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军:如果在国内,FSD订阅每个月600大家能接受吗,特斯拉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行包月服务大幅降低门槛是否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孙少军:如果在国内,FSD订阅每个月600大家能接受吗?

说实话,这问题挺有趣的。最近我一直在琢磨特斯拉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试点——FSD包月,大家不用再掏64,000块钱 outright,而是按月付钱。这个方案,一下子把门槛拉低了不少。具体说,车主每个月花600左右,就能用上自动驾驶的功能,等于走上了试试的心态。

你会怎么想?我觉得这样做,至少解决了几个痛点。一来,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曾经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买了个特斯拉Model 3,配置还不错。开了一年,功能用得挺多,但其实心里一直在算:这钱值不值?直接买个连续用8年的FSD,可能花费还低,除了价格,还得考虑续航、保养,反正都是钱。

孙少军:如果在国内,FSD订阅每个月600大家能接受吗,特斯拉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行包月服务大幅降低门槛是否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有驾

但这个订阅到底是不是未来?给我点反应,600块钱。假如换成国内的环境,这个数字合理吗?咱们日常用车,10年、15年都不是稀奇事,6万多块钱你用来订阅,就是不到100个月,8年多。可问题来了,国内车主换车频繁。有的3年换,都不太可能用到第八年。这样算来,订阅的投资感觉不划算。

我倒是觉得,问问大家,国内要是开放一个FSD包月,价格定在499,或者更低点,比如每个月300到400,大家能接受吗?尤其是考虑到国内很多城市,出行需求不那么连续,许多车主用的自动驾驶功能,最多也就偶尔用用。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国内,做这种付费即用模式,能不能算得上刚需?我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身边的朋友确实很少真正豪掷千金买全套高端配置。大部分车友,买车最怕的还是用不完,额外开销成负担。而且,咱们这个市场,人均收入其实没澳洲那么高。

我猜测——没细想过,或许有人会说:600块/月,分摊给我,感觉还行。但谁又会真每天花时间去试驾自动驾驶?尤其是在中国,大部分车辆都在堵城里身不由己。

孙少军:如果在国内,FSD订阅每个月600大家能接受吗,特斯拉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行包月服务大幅降低门槛是否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有驾

对比来看,同价位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某些车标配的自动泊车,或者半自动驾驶,价格都在几千甚至上万。但这些功能用一次,感觉花的钱还是不值。而FSD追求的是全功能,就像一台智能手机,硬件平台再好,软件还得看用性。

在澳大利亚,新推的模型,似乎还挺受欢迎,毕竟很多人觉得即用即买,没压力。国内市场就不一样。这里的车主,更喜欢多样化的选择,比如随用随付,而不是一口气掏八万。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供应链问题。你想啊,自动驾驶的硬件、软件,其实都很依赖芯片和算法。国内的供应链其实还在追赶阶段,至少我观察到,很多自研技术还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就像我们买个国产手机,没有说差,但和苹果、三星换个角度想——难免心里有点差距。自动驾驶更像是软硬结合的产物,差点说得虚一点,要想在国内发个订阅服务,不光价格得合适,还得技术敢亮剑。

孙少军:如果在国内,FSD订阅每个月600大家能接受吗,特斯拉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行包月服务大幅降低门槛是否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有驾

你有没有想过,用户心理变化会怎么?我认识一个好友,开了三年特斯拉:刚开始觉得挺新奇,到后来就觉得花这么多钱真的值吗。他还开玩笑:要继续订半年,就像交会费一样,没什么特别惊喜。未来如果价格更低点,或者硬件更便宜,反倒能带动更多尝试。

这是个开放性问题吧——你觉得在国内,月600块的FSD订阅,大家会愿意花这个钱?还是说,大家更惯买断,就算贵,也觉得值?

(这段先按下不表)

国内的使用场景和澳洲比,差别还是挺大的。人家那边,出门就开自动驾驶,不在意电池续航耗费多快,也不怕每月花钱。而中国市场,更多是阶段性体验,或者随兴而行。如果价格不够亲民,反而会让大家觉得花冤枉钱。

没细想过的一个点:如果行车中偶尔也能弹出包月提醒,是不是还挺贴心?像你还剩多少钱,快用完了吧?这种功能,可能让用户心里觉得被关心,觉得价值还在。

孙少军:如果在国内,FSD订阅每个月600大家能接受吗,特斯拉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行包月服务大幅降低门槛是否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有驾

未来会怎样?我倒觉得,技术或许还得再磨合几年。毕竟,承载的是驾驶惯、法律法规,甚至是用户信任。我怀疑,单纯靠降价,不能根治用户的抵触心理。

好了,其实也就是个想法,大家怎么看?你们觉得FSD包月这个事儿,能否成为风口?还是说,传统的买断+软件升级,就是那条路?

(这段留个悬念,留个问号)

PS: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国内很多自动驾驶软件其实还在试用版阶段。即使像某些车厂推的自主驾驶,也只是半自动。真正全自动还得盯着政策走。而我猜测,这个订阅模式,要走得更远,还得等技术成熟再说。

总之吧,差不多就是这意思——能不能接受600一个月,得看场景、需求、价格。国内市场的变化,或许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一点,但接受度永远是个未知数。

孙少军:如果在国内,FSD订阅每个月600大家能接受吗,特斯拉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行包月服务大幅降低门槛是否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有驾

(这里可以和你们继续探讨,看是不是还会有不同的声音)

你对这个订阅趋势有什么想法?是不是觉得天花乱坠,其实大家心里都想要个便宜又好用的自动驾驶?话说回来,咱们日常出行,真能靠这个撑多久?也许某天,花个500块就能每天跟司机私聊的梦想,实现的日子,还远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