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刚带车去做了首保,车还不到一万公里,估算大概7000多,感觉操作其实挺像我们小时候换牙,早知道这事挺重要的,否则都不知道藏着啥隐患。开车一年多了,总觉得开得顺,没啥异常,但我心里还是挺敏感的。
我一边和维修师傅打招呼,一边盯着他工作:你们这次检查都查了啥?我记得说明书说,首保最主要的还是换机油对吧?他笑笑:对啊,机油是核心,毕竟磨合期里的金属碎屑会随油走,不换油,等于让机件一直在吃灰。我心里暗想:果然,机油就像我们洗澡用的洗发液,脏了就是要换,不能一直用脏的。
他们还帮我检查轮胎,答应会根据样本少(估算2000个左右)轮胎磨损情况建议换位,我倒觉得这个细节挺贴心的。结果也证实了,前轮磨损比后轮明显点,轮胎胎压也调到合适。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怎么判断胎压是不是最舒服的呢?估算一千五百转/分钟的速度,心跳加速的那一瞬间好像就是感觉。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那天拍了个照片:车轮下面,泥土混杂着些小石子,奇怪的是平时没注意,这次才发现轮胎边缘微微变形,可能平常视线没注意到。很多细节藏在平常不怎么注意的小地方。也有人问我,轮胎换位影响驾驶感受吗?其实不会,除非轮胎不平衡掉了点儿,车才会像吃了丸一样偏一点。
一档我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有的店会强推发动机清洗?我觉得可能有点扯,毕竟全新车,刚出厂的发动机不可能那么脏,况且我觉得全新车的机器就像刚出生的小孩,不需要额外洗澡。大部分推荐的清洗项目,都可以拒绝,除非你察觉到异味或者动力下降。
说到这,突然想起我朋友的说法,他说:我开了两年车,发现用料里边其实还藏着个秘密——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会有些冲量式的附加项目。不过我不太认同全部都不需要,毕竟每个人用车惯不同,比如我自己就觉得空调管路杀菌没必要,无异味的车本来也不臭。
这里我得更正点,之前一直认为首保就是换油、检查,没想到还要连接电脑诊断。这部份其实和我们去体检,医生用机器检测血压很像,监控我们身体的状态。几次我看他们在读取故障码,其实就像扫描人体的体检报告,发现问题隐隐约约存在,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体感更直观。
这次车子还检查了灯光、液面,所有数据都挺正常的,虽然我心里默念:这些细节多花点时间做,别人可能觉得没啥,但自己用着安全多了。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被店家推销不需要的全套清洗项目,感觉就是多点端盘子,额外收费?我几次按摩店倒是体验过,推的那都是给你洗洗的套餐,结果没啥用。
你们知不知道,那些看似专业的项目,其实有时候只是他们的套路?我一直觉得,读懂一点个中奥妙,别被忽悠。我跟店员打个比方:你去烧烤,点个菜,有的还想多附加酱料套餐,味道还行,但不一定非做必要。
对了,那天我和师傅说:这个机油用的是不是原厂的规格?他回答:对,这个是标准配,谁都想用最好的,但价钱其实差不多,省点心。我心想:这点还真靠谱。说到这里,心中冒出个疑问:相较于自己跑网点买油,4S这边的配件真比别处稳赢吗?估算多花个50到100元,换来保证了靠谱?
保养后取车那会,我还核对了一下单据,确认用油型号符合厂家要求,慢慢拆开车门,闻了闻油味,没有异味,也算心里安定。我试着想像:如果我自己在家换油,估算成本不过百块,自己手动把油放进去,心里还踏实;但这样看来,远没有4S的全面检查来的放心。
我觉得,首保对车就像一个第一次体检,内容虽然繁琐,但必不可少。要是真的不做,或者随意掉以轻心,后续出问题就麻烦了,可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出现心脏病;当然机械方面的隐患也可能藏在不被察觉的角落。
你们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开车几年之后,渐渐觉得养车其实还是个情感问题?不光是一份责任,还是一种照料。就拿我这个车子,平时的惯就是星期天睡醒后顺便去优先做个全车检查,想想这样是不是太磨蹭了?或者说,这才是真正关心自己身体的表现。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我还真的很在意技术到底藏了多深,直到真正动手去查它们的原理——比如那个OBD连接,它其实就是一台电子诊断仪,类似我们用的血压仪,只不过把车身里的血压血糖都摸清楚了。
你有没有想过,下一次首保完,是不是可以自己也试试扯扯头发?车子并不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关键是要相信自己能看懂一些语言,哪怕只是大致知晓,那也是个成长的过程。
一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开车时,炫酷的LED灯光衬着黑夜,夜色里车灯一闪一闪,好像在和星空说话。最打动我的,还不是那些高配参数,而是我在守护自己爱车的这份心。
这场关于首保的漫谈可能还会继续,毕竟真正懂车的人,不是只有卖点,而是怎么在细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秩序。有时候,换个角度看,它其实比很多硬核技术都更讲究。你说,下一次做保养时,又会发现哪些隐藏的故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