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程序员开12.99万国产车跑2779公里只花764元,一年省下的油费够买劳力士126334
充电桩旁边站着个穿格子衫的哥们,手腕上劳力士126334晃得我眼晕。他掏出手机给我看行车记录——北京到乌鲁木齐,2779公里,加油三次充电两次,总共764块。我那台2.0T跑同样的路线,油钱至少1800往上走。“一年跑4万多公里,光油费就省1.8万,”他敲了敲表盘,“这表就是车省出来的。”
那车是奇瑞寰球版,看着平平无奇,入门价12.99万。我当时就好奇了,这价位的车能有什么门道?
电池这块儿确实做了文章。老款那套18.67kWh的包已经淘汰了,现在两个版本:入门19.53kWh城里够你用一周,顶配34.46kWh能跑210公里纯电。我在北京五环早高峰跟过一次,纯电硬跑到202公里才启动发动机,剩余电量7%。这数据多少有点反向虚标的意思,但至少说明电池够扎实。
电芯是宁德时代麒麟系列,能量密度255Wh/kg,循环寿命能撑4000次以上。电池包离地高度做到540mm,比某款热销增程SUV高90mm。烂路托底的概率,大概能降一半。
动力配置有点超纲。一台发动机配三台电机——前桥165kW,后桥左右各120kW。后轮左右扭矩分配能在0.02秒内完成,比传统的多片离合器快20倍不止。
封闭场地试过一脚油门到底,920N·m瞬间压过来,前轮刚要打滑ESP就介入了,扭矩全部转移到后轮,车头抬起角度被控制在1.5度以内。4.26秒破百,尾速102。某德系3.0T V6中型SUV零百要5.1秒,价格还贵一倍。
底盘用了CDC电磁减振器,5个车身姿态传感器每秒扫描500次,4秒内能调整100次阻尼。20公里时速过减速带,车身垂向加速度削减36%,后排乘客头顶晃动幅度控制在10毫米以内。工程师验收的时候会在座椅导轨放水杯,40公里时速连续过井盖,水面晃动不能超过5毫米。这标准多少有点较真了。
电池安全测试做了126倍国标标准,1米高度自由落体,相当于45公里时速直接砸地面,电池包没漏液没起火。底部护板被10毫米钢刃以120公里时速拖行50厘米,只留0.2毫米划痕,冷却液没渗漏。磷酸铁锂配海绵陶瓷隔膜,热失控温度能到500度以上。
亏电油耗的数据,青岛那边105家媒体同场测试,平均车速28公里,空调开着,载重180公斤,跑出来平均2.85升。DHT150单挡变速箱EV模式机械效率到98.5%,能量回收还能根据导航路况预加载——距离红灯800米就开始增强回收,脚离开油门就进入滑行发电状态,单公里回收0.18度电,相当于多跑2公里纯电。
座舱用料算是舍得下本。71.3%软包覆盖率,座椅门板用OEKO-TEX婴儿级面料,甲醛含量0.01毫克每立方米,国标限值是0.1。中汽研38度恒温舱暴晒2小时,苯、甲苯、二甲苯总和只有国标的24%。坐进去基本闻不到什么新车味儿。
辅助驾驶给了L2.9级,硬件是5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算力芯片每秒8TOPS。开启NOC导航辅助,北京五环到六环131公里全程无接管,自动变道超车37次。AVP代客泊车学一次能记2000米路线,侧方车位前后只剩40厘米也能揉进去。
价格这块儿最有意思。120长续航两驱超级置换价12.99万,全景天窗、电动尾门、8155芯片、24.6英寸双联屏全给你配齐;200超长续航四驱置换价17.99万,455千瓦功率比问界M7四驱多35千瓦,价格低6万。
那个程序员老赵,日均通勤110公里,没家充桩全靠公共快充。纯电通勤每周充三次每次30块,一年4.2万公里能源成本比同级油车省1.8万。他后来在朋友圈发了张劳力士的照片,配了句话:“技术把奢侈品变成了日常消费品。”
12.99万的车,拆开看配置能对标40万级。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理工男造车”——把豪华拆成零件,按成本价卖给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