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次对网约车出重拳了! 不光查司机证件、车辆资质,连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带也一并纳入整治范围。 就在10月24日上午,执法人员刚在中山北路镇坪路口拦下一辆网约车,司机王某既没有从业资格证,车辆也缺少营运资质,面临万元罚款,车还被当场扣押。 这场全市范围的联合整治即日启动,将持续到12月底。
很多人可能觉得坐网约车后排系不系安全带无所谓,其实隐患比想象中更大。 去年全国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后排未系安全带的乘客伤亡比例明显高于前排。 上海此次把后排安全带纳入检查项目,绝不是小题大做——当车辆急刹或碰撞时,后排乘客同样会因惯性猛烈撞击前排座椅,甚至被甩出车外。
这次整治有个明显特点:执法部门开始玩“数据战术”了。 公安和交通部门通过数据比对锁定“失格”车辆,建立活跃网约车营运数据的长效比对机制。 那些“脱保”“脱检”的车辆会收到提示短信,平台也会被要求暂停派单。 这种从源头上掐断违规车辆接单机会的做法,比路上随机抽查狠得多。
网约车平台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交通执法部门明确表示要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严厉打击为无证司机、无资质车辆派单的行为。 这意味着平台再也不能用“不知情”当借口,必须对注册司机和车辆进行严格审核。 有些平台过去为了扩大运力,对司机证件审核睁只眼闭只眼,现在这套行不通了。
疲劳驾驶也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有些网约车司机为了多接单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这在行业里不是秘密。 现在执法部门将通过数据监控驾驶时长,一旦发现超时驾驶就会介入。 这对乘客来说是好事,谁愿意坐上一个连续工作12小时的司机开的车呢?
整治区域选择也很讲究。 “两场四站”枢纽、轨道交通站点、旅游景点这些网约车密集区域都被划为重点。 这些地方人流量大,一旦发生事故影响面广。 执法部门在这些区域布控查缉,就是要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
首日战果已经出炉:全市出动交通执法138人次,公安交管325人次,查处网约车违规案件38起,交通违法1300余起。 这个数字背后反映的是网约车行业长期存在的乱象。 不少司机抱着侥幸心理无证接单,车辆保险年检过期照样上路,现在这套行不通了。
有乘客可能会担心整治后打车更难、价格更高。 短期看运力可能会受影响,但长远来看,规范的市场对乘客和合规司机都是好事。 当无证司机和问题车辆被清退,合规司机的收入会更稳定,乘客安全也更有保障。
这次整治不只是罚款扣车那么简单,还形成了完整的处理闭环:现场查实、扣押车辆、暂扣驾照、追溯平台、实施处罚。 这种连环拳让违规者无处可逃,也倒逼平台加强自我管理。
其实网约车行业发展到今天,早就该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管理了。 乘客要的不只是便宜和方便,更重要的是安全与规范。 上海这次整治释放出明确信号:网约车不能再靠打擦边球生存,合规化才是唯一出路。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系好安全带不只是系住一份保障,更是系住对生命的敬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