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隐藏门把手将淘汰!2027年起新车须配机械装置

隐藏门把手将被禁

2025年9月,汽车圈突然传出了一个大新闻——据说“明镜Pro”引用了一些车企研发人员的消息,说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全面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也就是说,以后新车只能用半隐藏或者传统的门把手,而且必须装上机械备用装置。现在这个规定已经进入强制标准的草案讨论阶段了。如果顺利的话,会给大家一年的过渡期,预计到2027年7月就会正式执行。

这事儿可不简单,不只是影响车子的设计,更反映出监管部门对“安全第一”原则越来越重视。以前那种看起来很酷、科技感十足的全隐藏门把手,可能就要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

全隐藏门把手将淘汰!2027年起新车须配机械装置-有驾

隐藏门把手的利与弊

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全隐藏式门把手因为“颜值高+风阻低”的优势,成了很多新能源车的标配。目前国内装在车上的隐藏门把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杠杆式的,就是按一下或者拨一下就能开门;另一种是电控弹出式的,靠电机来弹出来。不管是哪种,都能让车身侧面看起来更简洁、更有科技感,符合现在消费者对“高科技感”的追求。而且这种设计还能把风阻系数降低0.01到0.02左右,虽然对续航的帮助不算特别大,但好歹也算一点加分项。

正因如此,像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蔚来ET5、小鹏G6这些热门车型,都把全隐藏式门把手当作一个重要的设计亮点。

不过,这事儿也没那么光鲜亮丽。隐藏门把手的问题其实早就暴露出来了,最大的问题就是“断电后打不开门”——因为这类门把手基本都靠电子系统来操作,一旦车子撞了、泡水了,导致断电,外面的人就没办法开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甚至有因为门把手卡住耽误救援的案例,影响了“黄金救援时间”。

另外,这种门把手的成本是传统机械式的三倍,不仅让车企造车成本增加,后期维修也贵得吓人,消费者压力不小。还有,在低温环境下,有些电控弹出式的门把手还会被冻住,根本弹不出来,实用性比传统的差远了。

这些问题,也让监管部门开始考虑要不要出台新的规定来规范这种设计。

汽车门把手新规影响

如果这个新规定真的实施了,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影响可不小。首先,对汽车厂商来说,最直接的就是设计和研发要跟着调整。那些已经用了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可能得赶紧改款,既要保留一点科技感,又得加点机械备份,比如在门把手旁边加个机械应急开关,或者干脆改成半隐藏式的,像有些车现在用的“弹出来后带机械扣手”的那种设计。而对于还没量产的新车,那就更麻烦了,得重新考虑门把手的设计方案,否则之前投入的研发经费就白花了。

有业内人士说,光是改一个车型的门把手,就可能多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成本。而且过渡期只有一年,时间非常紧张,车企得赶紧反应过来,不然就赶不上节奏了。

对消费者来说,新规带来的好处是安全更有保障,但也要适应新的审美习惯。一方面,强制要求加装机械冗余,意味着以后不管车子遇到什么突发情况,都能用传统的机械方式打开车门,救援起来更安全;另一方面,全隐藏式门把手可能要退出历史舞台,一些喜欢“极简风格”的车主可能会有点失落。不过别担心,现在也有半隐藏式的门把手,比如弹出来的那种带机械结构的,或者外凸幅度小的传统把手,这样在美观和安全之间还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车身颜值也不会掉太多。

安全优先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这个新规定还只是“草案阶段”,具体怎么执行还没定下来,比如像机械冗余的技术标准、过渡期能不能延长这些细节,都还在讨论中,说不定后面还会根据车企的反馈和技术实现的可能性进行调整。不过从监管的方向来看,一个明确的信号已经出来了——**安全优先于设计**。

之前在智能驾驶的责任划分、电池安全等方面的新规,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走的。这次门把手的新规,其实也是延续了这种逻辑。

对车企来说,与其担心“科技感会不会打折扣”,不如多想想怎么把**安全和设计结合起来创新**。比如说,有些品牌已经尝试在门把手里加了一个隐藏式的机械应急开关,平时看起来跟车身是一体的,不影响美观,但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用专门的工具打开,这样既保持了全隐藏式门把手的颜值,又满足了安全需求。未来,这种“兼顾型”的方案可能会越来越主流,而全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也可能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规落地慢慢平息。

不管最后新规怎么定,这次监管的动作其实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汽车设计的核心,永远是为人服务**。科技感和颜值再重要,也不能凌驾于安全之上。全隐藏式门把手的兴衰,可能就成为汽车行业“安全优先”理念深化的一个缩影,而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