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车友群因为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热闹”了起来,兔兔觉得这也应该是很多司机曾经可能纠结过的问题——就是后备箱那一块“不起眼”的板子,到底能不能拆?哪怕大家上网去搜,意见也是两极分化,有人说拆了好装东西,有人说拆了危险。
今天咱们就唠唠——后备箱隔板到底该不该拆?拆错了真可能影响用车体验,甚至安全。
先搞明白:这板子到底是干啥的?
后备箱隔板,学名叫“行李厢遮物帘”或“后备箱盖板”,大部分家用车(尤其是SUV和旅行车)都会配。它看着就是块硬塑料或织物板,当年设计时可藏着小心思:
第一,防尘防刮。 原厂隔板贴合后备箱弧度,能挡住后排座椅上方的灰尘、雨水(尤其SUV后排座椅竖起来时,后备箱和座舱连通,隔板相当于道“屏障”)。要是拉过泥沙、宠物,隔板一盖,后排座椅基本不会脏。
第二,安全缓冲。 别小看这薄塑料板——万一发生追尾或轻微碰撞,它能挡住后备箱里的硬物(比如工具箱、折叠椅)往前冲,减少对后排乘客的二次伤害。我之前看过碰撞测试,有隔板的车型,后排头部区域受侵入量明显更小。
第三,降低风噪和共振。 高速行驶时,后备箱空荡荡的容易因气流产生共振,隔板能填补一部分空间,让车内更安静。尤其跑高速,没隔板的车,后备箱“嗡嗡”声会更明显。
那为啥有人吵着要拆?拆完真的爽吗?
很多车主之所以纠结,主要是被“拆了能装更多东西”种草了。确实,拆了隔板,后备箱垂直空间能多出10-20厘米,婴儿车、露营帐篷、大尺寸行李箱都能直接塞进去,不用委屈地塞到座椅下方。
但拆完的“后遗症”,很多人没提前想到:
1. 后排变“开放仓库”,脏得快。 尤其是SUV,后排座椅一竖,后备箱和座舱几乎连通。之前车友群里有个朋友分享,自己的爱车拆完之后,有次搬完家具,他后排放倒的座椅缝里全是木屑,擦了半小时。要是赶上雨天拉湿东西,水渍能渗到后排坐垫,晒干后留印子。
2. 高速“哐当”声不断。 拆了隔板,后备箱没东西时,气流会直接冲过后备箱开口,遇到车身缝隙容易产生哨音;要是放了行李,箱子、袋子没固定好,高速跑120km/h能听见明显的“哗啦”声,比不拆还吵。
3. 碰撞时少道“保险”。 有个修车师傅说过,他修过一起追尾事故,后车后备箱没装隔板,撞飞的机油壶直接戳进了前车后排座椅缝隙。虽然没伤人,但想想都后怕——要是隔板在,至少能挡一挡。
到底拆不拆?记住这3个判断标准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听谁的?其实没绝对答案,关键看你用车场景:
如果是“工具车”体质(常拉大件/露营): 可以拆!比如经常搬家具、带娃露营,需要塞婴儿车、帐篷、烧烤架的,拆了隔板能省不少事。但记得用网兜或弹力绳把行李固定好,高速时别让东西乱飞。
如果是“家庭车”体质(常坐人/在意整洁): 建议留!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后排经常放玩具、零食,隔板能挡灰;跑长途时,隔板还能减少后排乘客被后备箱异响打扰。
如果拿不准,试试“折中方案”: 很多隔板是活动的,不用完全拆走,可以翻折到一侧,既保留部分防尘功能,又能装高一点的物品。或者买块可折叠的防水垫铺在后备箱底部,脏了好擦,比拆隔板更灵活。
最后说个冷知识:隔板别瞎买后装的!
有些车主觉得原厂隔板丑,想换更透气的网兜或定制板。这里提醒下:后装隔板一定要选贴合车型的! 有太多司机贪便宜买了通用款,边缘翘起来刮后排座椅,或者高度不对,反而挡住后备箱灯。原厂隔板虽然丑点,但和安全、密封性最搭。
其实后备箱隔板这事儿,本质是“取舍”——想要方便,就得牺牲点整洁和安全;想要省心,就得接受偶尔搬东西时的“不方便”。下次再有人问你,直接把这篇甩给他:用车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知道大家的爱车有没有这块“隔板”呢,你是拆了还是留下来了?不妨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