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一出来,说实话,真是让人有点吃惊。
保时捷,全球知名的豪车品牌,曾经可是豪车圈里的“印钞机”,让多少中年男人为之心动,现在居然因为利润暴跌上了热搜。
说利润暴跌99%,啥概念?
简直就是从天上掉到地底下,一年时间不到,利润几乎被清空,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大危机。
要知道,很多人对保时捷的印象还停留在“有钱人标配”“高端运动的象征”,甚至在中国每三台保时捷就有一台卖给了中国客户。
可这两年变化太快,行情说变就变。
先说说这利润暴跌到底是咋回事。
之前的保时捷,卖一台车能赚不少,品牌溢价高,市场也非常认可,尤其是中国市场,咱们国人对豪车的消费热情可不是盖的。
可这两年,中国经济环境变化,大家手里的钱没以前松快了,对豪车的需求自然就降下来了。
而且,消费观念也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买车就认牌子,更多人开始关注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对高端豪华车的热情在降温。
再叠加上新能源车的崛起,国产品牌崛起,不光价格有优势,配置、智能化还更懂中国消费者,保时捷这些老牌豪车品牌就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保时捷的战略摇摆。
这两年世界汽车行业都在转型,特别是电动化和智能化。
保时捷原本也高喊着2030年电动车要占据大头,结果走着走着发现路上全是坑,电动化的投入又大,回报又慢。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保时捷的电动车系统体验并不算特别好,和国产新势力一比,什么语音助手、车机流畅度、智能场景,基本都落下风。
结果保时捷高层一看不妙,赶紧刹车,原计划的电动车推迟发布,燃油车寿命再延长,甚至自研电池的计划都终止了。
这一折腾,直接就带来了巨额重组成本,不光钱没赚着,反而花了更多钱,利润就被蚕食得所剩无几。
还有一点也很现实,就是裁员。
公司没钱了,业绩压力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裁员省钱。
保时捷计划这两年内全球裁员几千人,光2024年就要裁掉2000多个临时岗位。
这种操作对公司短期财务报表是有帮助,但长期看,技术人才一走,原有团队人心动荡,也容易削弱公司的创新能力。
更别提裁员消息一出,员工士气必然受影响,大家都心里没底,谁还会拼命干活?
其实,保时捷的管理层也不太稳定。
最近,CEO奥利弗·布鲁姆提前卸任,新继任者莱特斯据说有法拉利和迈凯伦的管理经验,也做过保时捷的产品开发。
新官上任,大家都盯着他能不能带领保时捷“起死回生”。
但说实话,现在的汽车行业不是靠一个人就能逆转的,整个大环境都在变化。
咱们再说说中国市场。
保时捷曾经靠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可现在中国市场销量是连年下滑,2021年在中国还能卖将近10万辆,现在一年还不到6万辆。
为啥?
一方面,国内经济环境让大家买车变谨慎了,豪车终究是少数人的选择。
另一方面,国产新能源车异军突起,蔚来、理想、小鹏、问界这些牌子,把高端市场搅得风生水起。
以前买保时捷是身份象征,现在年轻人更喜欢“实用、智能、体验好”的车型,品牌光环已经不能打动所有人了。
讲真,保时捷现在面临的问题,不只是中国市场的下滑,更是传统豪华品牌的集体困境。
你看,奔驰、奥迪、宾利这些同行,要么利润暴跌,要么大规模裁员。
有的甚至干脆推迟电动化进度表,大家都发现,纯靠卖油车挣钱的时代快过去了。
新能源车带来的不只是动力系统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整个供应链和商业模式的洗牌。
以前一台保时捷能卖出天价,现在消费者变得理性,智能化和性价比成了新宠儿。
再看保时捷的自救方法,其实也就是三板斧:第一是压缩成本,能省就省,裁员、砍掉不赚钱的业务。
第二是产品调整,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齐头并进。
第三是加快本土化,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说2025年是中国市场的“校准年”,还要把经销商网络优化升级,集中资源押注一线城市。
不过,这些措施能不能起效,还得看后续落地情况。
毕竟,现在中国年轻一代对品牌忠诚度已经没那么高了,体验不好转头就换车,谁都留不住。
还有一点,保时捷现在在美国市场看着销量涨了,但这背后其实也有关税的压力。
贸易政策说变就变,进口车成本高,保时捷利润空间被压缩不少。
公司只能通过提价来对冲,一来一回,销量很可能又要受影响。
这种情况下,保时捷也只能被动应对,毕竟政策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说到底,保时捷现在的危机,根源是时代变了。
以前靠品牌溢价和燃油车利润就能躺着赚钱,现在消费者不吃这一套了。
智能化、电动化、用户体验,这三样成了新标准。
谁能做得好,谁就能赢得未来。
保时捷要想重新崛起,就得在这些新领域下功夫,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必须快速跟上智能化和本土化的步伐,否则迟早会被边缘化。
其实,保时捷也不是没扛过危机。
上世纪90年代差点倒闭,靠一款Boxster救了回来,后来又靠SUV车型打开了新市场。
现在的难题其实比那时候更复杂,不光要跟新势力竞争,还要应对全球市场的波动和政策风险。
新任CEO莱特斯压力很大,不光要搞好产品,还得稳住团队、抓住市场、适应政策变化。
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见效的事,至少要有两三年时间才能看出成效。
再说一句,现在的汽车行业,其实就是一场大淘汰赛。
中国市场变化最明显,新能源车市场一片红海,大家都在拼速度、拼创新、拼服务。
保时捷如果还用老套路应对,想靠品牌光环吸引客户,那肯定不灵了。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用户需求,做出让人心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重新获得市场认可。
否则,这个“中年男人最爱的豪车”迟早会被年轻人忘记。
总结一下,利润暴跌99%对保时捷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大危机,但也是一次转型的机会。
能不能抓住机会,就看保时捷后面怎么调整战略、提升产品力,以及能不能真正理解和满足中国用户的新需求。
在这个行业大变局面前,没有哪个品牌能永远高枕无忧,只有不断创新、紧跟市场趋势,才能活下来,甚至活得更好。
保时捷这场仗,才刚刚开始,未来几年是生死攸关的时候,谁能赢,拼的不是过去的光环,而是对新趋势的把握和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