说安全第一,而且公司规定严禁员工违规改装或非法竞速,否则扣奖金。这类用户估计占比也不少,对他们来说有没有排位模式根本无感。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再八卦一下,据说目前还有技术宅发现所谓地理围栏漏洞,可以自定义突破限制,不过官方肯定不会鼓励这种玩法。不少老司机提醒千万别冒险破解,否则出了问题保险可能拒赔,到时候哭都来不及。这波操作怎么看都有点猫鼠游戏味儿,不过从长远来看,大概率还是规范使用为主流趋势吧?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总结下来,小米这一波既是为了社会责任,也是商业策略上的无奈选择。一方面希望保护用户与公众安全,同时又怕失掉那些追求极致体验的新潮玩家,两头难讨好。从法规标准来看,《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及相关国家标准,都要求企业合理管控车辆性能,所以严格意义讲,并不存在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只能算合同里的附加条款罢了。

小米SU7 Ultra限马力:赛道解锁,车主圈里炸锅了-有驾

最后问大家一个灵魂拷问哈:如果让你选,是愿意乖乖按规矩慢慢升级当合格司机,再体验满血动力;还是宁愿放弃部分性能,只图省心省事天天安稳通勤?留言区整点真实故事呗——有没有被老婆劝退、或者偷偷报名去考排位准备秀肌肉失败翻车的小伙伴?分享下,让我们乐呵乐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