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又开始背刺老车主了,120km续航26款海豹05上市仅7.98万,五一我妹妹刚买的却要10.88万,老车主虽不满仍选择支持品牌

说实话,比亚迪这次又背刺老车主了,挺扎心。五一那会儿,妹妹刚掏10.88万买的海豹05,续航120公里的那个版本,结果26款刚上市就降价到7.98万,直接少了快整整3万块钱(估摸着,大约28000左右)。这差价就像个当头棒,听说经销商那边现在都挺尴尬,毕竟卖出货款、回款这些也要算清楚,之前买车的车主心里可不舒服。

我记得和隔壁卖比亚迪的销售小韩聊过,他当时也无奈说,这行情确实不好说,厂里这降价波动太大,平台库存压力大,资源调配都乱套了,不过啥品牌现在不降价,保值率都难说。说得没错,同行的确都在玩价格战。拿同价位的比亚迪海豹和纯电的埃安S比,那两款去年买车的客户体验和现在买的这种差别感受也挺明显。海豹05降价幅度猛,但埃安S降得没那么狠,主要是他们更注重品牌形象和用户忠诚度,销量上反而稳一些。

比亚迪又开始背刺老车主了,120km续航26款海豹05上市仅7.98万,五一我妹妹刚买的却要10.88万,老车主虽不满仍选择支持品牌-有驾

你看,这价格跳水背后,其实是供应链供需关系造成的。比亚迪新车研发有点像做饭,研发团队是厨师,供应链是食材采购员,渠道是餐厅服务员。研发做好菜得靠高质食材,供应链能不能稳定供给直接攸关上桌时间和味道;渠道那边来不来客人才是对厨师工作最直接的反馈。现在原材料价格都在波动,锂电池材料成本算下来每度电成本大幅降低,所以才有空间降价,但厂里得平衡利润和清库存,消费者的感觉就挺复杂。

前头说比亚迪背刺老车主,话说有点大,毕竟老车主虽然抱怨,但仍然一如既往支持这个品牌。昨天刚跟朋友强哥打电话,人家买了辆比亚迪汉EV,140kWh的大电池版本,他说,再便宜我也不退车,反正车子质量靠谱,服务没得说,可能比起新款降价,这车的保值率慢慢会掉点,但总比转投别家更踏实。这态度挺真诚,我想老车主们心里都差不多。

刚才翻了下笔记,26款海豹05确实有不少变化,虽然续航核心还是120公里左右没变,但最大的卖点就在于配置调整和价格下探——没了360全景影像,供车企把成本压下来,智驾辅助功能也没上,但考虑到买这车的人预算有限,厂家或许是想做微降价,吸引中低端市场。说到这配置不给力,我得承认自己当初选择没给360影像,果断放弃了,毕竟日常用车体验还是离不开这东西,车友圈有位老司机还说,没360影像,倒车差点撞上路边电瓶车。就挺真实。

比亚迪又开始背刺老车主了,120km续航26款海豹05上市仅7.98万,五一我妹妹刚买的却要10.88万,老车主虽不满仍选择支持品牌-有驾

研发流程这块,说复杂其实很生活化。就像准备一场婚礼,供应链是负责买花买蛋糕的,研发是摆布仪式流程的,渠道负责请客和现场秩序。任何一环出力不均,整个婚礼就乱套。比亚迪有上百万员工,全线紧张配合是基本,但谁都要算账,特别是市场价波动,老车主自然有怨言。

我这订单06DMI的那个,续航也是120,听说26款马上就到,有可能价格还能便宜1万左右。说实话,我一开始以为换新款能多点智驾和配置,好满足点儿智能体验,结果没,我被智驾L3明年或后年才可能有这消息打击了一下——我写了这段得承认,我想得有点乐观,L3级自动驾驶这么快实现还是不太现实。从动态安全和法规层面讲,推出这个水平还得磨合,尤其中国市场,大家都急着买车,要真过了头,风险不是谁都愿意背。

这让我想到一个小秘密,我和销售张姐闲聊,她说老客户降价肯定不乐意,但品牌更看重市场份额,因为量变才能带来质变,老客户的群体效应反而能稳固品牌珠联璧合。我晃悠着,总觉得品牌还得寻找平衡点,否则背刺多了,会伤了口碑。

比亚迪又开始背刺老车主了,120km续航26款海豹05上市仅7.98万,五一我妹妹刚买的却要10.88万,老车主虽不满仍选择支持品牌-有驾

你想啊,消费者买车,还真得按照自个儿需求和预算走,想买智能驾驶,可能得等,嫌麻烦还要考虑保值,这其中纠结的心情我完全懂。你有没有想过,同款续航的车,价格会在一年甚至半年内浮动多少?或者说,还真是没准,咱们普通车主心里完全没底,到底该怎么选,什么时候入手才划算?

回头看看比亚迪,也不是单打独斗。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激烈,就拿动力电池成本来说,这两年锂、钴的材料价格减幅达到15%到20%(大致样本少估算),国产外资电池厂商都得拼命压成本。比亚迪算是中游供应链的强者,但也撑不住所有部门的利润被压缩,这是典型的挤牙膏策略。

比亚迪又开始背刺老车主了,120km续航26款海豹05上市仅7.98万,五一我妹妹刚买的却要10.88万,老车主虽不满仍选择支持品牌-有驾

说个现场小花絮,上个月我去4S店,销售坑哥跟我聊,这车如果明年还能再降价1万,估计销量能冲到30万台,但老客户的心理价位很敏感,经常有人退车仔细比价。我也觉得自己要是买了新款再有降价,心里肯定堵,这事儿咋办好?

我更好奇一点,究竟这些降价波动会不会影响竞争格局?车企为了销量背刺老客户是短期博弈,但长期来说,消费者是不是会更倾向于那些价格稳、配置透明、用户口碑稳定的品牌?这背后的博弈复杂,是不是只有几年时间才会见分晓?

讲个细节。前几天我翻照片想回忆那次试驾,发现妹子车里的小挂件有点意思,是个小小电池模型,像是提醒她这车电量宝贵。她跟我说,这玩意每天都盯着电量,感觉它才是主角。我笑了,谁说续航短了就没灵魂呢?

比亚迪又开始背刺老车主了,120km续航26款海豹05上市仅7.98万,五一我妹妹刚买的却要10.88万,老车主虽不满仍选择支持品牌-有驾

你对比亚迪这波操作怎么看?你会等待还是先入为主?说真的,我也没想明白全套逻辑,倒不如问问你咋想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