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起来真是让人五味杂陈。
就是那个我们一提起豪华车,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牌子——梅赛德斯-奔驰。
很多人奋斗的目标,可能就是有朝一日能开上一辆挂着三叉星徽的奔驰车,觉得那是一种身份和成功的象征。
但是,现在的情况可能要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了。
您知道现在买一辆奔驰C级,就是那个最经典、最被大家熟知的车型,得花多少钱吗?
有些地方的经销商,把原来三十多万的指导价,硬生生给砍到了十七八万,基本上就是打了对折。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按理说,这么大的优惠力度,4S店门口不得排起长队啊?
可现实恰恰相反,即便是价格都“骨折”到这个地步了,车子还是卖得不怎么样,销量根本没有起色。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个曾经高高在上、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的百年豪华品牌,怎么突然就走到了要靠“腰斩”式降价来求生存的地步了呢?
这背后的问题,可比一个简单的降价要复杂得多。
咱们先来看看奔驰自己公布的成绩单,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今年第二季度,奔驰在全球的交付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一下子少了9%。
这在全球市场都是个不小的跌幅了。
更关键的是,在两个最重要的市场,北美和中国,都出现了严重的下滑。
北美市场跌了14%,而我们中国市场,更是直接出现了接近20%的断崖式下跌。
要知道,中国市场一直是奔驰最大的“粮仓”,现在连这个基本盘都守不住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而且,这个惨淡的成绩,还是在经销商拼了命降价促销的情况下取得的。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C级,像CLA、GLB这些以前非常受欢迎的车型,现在动不动就降价七八万,价格体系可以说是全面失守。
过去,奔驰的价格是出了名的坚挺,那是它作为豪华品牌的一种底气和骄傲。
现在这种大甩卖式的操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品牌的光环正在一点点褪去,失去了往日的矜持。
这种疯狂降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品牌价值的严重缩水。
对于奢侈品和豪华品牌来说,价格本身就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
当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奢侈品”开始打折,而且是打对折的时候,消费者心里就会犯嘀咕了:“原来你这东西就值这个价钱啊?那我以前多花的那些钱,岂不是白白交了‘智商税’?”一旦这种想法形成,品牌的形象就很难再挽回了。
最先感受到这股寒意的,就是二手车市场。
以前,奔驰车的保值率是相当不错的,一辆C级开个几年,还能卖个好价钱,保值率能达到68%左右。
但现在呢?
直接掉到了52%,而且很多二手车商现在看到奔驰都直摇头,干脆就不收了。
道理很简单,今天花十多万收进来的车,明天官方新车价格可能又降了,这车砸在手里就是个定时炸弹,谁也不想做这个亏本买卖。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循环:新车卖不掉就降价,一降价品牌就不值钱,品牌不值钱二手车就崩盘,二手车一崩盘,就更没人敢买新车了,因为大家怕亏。
那么,面对这么严重的销量滑坡和品牌危机,奔驰官方是怎么解释的呢?
他们把原因归结为“全球关税政策的调整”。
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把问题推给了复杂的国际环境。
但我们稍微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比如说,欧盟确实要对我们中国出口的电动车加征关税,但这跟奔驰有什么关系呢?
奔驰在中国生产的车,几乎不出口到欧洲。
再看美国,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也只影响到奔驰不到3%的零部件进口,影响微乎其微。
最有趣的是我们中国这边,我们是下调了进口汽车的关税,从原来的15%降到了10%,按理说奔驰的进口车应该更好卖才对,可结果呢?
进口奔驰的销量照样跌了超过20%。
所以说,把“关税”拿出来当挡箭牌,实际上是在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想把大家关注的焦点从自身经营的失败上转移开。
真正的问题,其实出在了奔驰对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判断上,尤其是在电动化转型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奔驰可以说是一步错,步步错。
曾几何 F 时,奔驰也曾雄心勃勃地推出了自己的纯电EQ系列,希望能在新能源时代延续燃油车的辉煌。
可结果呢?
整个EQ系列被市场证明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今年第二季度,EQ系列的所有车型加起来,销量还不到奔驰总销量的5%,这个比例低得可怜。
被寄予厚望的旗舰电动轿车EQS,号称“电动版的S级”,结果价格一降再降,现在终端售价都跌破50万了,可每个月还是卖不掉一百台。
另一款主打车型EQE,经销商为了清理库存,甚至给出了直降15万的巨大优惠,但这种操作非但没有吸引来顾客,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疑虑,大家会想:“降价这么多,是不是这车有什么安全隐患啊?”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之前EQC车型就因为电池存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召回了上万辆。
当我们看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这些国产品牌,一个个生龙活虎。
它们的技术更新快,产品更懂得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车内的智能化体验,更是把奔驰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甩在了身后。
当我们的车主已经习惯了在车里动动嘴就能控制一切,享受着大屏幕带来的娱乐体验时,奔驰的电动车在智能化方面却显得那么笨拙和落后。
这就像是大家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你还守着一个功能机,自然会被时代淘汰。
更糟糕的是,奔驰德国总部的战略还反复摇摆。
前几年还高喊着要“全面电动化”,一副要和燃油车彻底告别的激进姿态;现在眼看电动车卖不动,又传出消息说要延长燃油车的生命周期。
这种决策上的摇摆不定,让整个产品线变得混乱不堪,也让消费者和经销商都感到无所适从。
所以说,奔驰今天遇到的困境,绝不仅仅是降价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从产品、到品牌、再到战略的系统性危机。
当管理层还在用“关税”这样的借口来麻痹自己的时候,当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车型被曝出存在减配问题,深深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感情时,当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下苦苦挣扎时,所有这些问题汇集在一起,共同描绘出了一家百年豪华品牌正在步入黄昏的景象。
单纯靠降价打价格战,是救不了一个品牌的,这就像吃止痛药治不好绝症一样。
对于奔驰来说,或许现在最应该思考的是,比销量暴跌更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那就是,那颗曾经代表着顶级工艺、卓越品质和无数人梦想的三叉星徽,在越来越多清醒理性的消费者眼中,正在慢慢失去它原有的光芒,变成一个跟不上时代、有点“过气”的奢侈品符号。
全部评论 (0)