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底盘SUV上车难?网友自嘲买车还得自备小凳

SUV销量一年比一年高,2023年全国市场SUV销量接近50%,女性车主快占到四成,但你见过有哪个品牌把“送凳子”写进官方配置单?

我在4S店,明明是去选车,愣是被一只塑料小凳子难住,现场差点变成了“体能测试现场”。

销售员笑得挺真诚,语气比车还平稳,“我们不送凳子哦。”

那种感觉像是在健身房门口被拦下来,问你:“健身卡办了吗?没卡就只能在门外做深蹲。”

我没忍住,盯着那台底盘高得像小山的SUV琢磨:难不成我得带个梯子出门?

那天其实挺热闹,旁边还有一位小姐姐,穿着短裙,踩着高跟鞋,柔韧度那叫一个惊人——她一只手拎包,一只手提着自带的小凳子,姿势娴熟得像参加奥运会体操比赛。

高底盘SUV上车难?网友自嘲买车还得自备小凳-有驾

我原地观摩,忽然觉得买SUV不是买交通工具,是报名参加“城市障碍赛”。

评论区的网友倒是幽默,直接推荐地铁,“热闹不说,专职司机,门槛低,谁都能上。”

地铁一秒变身“全民最优选”,SUV主打的“气场”倒成了笑谈。

厂商的逻辑也挺有趣,“高底盘=安全感=高级感”,只要你气质够飒,腿够长,其他都不是问题。

可现实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谁愿意天天表演“飞身上车”?

“自动踏板”?

有,高端车才有。

二十万以下车型,厂家跟你比划成本,说得跟“自动踏板”是宇宙飞船技术一样。

可你要真不买,销售员还一脸同情,仿佛在看一个错过时代的人。

高底盘SUV上车难?网友自嘲买车还得自备小凳-有驾

讲真,这种小细节就像体育比赛里漏判的点球,谁没遇到过?

C罗有次参加球迷活动,台阶太高,差点摔个大马趴。

现场一阵惊呼,媒体炒了三天,最后也没人追问为啥台阶设计得跟跨栏似的。

豪门球星都得提心吊胆,何况咱们普通人?

你看NBA球员在场下穿着定制西装,结果去参加某活动,还得自备拖鞋换装,不然脚卡在台阶上,直接“全网热搜”。

这些年,运动员和普通人一样,都在为“设计感”买单。

车企也不是不懂人性化,他们懂得比谁都多。

可一到细节环节,永远是“我们会考虑用户建议”,然后继续新款上市,越做越高,优雅依旧要靠用户自己背装备。

高底盘SUV上车难?网友自嘲买车还得自备小凳-有驾

你要说这不是套路,那什么才是套路?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厂家是不是专门搞个“健身计划”给车主练臂力,反正你买了车,总不会真为了凳子不买吧。

网上吐槽“买车不送凳”的帖子,三天两头就有,大家换着花样自嘲。

有的说上车像爬珠穆朗玛,有的晒自家DIY“登车神器”,还有的干脆放弃,直接转地铁、公交,图个省心省力。

你想想,这和体育圈的“场地门槛”异曲同工。

前阵子体育圈还流行一句话:“不是你不够强,是场地不让你发挥。”

你看,生活总爱把苟且藏在细节里。

其实中国家庭购车需求这些年早就变了。

2024年,家庭用户首次超过个人用户,老小齐上阵。

高底盘SUV上车难?网友自嘲买车还得自备小凳-有驾

厂商宣传“高大威猛”,可用户要的是省心、省力、省事。

厂家说数据好看,用户却活在“自备装备”的日常里。

这像极了足球场上的“战术悖论”,教练布置的战术和球员实际发挥,总有几分错位。

有时我会琢磨,要是有一天,大家集体拒绝自带凳子,会不会逼得厂商重新定义什么叫“人性化”?

还是说,到时候“原厂限量凳”直接变成新周边,价格翻个三五倍,炒作成“身份象征”?

你说现在的消费市场,谁还真图个踏实?

娱乐圈、体育圈、汽车圈,套路千篇一律,最后都落到用户自嘲里。

有人问我为什么还要吐槽这些小细节?

因为日子真的不容易。

你以为买了SUV能仗剑天涯,其实是提前体验人生障碍赛。

高底盘SUV上车难?网友自嘲买车还得自备小凳-有驾

偶尔遇到懂行的朋友,还会提醒一句,“你那车上车费劲吧?我家老人都怕。”

你再看一眼数据,SUV销量年年涨,用户投诉“上下车难”也年年见。

可厂家永远在“改进中”,用户永远在“自救中”。

说到这儿,谁还没在生活里被一只小凳子困住过?

你会不会也有类似的买车体验?

自备凳子、DIY梯子、还是直接投奔地铁?

或者你觉得,厂家真的有必要为咱们多想一步?

评论区留个言,我就想看看,咱们普通人,究竟能不能把这点“小事”闹大点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