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飞行汽车专利曝光,国产车企开启“天上”新赛道
有时候真觉得,咱中国车厂这股子折腾劲儿,没个尽头。刚喝完早茶,还在群里和老刘吐槽油价涨得离谱呢,就刷到奇瑞飞行汽车专利的消息——说是7月29号公开的那份文件,不是啥PPT画饼,而是真刀实枪写着“可折叠固定翼”“地面/空中双模式”“能停标准车位”。想象一下,你下班回家,把翅膀一收,把这玩意儿塞进小区地下库,那场面……我隔壁王姐都乐了,说以后堵在二环路上直接起飞?
其实要不是亲眼看到那几张图纸,我还以为又是哪家自媒体瞎编段子。毕竟奇瑞嘛,这些年给人的印象就是皮实、耐用、性价比高。谁能想到,这回人家抬头看天了。
说句心里话,这事听起来挺像科幻片,可偏偏又不是闹着玩的。据说专利核心不是简单拼装直升机和轿车,而是搞出带折叠机翼的小飞机结构,一会儿能开路上,一会儿还能蹦跶天上去。这种设计最麻烦的是安全跟重量,还有那个据维修师傅讲特难调校的折叠机构。“你别以为加俩螺丝就成,”修理厂老杜边撸串边嘟囔,“真要让它既跑得快还不散架,比普通SUV麻烦多咧。”
更有意思的是,有人扒出来奇瑞其实早几年就在悄摸鼓捣航空技术,下属还有干无人机发动机的小公司。我去年去芜湖出差时,在宾馆楼下碰见过几个穿工服的人聊天,说什么航发项目缺材料供应商。当时也没当回事,现在想来八成跟这个有关。
不过大家伙心里的疑问也不少:这种东西真能进寻常百姓家?前两年小鹏汇天整过类似概念,还被央视科教频道报道过,但最后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美国那边Joby、欧洲Lilium那些牌子,好像试飞倒是不少,就是价格贵得离谱。据微信群里的老司机吹牛,说国外一台动辄几百万美金,“买不起也修不起”,关键国内政策卡死——城市空域哪那么容易批下来?万一掉下来砸坏电瓶车棚咋整?
再扯点冷门八卦吧,上个月邻居李哥换了辆混动车,天天炫耀自己省油。他倒好,看新闻后第一反应竟然是:“以后保养是不是要考‘飞机驾照’?”我们几个笑疯了,其实现在新能源车型光智能驾驶系统都已经够闹心,有时候导航一卡壳,高速出口都错过,更别提啥‘陆空切换’这种黑科技。一位销售私底下聊起这些未来配置,也直言:“客户问十个有九个担心安全问题,第十个怕保费翻倍。”
当然啦,也有人觉得这是国产品牌抢风口。“卷价格卷空间,现在卷空气层”,微信群里一句话把气氛带起来。有意思的是,我查了一圈资料才发现,国外好多轻型飞机也是走“复合材料+模块化结构”路线,用料讲究轻量化。但国内这块一直被诟病,比如前阵子某品牌高端纯电SUV,为减重用新型铝合金结果导致底盘异响频发,被投诉到售后部门焦头烂额。这次如果把航空级技术引进民用,会不会解决一些传统痛点?没人敢打包票。
而且就算真量产上市,以目前城市交通状况,大部分人恐怕还是观望多于尝鲜。不信你看看二手市场,有些冷门配置的新款车型贬值比预期还快。一位做二手生意的朋友告诉我,新鲜玩意刚出来热度高,但真正落地需要时间沉淀。他自己去年接手了一台搭载稀罕四驱系统的小众MPV,到现在愁卖不出去,每每提及都是满脸无奈。
至于未来十年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体验一次飞行通勤?只能说未必吧,不过对喜欢追潮流的人多一个选择总归不坏。我个人比较关心,如果哪天真的普及开来,那维修店师傅是不是得重新学本事,不然遇到点“小毛病”光拆装翅膀估计就够喝一壶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