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上海前滩高端商场里的极星展厅,如今已大门紧闭。这个源自瑞典的电动车品牌,关闭了在中国最后一家直营店,彻底转向线上销售。
"我们现在主要通过官网销售,可以线上看车。"客服这样回应。这意味着消费者再也无法实地看车、试驾,只能通过屏幕了解这个曾经高调的品牌。
从高光到低谷:一个"富二代"的退场
2019年,极星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开设首家门店,占据商场最佳位置,被誉为"车圈富二代"——既有沃尔沃技术背书,又有吉利产业链支持。
然而好景不长。从全国36家门店到如今全部关闭,极星只用了不到六年时间。一位前员工透露:"后期店里经常一整天见不到一个顾客。"
销量触目惊心:今年只卖出79台
这些数字揭示了极星在中国的困境:
2025年前9个月:总销量79辆
除1月份卖出56辆外,其他月份都是个位数
作为对比:国内头部新能源品牌一天就能卖出这个数
更让人唏嘘的是,极星现在只能靠"打五折"来吸引顾客。原价30多万的Polestar 4,现在不到20万就能买到。
卖一辆亏27万,越卖越亏的生意
极星的财务数据更加惊人:
2025年上半年亏损近12亿美元
每卖出一辆车亏损约27万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217%
这意味着极星卖得越多,亏得越惨。有业内人士调侃:"这哪是卖车,简直是做慈善。"
极星为何败走中国?
定位混乱:从145万的极星1到30万的极星2,价格跨度太大,消费者根本搞不清它是什么品牌。
反应迟钝:8年换7个中国区CEO,所有决策都要等瑞典总部批准,错过太多市场机会。
智能落后:虽然底盘调校出色,但车机卡顿、辅助驾驶落后,被国产新能源远远甩开。
线上模式能救极星吗?
关闭线下门店后,极星把希望寄托在:
纯线上销售
沃尔沃门店提供售后
重点转向欧洲市场
但消费者会为几十万的"网约车"买单吗?"不让试驾就买?我不敢。"这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尾声
极星的经历印证了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残酷:再好的出身,不懂中国市场也要碰壁。
从黄金地段到线上清仓,从"富二代"到无人问津,极星的故事令人深思。
如果你有30万预算,会选择一款只能线上购买、无法试驾的电动车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