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到一个曾经靠石油吃饭的城市,现在居然靠 "地沟油" 造出航空燃料吗?2024 年,濮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GDP 达到 2018.55 亿元,首次突破 2000 亿大关,名义增长 9.1%,实际增长 5.1%,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又前进了一步。这个曾经的资源型城市,究竟是怎么实现经济版图重构的?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濮阳发展的观察者,我亲眼见证了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回想几年前,濮阳的经济还主要依赖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巨大。但 2024 年,濮阳的工业投资增长 41.7%,制造业投资更是猛增 56.1%,这两个高增长数据成为了 GDP 突破的关键支撑。在产业结构上,第二产业占比提升到 37.7%,工业增加值增速 11.5%,位居全省首位。我记得去君恒生物参观时,看到他们居然能把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料,真的大开眼界。南乐县的非粮基生物质技术更是全球领先,这些新材料产业的崛起,让濮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方面也没落下,449.13 亿元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6.28 万吨的粮食产量,稳固了农业基础。
2024 年濮阳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季度运行呈现 "V 型反转"。前三季度 GDP 仅增长 23.72 亿元,到了四季度,单季激增 144.19 亿元,实现了 "三级跳" 式增长。这背后既有工业投资的集中释放,也得益于第五次经济普查对 2023 年 GDP 的 62.55 亿元修正。那段时间,走在濮阳的工业园区里,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1.5%,油气装备、生物基材料等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工业园区也晋级为省级转型升级试点,工业确实成了增长的核心引擎。
不过,濮阳各县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呈现出 "两极分化" 的态势。范县堪称逆袭黑马,GDP 达到 281.61 亿元,名义增长 18.7%,增速是全市平均水平的 2 倍。我有个在范县的朋友,他说这两年新材料产业园和石化物流项目落地,让地一下子热闹起来,就业机会多了,收入也涨了。台前县也不错,GDP 增长 16.8% 至 155 亿元,羽绒产业升级和中原(河南)石化交易中心建设功不可没,与南乐县的差距从 70 亿缩小至 55 亿。华龙区虽然经济体量达到 779.66 亿元,但增速仅 6.4%,传统服务业转型压力不小。濮阳县 335.93 亿元 GDP 背后是 5% 的低速增长,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强县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濮阳能有这样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红利的释放和科技创新的赋能。河南省政府出台的《支持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 291 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 30.2 亿元。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攻克了 13 项技术难题,君恒生物获得全球首张可持续航空燃料适航证,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 14.4%。在区域协同方面,鲁豫毗邻地区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范县老城区探索跨省融合发展,晋煤东运南下物流枢纽建设也在加速,这些都为濮阳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从全国视角来看,濮阳的进步也很明显。在省内,从全省第 15 位跃升至第 14 位,超越漯河,与第 13 位南阳的差距缩小至 181 亿。在全国,反超了河北衡水、新疆阿克苏等城市,在中部六省同类城市中,人均 GDP、工业投资增速等指标进入第一梯队。生物基材料、绿色家居等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晋级全省唯一四星级,濮阳的全国定位正在不断重构。
濮阳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瓶颈。第三产业增速 3.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滞后;县域经济总量占比 61.4%,但产业协同度还有提升空间。创新方面,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足 2%,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 60%,需要加强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不过,濮阳已经有了破局的方向,2025 年计划实施 "制造业倍增行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争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 500 亿元。
濮阳 2024 年的经济跃升,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典型样本。从 "油城" 到 "新材料高地" 的蜕变,靠的是工业投资的持续加码,更是科技创新和制度突破的双重驱动。作为一个见证者,我真的觉得濮阳这步棋走得太稳了。未来,濮阳能否在保持工业增长韧性的提升服务业质效,在全国城市竞争中实现位次再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你觉得濮阳接下来能在全国城市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