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出口暴跌本土化引争议

现代汽车对美电动车出口断崖式下跌!本土化生产背后暗藏危机?

近日,一则关于现代汽车集团对美电动车出口的数据引发行业震动。今年前五个月,现代与起亚两大品牌对美出口电动车总量仅7000余辆,相比去年同期锐减近九成,跌至四年来谷底。这一现象背后,是美国本土化生产浪潮与政策变局的双重冲击。

本土化生产反噬出口需求?

数据显示,现代汽车佐治亚州工厂上半年已生产超3.3万辆IONIQ系列电动车,起亚在美制造的EV6、EV9也突破1.4万辆。本土产能的快速提升,直接导致韩国本土出口需求锐减。当“美国制造”成为主流,韩国工厂的出口订单自然大幅缩水。更值得警惕的是,蔚山核心工厂今年已五度停产,生产链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

现代汽车出口暴跌本土化引争议-有驾

政策风暴即将来袭!

更大的压力来自政策层面。美国《大而美法案》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将于9月底终止。韩国产业联合会预测,这一变化可能导致现代集团在美年销量减少超4.5万辆,折合销售额高达2.72万亿韩元(约19.5亿美元)。作为现代集团大单一市场,美国曾占其电动车总出口量的36%,政策转向无疑将带来巨大冲击。

市场逆势下滑,转型迫在眉睫

现代汽车出口暴跌本土化引争议-有驾

尽管美国整体电动车市场上半年增长5.2%,现代与起亚却逆势下滑近三成,销量仅4.4万余辆,这是集团自2021年推行电动化战略以来首次遭遇半年销量负增长。面对困境,现代汽车正加速转型:计划将混合动力车型阵容翻倍至14款,目标2030年全球年销电动车200万辆,并斥资超120万亿韩元布局未来十年技术发展。

行业启示录:本土化是解药还是新坑?

现代汽车的遭遇折射出全球车企的共性挑战。日本车企为保市场份额不惜自吞关税苦果,德国品牌选择涨价转嫁成本,而现代押注美国本土化生产——不同策略背后,是全球化供应链重构的残酷现实。当贸易壁垒高筑,如何在成本控制、政策适应与市场坚守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所有车企须解答的生死命题。

这场由出口断崖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现代汽车能否凭借本土化战略与电动化转型突围?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季度的财报里。你觉得本土化生产是解药还是新坑?评论区聊聊!

#汽车新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