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造超跑:追觅是不是“瓦特”了?

谁能想到,一个靠扫地机器人、吹风机走红的家电品牌,如今把目光投向了造车领域,而且目标直指超豪华市场。 8月28日,追觅正式宣布进军汽车行业,计划在2027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对标布加迪威龙。

扫地僧造超跑:追觅是不是“瓦特”了?-有驾

追觅如何落地?

据报道,追觅已成立“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总部与工厂规划在上海临港,预计2026年竣工投产。团队规模接近千人,覆盖车身、悬架、电驱等关键岗位。

在造车模式上,追觅选择了轻资产与自建工厂并行。

一方面,它要在临港建厂,争取长期掌握独立研发和制造能力;另一方面,也会通过ODM/代工方式改造现有车型,优先投放海外市场,用现金流支撑研发。招聘信息显示,追觅正在集中布局海外销售团队,这意味着首批车型大概率会先出口,再回到国内。

从现有布局来看,追觅正试图在超豪华新能源赛道上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

扫地僧造超跑:追觅是不是“瓦特”了?-有驾

追觅为什么造车?

官方没有详细解释造车动机,但结合企业基因和行业逻辑,可以推测出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技术的延展。 追觅的核心优势在高速数字马达、传感与算法控制。它曾量产20万转高速电机,这些技术与电动车电驱高度相关。从扫地机到电动车,底层逻辑都是“电机+电控+智能”。

其次是品牌的升级。 家电赛道已经高度内卷,利润有限。进入毛利率更高、品牌力更强的汽车行业,尤其是代表制造业“金字塔尖”的整车制造,是追觅向上的一种路径。

最后是市场的空白。 20–30万元区间的新能源车竞争最激烈,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化方面又明显滞后。而在“超豪华纯电”赛道,中国品牌几乎没有身影。追觅看中的,正是这块尚未被充分开发的空间。

扫地僧造超跑:追觅是不是“瓦特”了?-有驾

一场高风险的跨界试验

追觅的前景看似充满想象,但挑战同样清晰。

超豪华电动车的研发成本和制造要求远高于普通新能源车型,生产资质审批复杂,而用户是否会接受一个“家电品牌的豪华车”,也存在不确定性。

在落地层面,追觅大概率需要借力合作。制造环节可能依赖北汽、江淮、赛力斯等具备代工经验的车企;电池供应链上,宁德时代几乎是最可能的合作;至于市场,既然强调“先海外”,与中东、欧洲或东南亚的渠道商合作几乎是必然。

横向对比来看,石头科技孵化的极石选择30万元SUV市场,小米通过大众化车型切入并自建工厂,创维依托开沃新能源,格力、美的则停留在零部件环节。相比之下,追觅的选择更为激进:直接对标超豪华,采用自建+ODM双轨并行,并优先布局海外。这是一条几乎没有现成模板的道路。

能否走通,取决于三道关:资金能否撑到量产,工厂和资质能否顺利落地,市场是否愿意为家电品牌的豪华车买单。

追觅造车的挑战,并不仅是对标布加迪能否实现,而是它能否在三道关之间找到平衡。这场跨界能否跑通,不只是追觅的命题,也会成为整个家电企业探索汽车边界的一次试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