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不得不感慨,现在买一辆电动车,还真可能遇到“喜从天降”的好事。要说这年头大家买什么东西最怕什么?我觉得第一怕的肯定是假大空。比如电动车的续航,一到冬天往下一掉,夏天再来一空调,心里那点底气溜得比电好得多。所以每次厂家宣传自己能跑多少多少公里,大家都抱着“这水分能有多大”的心态,你说不是么?
但偏偏这回电动凯迪拉克就干了件让人没想到的事——官方标多少,实际还超了——你说这事奇不奇怪,香不香?
为啥会有反差?咱们不妨带着问题看一看,心里会不会凉快点。大伙心里都明白,厂家的续航里程多半是“实验室跑出来的”,跟咱自己在马路上踩油门、空调开足、导航一直响,根本没法比。所以实际上,现在的电动车续航都留点水分,官方标个500公里,你差不多就当只能跑个四百多,超不过500,大部分还打点折扣。这不是我黑他们,谁都聪明,嘴上说“温馨提示”,实际产品经理也在心里你我懂的。
那么问题来了,凯迪拉克这波操作到底是“老实人干实事”,还是说他们在技术层面上真正有了突破?
先说说这次测试到底测了啥。Edmunds测的不是厂家的人,是媒体自己搞的第三方测试,而且还是在咱日常生活路况下,做的真实测评。Optiq和Vistiq两款新车,一个标86度电池,一个102度电池;你以为这车能顶多是个“噱头”吧?实际开出来,一个比厂家说的多跑了12%,一个多9%,这多少有点不一样了。为啥?你说是在实验室里拿着手册照着跑的嘛?明显不是。那就剩下一条:技术上确实有点东西。
你再看人家每百公里能耗,Edmunds实测18.5度电,厂家标的是20.5度。以前我们都是担心实际开起来比官方高,结果反而低,这是不是小惊喜?你也别不信,媒体总不能帮通用背书吧。
但这事是不是就是个案?是不是凯迪拉克这回凑巧抽了个“幸运儿”,恰好测试的这台车特别争气呢?其实不然。咱再看看通用的Ultium平台——这是给自家所有电动车做地基的那个大系统。其实不止凯迪拉克,别看Ultium名字洋气,实际上就是一套普适性的电池、电驱与底盘一体化方案。它不断被放在各种车型上,通用自信的地方就在这儿:我不是靠抽奖式的好运气,而是靠整个体系进步。所以这两台车续航表现好,未必就是孤例,可能整体技术路线确实拉高了“平均水平”。
那咱再往深里头多想一步。这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是不是说明买豪车电动车,续航焦虑更小了?这,倒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但有个现象还是很有意思:曾经电动车最大的痛点就两条,一个是续航够不够,另一个是补能快不快。凯迪拉克现在走出了第一个坎儿,哪怕只是个别型号,算是给整个行业打了个样。要知道,曾经很多品牌车,实际开的续航比标称短个20%都不稀奇。谁能料到,在2024年头上,一辆美系豪车,居然让人“喜提反转”。
不过是不是可劲儿夸下去?我觉得咱得掂量掂量。电动车行业这两年卷得厉害,大家不光盯着续航了,三电系统的多维度指标都要卷出花来。你光有长续航,人家还要看充电速度、动力、空调耗电、乃至什么氛围灯音箱。其实能耗和续航是真正“用脚投票”的标准,剩下什么香氛座椅、大屏幕、智能语音,那都是锦上添花。讲真,通用这一次确实通过Ultium这个底盘“刷了一波存在感”,说明美系车企在电气化上没被新势力拉得太后面,甚至开始反杀。
那有没有什么隐忧?有没有可能这是个一次性的“胜利”呢?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以前的续航总是“缩水”,这回反而多了出来?这其实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制造商对于续航标准已经变得越来越保守。毕竟品牌信誉不经折腾,一旦被锤成“虚标”,车企那点好感度说没就没。第二个,电池和电驱技术进步比我们表面看到的还要快,很多算法、能量回收和整车集成能力的升级,可能确实达到了“业界新高度”。
但是,别因为这一次的数据就掉以轻心。再好的平台、再厉害的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需求。不同行驶环境,驾驶风格都影响结果。真让东北的朋友冬天-20度试一试,可能续航又得“打个折”,再来趟自驾游载着三舅、四姨、后备箱塞满西瓜,你能指望完全不减吗?
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厂家吹牛”,而是你“自个得有数”。我很赞成越来越多厂家敢标低一点,实际上给你留点余地。汽车跟咱买鞋一样的道理,宁愿买大一码,也别买小了硌脚难受。咱用上“超额完成”的里程数,心里才敞亮。赶上这回Optiq和Vistiq测出来的数据,还真是“给面儿”,也算这两年咱当消费者苦等的个心头好消息。
你说,有多少车企愿意反着来,把自己产品的实用性低调处理,而不是上来拉满跑分?如果行业都走“实干加保守路线”,恐怕市场的诚信会比咱今天讨论的数据还重要。凯迪拉克这回用事实翻了身,也算长点志气。但别忘了,一辆车最终能不能真服你,还是得自己开出来,靠官方一张纸没用,第三方体验才靠谱。
再想远一点,这一次电动凯迪拉克“超标续航”,会不会让新能源车市场的军备竞赛提速?比如同类竞品压力大了,是不是以后都降低虚标,硬实力说话?你有智慧平台,我有高效集成;你标啥我超啥,行业里卷起来,最后吃瓜群众才是最大赢家。咱不怕他们“怕输”,就怕他们“怕真”。
总说智能汽车新势力和传统车厂之间矛盾重重,各家攀比PPT、拼噱头;有的时候你只有对比着才能看出谁是“干货”。凯迪拉克这回给了行业和消费者一个意外之喜,但千万别让这成为“昙花一现的小确幸”。咱也别光看一根数据线飞起,要看他背后整个平台和技术路线的厚道。毕竟一台车、一个品牌能撑几年,靠的不只是噱头,而是真刀实枪的技术积淀。面对未来的新能源大战,你愿意相信谁?是愿意相信自家体验,还是营销话术?
可别被一句“多跑了几十公里”冲昏头脑,要看长远——什么时候全行业都把虚标当耻,实测当荣,这才算大家把信心找回来了。再从“续航焦虑”走向“续航放心”,那才是真高兴不是?这么着,凯迪拉克这波不虚,消费者脸上也真光。他日若有更多电动车“超额交卷”,那才是咱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