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老李在西安城北修车铺门口跟我抄着手唠了个把小时。言归正传,Zoox那帮美国人把新Robotaxi整得没个方向盘,又没脚刹,说国路安管局还捏着发了通行证,能往马路上撒个两千五百辆。但这事儿一问,我二舅就摸着脑袋递句话:“路上能跑真不是啥了不起,能安全接人才算本事。”
插一句,去年城东那边有家初创公司,也是想玩无人出租车,搞到一半卡在安全审核,后来人就散了,说是钱烧没了。师傅嘴里还叨咕:“造车这行,程序员一多,钱就得烧。”Zoox好歹有亚马逊背书,那仗势是真硬。听说他们为这批车折腾了三年,才混到路测资格。但又说了,能不能真让老百姓花钱坐车,还要满美国各州挨个批,流程冗长,没人说得准啥时候能彻底开张。
说到这点,就觉得特斯拉那边也够呛。今年七月,看湾区特斯拉发布会线上转悠,吹得难听不入耳,说无方向盘的Cybercab马上要上街,人家结果到头还得在主驾驶塞个安全员守着。大嘴销售就顺嘴一句:“这叫自动驾驶?跟我家破丰田都比不了。”数据倒是天天传,说旧金山那帮工程师把路试时长刷到天黑,但规定在那儿摆着,必须先跑无人载人,不带乘客的阶段,然后才能申请全自动试营业。
听说过一种说法,附近某地路况极端,雨天暴雪路,车都飘出十来米,全自动车连跟头都打不过。特斯拉技术员在微信群吐槽,机子跑得久不顶用,主要看能不能过极限场景。有师傅说过,一辆车能搞定意外,才算有脑子。特斯拉那些老路测,反倒不说明啥。
说到这,“安全标准咋定”的事又来了。左邻右舍在群聊里偷懒说,美国这套审批,一半靠关系,另一半靠“谁说得响”。Zoox那豁免批了,但检测标准没公示,没人知道他们底子到底咋样。有维修师傅昨晚发微信:“官方不说,肯定评测方法经不起查。”就像我婶子在一次二手车交易时埋怨过,“谁能比搞工程的懂技术?不公开准则,难不成就靠领导拍脑袋?”
七月里,国际那边突然出台个叫ISO 34505:2025的测试新标,场景全归类得清清楚楚。说是咱中国专家带头,德国那伙人也凑热闹,美日韩都一块搅,提了上千页技术建议。业内人士留言,老话儿说“测试有杆秤”,这杆秤终于派上用场了。以后,自动驾驶能否合格,都得先过国际那套场景考核。中国后来紧跟,估摸用不了多久自己也能出全套标准。
顺便插点有意思的:几天前顺着城西的路看,有辆改装的Robotaxi居然自带个冷门配置——正副驾驶座能随时切换手动控制,师傅说是应急备用,路上万一出BUG也能临时救场。带点这种小玩意,去年就没人提过。
说回来,汽车圈这两年都在聊,标准要定太严,创新公司没法活,过松又没个底线。师傅下午喝茶时又提了句:“政策也有脾气,今日啥样明天变脸。”市面上另一款品牌UniDrive,曾在比亚迪群里晒成绩单,说在海南多雨天测试靠冷启动保命,技术员手一抖,问题全暴露,“真正用车才知道新车不顶旧车。”
最近二手群里流传一桩事故,说某家无人出租发生交通碰撞,车主找到保险公司,最后还得调出完整自动驾驶日志,审核员喃喃:“人人喊无人自动,其实要人盯着比啥都靠谱。”碰上一宗复杂赔案,维护师傅甚至上门排查BUG,“美帝的车子再新也抗不过暴脾气。”
这事扯到头,每天朋友圈里总有人泄气——新车标准没谱、路测漏洞百出,大家平常用车还是靠自己琢磨。老李今年已经打算换辆带传统方向盘、能人工把控的混动车,自动驾驶啥时候靠得住,估计还得再磨几年。
车圈里,标准的事来来回回,各种八卦像炒菜,谁都说不清稀稠。哪天真弄明白了,也许大伙喝酒的时候还会再提起Zoox那车,嘖嘖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