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吞并”领克,要做新时代的BBA

极氪“吞并”领克,要做新时代的BBA

2025年2月14日,中国汽车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吉利集团旗下的极氪与领克正式完成股权交割,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这场涉及93.67亿元的合并案,不仅是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整合之一,更被看作是中国车企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里程碑。有人说,这像是“兄弟分家后又联手创业”,也有人比喻为“吉利在新能源时代放出的双王炸”。那么,这场合并究竟藏着怎样的野心?极氪和领克这对“兄弟品牌”如何各司其职,剑指BBA(奔驰、宝马、奥迪)的江湖地位?

极氪“吞并”领克,要做新时代的BBA-有驾

一场“1+1>2”的精准手术

如果把时间倒回2016年,领克作为吉利高端化的“排头兵”横空出世。凭借“潮酷”的设计和沃尔沃技术背书,领克01一炮而红,2018年销量突破12万辆,甚至被年轻人称为“中国版保时捷”。而2021年诞生的极氪,则是吉利在纯电领域的“亲儿子”,首款车型极氪001凭借猎装轿跑的造型和3.8秒破百的性能,直接杀入30万元级市场,成为特斯拉Model 3的劲敌。

极氪“吞并”领克,要做新时代的BBA-有驾

但到了2024年,这对兄弟却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领克推出首款纯电车型Z10,极氪则规划了插混车型,双方产品线开始“撞车”,价格带也出现重叠。就像两个原本分工明确的搭档突然抢起了同一块蛋糕,内耗不可避免。吉利控股当机立断,决定做一场“精准手术”——2024年11月宣布股权整合,三个月后,极氪以51%的持股比例成为领克的大股东,领克则转型为专注混动的“新能源中高端品牌”。

这场合并绝非简单的“大鱼吃小鱼”。用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的话说,这是“用一把尺子划清边界”。合并后,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市场,专注中大型纯电和超级混动车型;领克则瞄准20万-30万元区间,用小型纯电和中大型混动车型“打辅助”。比如极氪将在2025年推出全尺寸旗舰SUV,而领克则推出六座混动SUV领克900,双方像齿轮一样精准咬合,覆盖从家庭代步到豪华出行的全场景需求。

极氪“吞并”领克,要做新时代的BBA-有驾

技术共享:省下20%研发费,造出“中国版特斯拉FSD”

合并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省下真金白银。以前,极氪和领克各自组建智驾团队,每年投入超20亿元;现在,双方共享“浩瀚智驾”系统,光是研发费用就降低了15%。这笔钱能用来做什么?举个例子,极氪自研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即将落地,年底就能量产,而领克900将成为首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

极氪“吞并”领克,要做新时代的BBA-有驾

更酷的是,极氪的“车位到车位”(D2D)智驾功能已在2月开启万人公测。想象一下:你开车到商场停车场入口,车辆自动寻找车位、泊车入位;购物结束后,手机一键召唤,车子自己开到出口等你——这种科幻场景,极氪车主今年就能体验。而领克则从沃尔沃继承了“魔毯底盘”技术,能通过激光雷达预瞄路面,自动调节悬架软硬,过减速带时如履平地。这对技术兄弟的“合体技”,正在颠覆人们对国产车的认知。

71万辆目标背后的“全球野心”

极氪“吞并”领克,要做新时代的BBA-有驾

合并后的极氪科技集团立下“军令状”:2025年销量达到71万辆,同比增长40%;两年内冲击百万年销,成为“新能源时代的BBA”。这个目标有多难?对比2024年,极氪卖了22万辆,领克28万辆,合计刚过50万。但安聪慧的信心来自两大杀手锏:

第一,产品矩阵“海陆空”覆盖。 2025年,极氪将推出007 GT猎装车、全尺寸旗舰SUV等3款新车;领克则主打领克900六座混动SUV。这些车型就像一支特战小队:极氪负责“高空轰炸”(高端市场),领克负责“地面推进”(中端市场),而共享的供应链和生产线能让成本直降5%。

第二,海外市场“双品牌齐飞”。 在欧洲,领克已通过沃尔沃门店卖出8万辆,品牌认知度达15%;极氪则计划年底登陆50个国家,首款“全球车”7X将搭载800伏高压平台,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300公里。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两家品牌更会“组团作战”,统一建店、统一售后,像华为和荣耀一样形成生态合力。

写在最后:中国车企的“高端化长征”

回看吉利的发展史,从收购沃尔沃到孵化领克、极氪,每一次整合都在改写行业规则。这次合并,不仅是两家品牌的资源重组,更是一场中国汽车工业的“成人礼”——用技术共享对抗内卷,用全球化视野挑战百年豪强。

正如安聪慧在内部信中所说:“最强的纯电+最强的混动,将为我们打开高端豪华的新世界。”当极氪001的车主和领克09的粉丝在同一个APP里交流用车心得,当中国制造的L3自动驾驶技术驰骋在德国不限速高速公路上,或许不久的将来,BBA的展厅里也会出现一个醒目的中文logo。这场始于2025年的“双品牌远征”,正在书写中国汽车的新篇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